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威,李 剛,曾 瑜,梁敬溪
(閩榕茶業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0)
長樂種單瓣茉莉花茶是我國很特別的花茶,不僅因其產量稀少,而且其香氣相對雙瓣茉莉來說更為優雅,口感更為鮮爽甘甜。制作長樂種單瓣茉莉花茶是將茶花進行拌和,利用茶葉的物理吸附作用及化學的水熱作用,經過反復窨制而成。單瓣茉莉花屬于“氣質花”,開放的時候才會吐香,釋放之前的香氣物質在是以糖苷形式存在于鮮花中,我們通過人為創造出適合茉莉花開放適合的環境,茉莉鮮花在開放過程中糖苷由內源水解酶水解,并逐漸釋放出游離態香氣物質。要獲得香氣鮮靈純正口感鮮爽醇厚的單瓣花茶,除了良好的窨花生產環境以及優質的茶葉及鮮花原料外,在制作工藝的細節把控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國內各大花茶產區基本以雙瓣茉莉為窨制原料,幾乎沒見過單瓣茉莉窨制的花茶。本試驗是建立在以傳統窨制工藝和雙瓣茉莉花為原料基礎上作對照,對傳統窨制做了一定的科學改進,以獲得更為鮮靈,甘醇的單瓣花茶。
采摘茉莉鮮花應該查看花蕾是否成熟、潔白呈含苞待放狀、無蟲害特征等進行判斷,為了最大限度保留鮮花的功效,建議在晴朗天氣、下午2點左右進行采摘。在將鮮花材料運輸至制茶廠為避免鮮花受到擠壓或發熱變質,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通風、溫度適中的陰涼處堆放茉莉鮮花,同時根據依據堆放的溫度靈活調節;按照制茶廠當時的溫度,充分利用鮮花攤涼散熱和堆積保溫,在特定時間內充分翻動,創造適宜茉莉鮮花開放的條件,使鮮花開放時間保持一致;
(2)養花溫度建議控制在38℃左右,同時鮮花的堆放溫度不宜超過18厘米,每30分鐘進行一次通花直至鮮花90%都呈現開放或半開放狀態時,再進行篩花處理,主要是去除不完全開放花蕾,與復火后的綠茶一起窨制。
首先是鮮花處理,將茉莉鮮花與茶坯堆放在竹筐進行窨制,在這過程實時記錄堆放溫度和存放環境溫度,在堆溫超過40℃時需為其通花,每次窨制都要均勻翻拌一到兩次。當一窨(12小時后)完成,再篩除茉莉花。文章主要針對一窨、二窨、三窨在常規花量下,對窨制工藝進行分析。一窨采用85攝氏度的熱風復火后,要確保茶坯含水率在6-7%之間。二窨(12小時后)和三窨(二窨完成12小時后)篩除茉莉花,同樣采用85℃的熱風復火,復火茶坯含水率與控制比例與一窨一致。
在三次窨制試驗中,三個不同窨次的烘青,所得的香氣濃度指數(乙酸苯甲酯、芳樟醇)和香氣容量如表1所示。

表1 常規花量下不同次香氣濃度與香氣總量
三次窨制工藝中,從香氣濃度、香氣總量以及下花量等因素綜合來看,二窨的工藝能夠獲得較好的表現,并且根據試驗結果得知加多窨次并不會提升香氣濃度,因此二窨比一窨、三窨的工藝成效更好,同時二窨比三窨更加節省時間和復火成本。在保證茉莉花茶成品花香的前提下,建議減少茉莉花茶窨次和在窨時間。
傳統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藝,主要表現為以下流程:1、在茶坯復火完成后利用2天的時間進行冷卻與茉莉花拼和;2、一窨利用1天的時間然后烘干,冷卻時間為2天;2、再進行三個窨次的操作,二窨、三窨、四窨烘干冷卻時間與一窨一致;3、上述環節完成后起花,利用1天的時間提花,然后再均勻堆放,制作成品茶。窨制工藝全程需要15天。
改進傳統窨制工藝,主要在前三個窨次采用連窨工藝,一、二窨先不進行烘干、冷卻處理,因此改進后的窨次工藝全程只需要11天就可完成,比傳統工藝節省了4天的時間,同時降低了在一、二窨的烘干和冷卻成本。
在改進工藝下,茶坯復火環節的溫度要達到90℃左右,其含水率控制在6.5%,復火完成后進行勻堆、自然冷卻。改進工藝下的窨花環節,建議在晚上9點進行茶坯與茉莉花拼和,堆溫控制在38-45℃,具體流程有以下幾點:
