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海南海口 571127)
《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要求,黨支部應當每月開展1次黨日活動。主題黨日活動是黨組織在特定的時間里,為加強支部作風建設、提高黨員思想覺悟,而開展有重大價值意義的主題活動。十九大召開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黨中對黨組織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和標準,深化對“三會一課”制度的要求,充分發揮黨日活動的紐帶作用,進而運用這一載體實現對廣大黨員的實踐及教育功能。高等院校作為培養高技術型人才的主要場合,基層黨組織之一的學生黨支部為黨員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推進黨建工作,均起到關鍵作用。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主抓學生思想工作,要貫徹好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好新一代社會主義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讓高校教師的責任使命更加重大,在認真研讀黨中央文件的同時,更要做好對學生黨建思想的培養,肩負培育民族復興時代新人之擔當。
黨日活動作為高校學生黨支部的重要實踐方式,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要點,也是從嚴治黨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抓好黨支部的建設,利用好這一有利的抓手,不斷提高黨的理論水平,不斷加強實踐服務的能力[1]。作為基層黨組織之一,學生黨支部是全體學生黨員開展組織生活的堅實壁壘,肩負著每一位學生黨員的培養與管理。同時,通過黨日活動的途徑,能有效促使黨員學生,激發其思想向黨靠攏的積極性,為牢固樹立馬列主義思想,加深黨性修為,為實現中國“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扛起新時代建設的黨員擔當。由黨日活動的過程可以反饋出黨員的表現、發展的質量,進一步嚴格監督黨員的思想動態、作風特點,為建設強有力的高校基層黨組織提供堅實的載體[2]。
黨日活動是提高黨員思想覺悟,實地體驗活動內容的途徑。但是,大部分學生并未有效地抓住該機遇,沒有帶著目標與問題參加活動,以為參加集體活動就是屬于去外面地方隨意參觀而已,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走馬觀花式的完成觀看任務,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待問題僅停留在表象,對活動的宗旨要義領悟不足。在結束黨日活動后,幾百字的心得體會毫無重視,網絡途徑摘錄他人的評論,復制到筆記本,隨意按照支部書記指定的某一時間節點及時提交即可,這種做法純粹屬于消極應付式的思想認識。
一項思慮周全,驗證充分的黨日活動往往會得到喜人的成果。縱觀當前的文獻材料所闡述的問題,黨日活動的內容略顯枯燥乏味,執行的方式簡單刻板。比如說,建黨日(7月1日)到某地點隨意游覽后拍些照片,或者雷鋒日(3月5日)去某街道掃地并錄制一段個人不缺勤的視頻而已。甚至某些高校的學生習以為常這樣的黨日活動,足以見得缺乏長效設計的方案并未落實。假如長期以聽講座、聽報告會的形式開展黨日活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并不能激發,純粹被動式的灌輸教育,活動的成效就不會持久[3]。難免造成學生的視界會越來越窄,無論是認知層面還是情感層面,都很難喚起學生對黨史地認同和對黨建的參與。
每當黨日來臨之際,匆忙收到上級黨總支文件的學生支部領導,便慌忙利用有限的時間節點,倉促地指定簡單的活動場所和時間。在黨日活動的過程中,僅僅在意學生的出勤率,并未重視該過程中對每位黨員的黨性教育,后續的跟進指導更是零次數。對于學生需要撰寫的觀后感不做任何評價,追求提交的數量,放棄完成的質量[4]。對于個人理論水平提升方面,學生黨支部領導冷漠對待,長時間未更新自身的理論知識,輕視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其看重地是日常教學的成績,而對黨支部的管理鮮有過問,造成黨日活動運轉的質量逐漸倒退。
