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梅
年齡是影響睡眠的最常見素質因素。不同年齡的人對睡眠的需求不同,睡眠時間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睡眠各時期所占的比例也隨著年齡增長發生著改變,即淺睡眠逐漸增多,深睡眠逐漸減少。
性別對睡眠也有影響,女性的睡眠時間通常少于男性。
另外,個人的一些人格特質也容易使人在遇到壓力時發生失眠,如焦慮或憂慮傾向、完美主義、情緒壓抑傾向等。
在生活中,人們常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壓力與變動。有些變動是正向的,如職位升遷、談戀愛、懷孕等;有些變動是負向的,如生病等。無論變動的結果是好是壞,這些事件都會影響心情與生活,既可使人非常高興,也可使人緊張或悲傷,最終都可能造成失眠。
當壓力與生活事件過去之后,為什么還會持續失眠呢?研究發現,吸煙會提高大腦的活躍程度,減少慢波睡眠時間,破壞正常的睡眠周期,導致睡眠結構片段化。因此,無論為了自己還是家人的健康,都應盡早戒煙。
很多人認為飲酒可以助眠,這是錯誤的想法,攝入酒精的最初反應是讓人很快進入睡眠狀態,但酒精使淺睡眠時間延長,深睡眠時間減少。飲酒后隨之而來的是頻繁的覺醒和間斷的睡眠,失眠與多夢等睡眠問題不斷出現。
失眠的持續存在還常與一些不良睡眠習慣有關,如上床時間提早、周末補覺、午睡時間過長等。另外,過度攝取咖啡因、不當使用藥物、每天運動不足、環境嘈雜等,也會影響睡眠。
許多人喜歡在夜間躺在床上玩手機等電子產品,而使用這些發光的電子產品1小時以上,會大大減少人體褪黑素的生成量。褪黑素由大腦中的松果體分泌,在夜間發揮著促進睡眠的作用,光線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進而影響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