陳玨

·身體壓力隨著年齡增長,中年人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器官功能開始出現衰老,內分泌緩慢失調,免疫力下降,再加上長期勞累,極易導致中年人身心交瘁,疲憊不堪。
·家庭壓力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繁雜家務、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均對中年人產生巨大壓力。再加上各種生活瑣事,易使夫妻關系出現危機,對中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事業壓力中年人常常是單位的“中流砥柱”,承擔更多的工作壓力。很多中年人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同事間、上下級間不可避免的矛盾及摩擦,會感到情緒緊張、煩躁不安。如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中年人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這也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壓力。
在壓力面前,適度的情緒反應具有積極的意義。然而,如果長期處于高壓之下,人會變得精神緊張、焦躁不安、郁郁寡歡、悲觀消極,甚至出現軀體不適。中年人感到壓力時,應積極采取措施調節情緒,防止發展成嚴重的焦慮癥或抑郁癥。
·減輕壓力適當減壓,減少工作量。必要時可暫時離開壓力較大的環境,去旅游、休假等,讓自己的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
·轉移注意力當出現持續的焦慮、抑郁情緒時,轉移注意力有助于緩解癥狀,如聽音樂、畫畫、打游戲、逛街等,也可以通過握住冰塊或壓力球等轉移不適的感覺。
·學習冥想或放松訓練當出現急性焦慮發作時,進行呼吸放松練習可有效緩解緊張不適感,使自己放松下來。冥想練習可以幫助個體察覺到與身體感覺的細微聯系,提高自身忍受痛苦的能力。
·記錄“情緒日記”當被某種情緒困擾時,記錄下當時的情緒感受。定期分析情緒、行為、想法之間的關系,尋求正向積極的解決辦法。
·建立積極的社會支持系統與朋友家人多溝通,遇到問題及時尋求他人幫助,獲得他人支持。
如果中年人出現以下情況,應盡早到精神科就診,獲得有效治療:出現持續(大于2周)的情緒低落,對以前感興趣的事情不再感興趣,缺乏愉快感,對本應該高興的事情毫無反應;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整日疲乏無力,精力、體力差;夜間睡不著,早醒;食欲、性欲減退:體重下降;自我評價低,自責;覺得活著沒有希望,甚至存在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深感痛苦,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無法通過自我調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