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
【摘要】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建設節約型農田水利工程,其意義更加重大。它可以有效節約資金,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支持和信賴,更會在促進農作物增產,提升經濟效益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設當中,我們應該重點合理化安排各類資源的使用,努力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相處,為推動人類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诖?,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設對我國農田灌溉的影響。
【關鍵詞】水利工程;農田灌溉;影響
傳統的漫灌方式以及人們滯后的灌溉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農業生產用水資源的匱乏。積極興建農田水利工程,全面滲透和貫徹節水農業,能夠整體優化農業生產的環境,在確保農田灌溉用水的同時,還能夠優化灌溉水質,更好地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
1、水利工程建設意義內涵
通過加強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增長,對于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設可以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對于建設新農村有著促進作用。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可以統籌城鄉發展,有助于社會經濟轉型的順利開展。水利工程可以改變內需發展方式,推進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要認識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放在工作重點上來。通過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設來改善民生,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建設節水農業是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它是一項針對水、土、農業生產資源的綜合性開發過程。衡量節水性農業的最重要標準就是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即水資源的使用效率和農業生產效率?,F階段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現代農業也在快速的升級優化。但因為水資源運用形式嚴峻,需要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節約保護工作。同時還有不斷的強調農業生產的防災減災能力,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
傳統的農業灌溉設施,在建設要求較低,現在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求。主要體現在澆灌設備落后,田間渠系匹配不合理等。又因為灌溉技術不達標,使得農田灌溉的效率很低。大多數的農田灌溉沒有采用節約型的用水模式,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水資源浪費。隨著高效用水的概念提出,節水性農業灌溉的優勢逐漸的被人們所接受。雖然在技術、資金等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節水性灌溉將成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新方向[1]。
2、水利工程建設對農田灌溉的積極影響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田灌溉是基礎。水利工程建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農田灌溉,充分滿足農田灌溉的需求,還能夠有效改良灌溉水質,全面推進節水農業的發展。
2.1水利工程建設要滿足農田灌溉的基本需求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灌溉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及時充分的灌溉能夠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農作物的生長效率。積極興建水利工程,能夠充分滿足農田灌溉的基本需求,同時還能夠有效規避自然災害、惡劣天氣對農田的不利影響。一方面,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結合區域性降水量和區域內農業生產的最大用水量進行科學的規劃建設,整體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設成效,全面滿足水利工程的基本灌溉需求。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充分考量區域內的自然災害,實現科學有效的蓄水、儲水。在水利工程興建前,農業生產依托傳統的灌溉方式,若因為降水量減少,出現水位下降、水源枯竭等問題,那么農田灌溉將變成奢望,自然年的收成也會大打折扣。因此,積極發揮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還能夠實現有效節水、儲水以及蓄水等,以便充分應對自然災害以及惡劣干旱天氣[2]。
2.2借助水利工程來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
借助水利工程來實現節水型灌溉,提升農業生產力,實現農業經濟的更快、更好發展。各級政府要重視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工作,運用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完善的灌溉設備,實現水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前農田在遭遇到洪澇災害后,會出現嚴重的水資源流失的情況。土壤的肥力下降,嚴重的影響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開展?,F在運用節水灌溉方式可以在保證農田水資源的同時,保證農田的肥力。不僅可以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可以保證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要搭建起科學的管理體制,這樣才能保證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實際上,水利工程建設中經常會出現質量無法保證的情況,會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形成完善的管理體制。另外還有借助現代化灌溉技術來提升進一步的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針對農業經濟發展較緩的地區,大力發展水利工程的建設。充分的發揮出水利工程對于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幫助農業貧困縣區脫貧致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參與到防滲渠的修建工作之中,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提升農田灌溉的質量[3]。
2.3水利工程建設要著重改良和優化水質
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水源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同時也影響農作物的食用安全,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較大的威脅。水資源污染會導致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下降,同時各種有害物質還會隨著農產品進入人類體內。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設應該著眼于水質的改良與優化,為農業灌溉提供可靠安全的水源。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設,除保障基本的農田灌溉外,還應該著重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洪能力。洪水的侵襲不僅會造成農作物的倒伏,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同時也會裹挾一些有害的污染物,繼而嚴重威脅著農業用水的安全與健康。因此,在興建水利工程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區域內的洪澇災害,切實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洪能力,有效實現洪水的截留,避免洪水肆虐。另一方面,在興建水利工程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改良和優化水質。農作物生長對于水質的要求比較高,若灌溉水源水質渾濁或者存在污染,勢必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質量以及食用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立足于水質的改良,為農田灌溉提供穩定可靠的安全用水[4]。
結語:
水利工程的科學建設,不僅能夠滿足農業生產的灌溉需求,同時還能夠整體優化水質,有效降低水資源的浪費,更好的保護農業生產的自然生態環境。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業生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規范和優化農田灌溉。
參考文獻:
[1]史皓男,賈佳.面向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科技資訊.2015(13)
[2]侯憲東,王軍尚.試論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J]建材與裝飾,2013(11):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