(1)第一次窨花,配花量、含水率分別在27%、6-6.5%,在茶坯與茉莉花拼和后,利用7個小時的時間進行通花,再勻堆,利用6個小時進行篩花。
(2)第二次窨花,配花量、含水率分別在19%、11-12%,在茶、花拼和后勻堆,利用8個小時進行通花處理,然后勻堆,再利用4個小時篩花。
(3)第三次窨花,配花量、含水率分別在12%、15-16%,茶、花勻堆放后9個小時的通花后勻堆,再2個小時篩花。
(4)上述環節完成后進行復火干燥處理,此環節是增強制作材料的吸香能力,烘干溫度控制在90-100℃之間,時間為8至10分鐘,然后在使用吹風機進行攤涼,再進行30分鐘的自然冷卻后,再裝入專門的窨花茶袋(2天)。
(5)第四次窨花,配花量、含水率分別在36%、6-6.5%,操作流程與前三次窨花一致,通花、篩花時間分別是8小時、3小時。
(6)第四次窨花完成后,進行復火烘干,溫度控制在120℃左右,在烘干其含水率至6%左右后,進行攤涼處理,利用2天的時間自然冷卻,然后使用篩花機將茶坯與榮莉花分離。
(7)最后是提花環節,采用6%的鮮花與起花茶葉進行拌和、堆窨處理,在堆窨溫度、水分達到38℃、8%左右時,再進一步篩花處理。
首先要避免制作原料受到擠壓和暴曬,在窨制前先將茉莉花瓣中的雜物(青蕾、病蟲等)剔除。其次在窨制環節進行吐香處理時,溫度達到38-42℃,則需要及時翻動茶、花,避免堆溫過高影響茉莉花接觸空氣。在一窨后,含水率要控制在14-15%之間,起花后及時通涼。再次,在有效控制含水率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干燥時間,避免香氣濃度降低。最后,要保證起花干凈,即在茉莉花茶最后窨制階段,不允許成品中殘留花渣,同時要避免剔除花渣的過程中將茶葉也剔除出去。
在制作過程中,我們選用了相同茶底的烘青綠茶為原料,在相同的窨制工藝基礎上進行了對比試驗。通過試制出來的成品,我們通過感官審評得知單瓣茉莉因為含水率較低,窨制出來的成品外形條索緊結,干茶香氣鮮靈濃郁持久,帶些許果香。滋味甘醇,茶湯清澈黃綠明亮。雙瓣茉莉茶品質其外形條索尚緊結,香氣鮮靈高長,滋味鮮濃醇厚,湯色清澈明亮。
以相同的原料不同的工藝進行試驗比較結果表明。經過科學改進的連窨工藝,通過含水率的控制以及烘干次數的減少,增加了茶胚的吸香效果,也減少了茶胚的香氣散失。而且用改進工藝的連窨工藝減少了窨制時間,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市場的銷售價格。窨制出來的成品外形條索緊結,干茶香氣鮮靈濃郁持久,帶些許果香。滋味甘醇,茶湯清澈黃綠明亮。
(1)花朵切忌暴曬,不能擠壓堆壓,做到通風存放,窨制前將白花、爛花、青蕾、花蒂、花梗、葉片、病蟲花蕾和夾雜物等剔除。
(2)在窨制過程中,茶花拌和均勻后,當堆溫上升到42℃時,及時翻動茶葉進行通花,通花的目的是讓茶堆的溫度降低,并讓鮮花再次充分吸收氧氣,為續窨時的花提供良好的狀態。
(3)窨制的時候需要控制好含水量,每個窨次最好含水量不超過15%,水分過高,容易造成茶葉條索松散,起花后要對茶葉進行薄攤處理,防止因為長時間堆壓造成紅悶現象。
(4)茶葉通過烘干控制含水率,利于茶葉的長期保存,但干燥時烘干的熱量會使花茶的部分香氣散失,應盡量減少烘干次數并控制好烘干溫度及烘干時間。
(5)起花選用的鮮花需潔白,大朵,午后2點晴天無蟲害的茉莉鮮花。并做到起花干凈即分離出來的茶葉中盡可能做到無花渣殘留,以提高鮮靈度。
綜合上述,根據常規花量下不同次的試驗結果分析,一、二、三窨次中,二窨能夠保證較高的香氣濃度和相對次數少的加工時間,是三個窨次中經濟效益最高的工藝。同時,本文針對傳統窨制工藝進行流程方面的改進,省去一、二窨的烘干、冷卻環節,在不影響茉莉花茶成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花茶加工時間,為企業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