經費的使用是保證活動運行的關鍵。比如,黨日活動的經費一般用在場地的選取和交通費的支出,而對黨日活動長效機制的投入甚少,黨日活動前后所預算的額度幾乎為零,對于活動的海報宣傳、橫幅制作、質量評比以及優秀成果的推廣,很難做到全面考量,各環節的經費支出明細設計得不明確。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重點,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社會主義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新時代黨建工作明顯的特征,只有將主題精煉,才能在短時間內獲取應有的效果,可以結合地域性的黨史知識進行主題內容設計。比如,海口地區的高校可選擇在12月5日前往海口市瓊山區云龍墟參觀學習,紀念1938年12月5日的瓊崖紅軍云龍改編后抵御日本侵略者;文昌地區的高校也可選擇在10月1日的國慶節,到文昌市東路鎮馮平將軍故居。又如,在每年的五四青年節,組織學生黨員讀國內黨建時政要聞類報紙的大賽;要求觀看平型關大捷的電影,然后設計戰術地圖等內容,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到當年八路軍抗戰的艱苦條件,以及反擊敵兵時精彩地指揮。在此過程中,使得學生對黨的認識內感于心,外化于行。
豐富多彩的活動樣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加強支部建設的凝聚力。傳統的黨日活動一般局限于校園內,學生黨支部開展的形式單一,能夠延伸到校外活動范圍很少。為了選擇教育意義更為深刻的地方,觀摩學習的地址可以選擇更遠。比如,在參加萬寧市六連嶺革命歌據地的軍訓營開幕儀式,徒步五公里之中重溫長征精神,紀念館聆聽解說員聲情并茂的講解等多種形式聯合的特點,對于長效機制的構建,也是一種重要的方法。雖然以路距考慮,從海口出發乘車到達當地的時間可能需要兩個小時,但也不失為一種能引起學生思想產生深刻影響,且效果顯著的指導路徑。在12月12日,組織學生以“講故事”、“評道理”的比賽形式開展黨日活動,評論“雙十二事變”給中國抗戰造成的深遠影響,采用歷史回顧的形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體,實效性進行黨史教育。
項目化管理即引入申報書評審的特點,將黨日活動的主體性歸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5]。學生依照即將開始的黨日活動的主題,首先自發撰寫申報書式的活動方案,其次由支部委員會討論,最后通過方案并執行的系列流程。擬定執行的方案還可以參評優質黨日活動的選拔,這在無形之中調動了學生黨員的積極性,提高參與度[6]。這樣的管理機制重點結合了學生黨員的需要,自身的迫切需要會引起更長久的記憶,也闡釋黨日活動的長效機制的內在動機這一關鍵因素。1950年4月16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登陸海南島,發起解放全島的戰役時間。高校學生黨支部可開展解放海南島為主題的歌舞劇黨日活動,以項目化的管理模式,讓學生自行撰寫申報書,包括人物、地點、配飾、道具以及背景圖的設計。以支部委員為評審組的在4月16日之前的一周開始評審,提前三天得出結果并告知中選的申報組。通過這種由學生全程參與,主動作為的機制力促黨日活動更加富有成效。
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組織機構,是組織高效率運轉的前提。在日新月異的年代,誰掌握的當前時事政策的最新動態,誰將占據新聞宣傳媒介的制高點。這也客觀要求了學生黨支部要向學習型支部的建設方向靠攏,不斷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加大知識儲備。黨支部書記更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為學生黨員建立標桿形象,構建學風濃郁,作風優良的學習型黨支部。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要將實踐經驗緊密結合起來,為制定更科學規范的黨日活動提供現實依據。
經費的充裕程度,將會影響到活動的正常運轉,為了確保黨日活動各個環節能夠如時進行,黨支部的專項經費應當納入黨建預算。支部書記負有對經費統籌支出的責任。在科學化管理中,要明確各項費用支出的細目,也要充分考慮的主題活動當中的權重,按照比例來支付黨日活動的各項費用,并報上級黨總支留底備查。切忌將黨建經費挪作它用,或者虛假填報支出賬單。學生支部所在的黨總支也應當及時地論證方案所產生費用的明細,采用民主評議的方式,征求各支委們的意見,嚴格把控審批的關卡,讓黨建經費依時落到實處,讓經費保障機制下的黨日活動能夠高效的運轉。
黨日活動是黨員參加實踐重要的載體,是黨支部正常的開展的形式之一。能夠將這三者聯系起來,促成黨員與黨組織雙向提升是值得借鑒的評價方式。傳統的評價局限于單向的評價,而采用雙向循環的評價將更加有效。具體如圖1、圖2所示。圖1的內循環表示:學生黨員通過黨日活動,學習貫徹黨支部部署的任務,黨支部對其進行表揚,并對方案做法加以推廣;圖1外循環表示:學生黨員通過黨日活動,消極懈怠執行黨支部安排的任務,背離支部部署工作的本意,黨支部對學生進行批評,并要求學生做成改進措施。通過這種評價方式,不僅可以持續性的關注學生黨員的動態,也可以幫扶懈怠學生的思想,重新引導行為步入正軌,能將評價形成對學生的動態管理的長效機制。而如圖2的單向評價圖可以清晰得出,黨日活動結束后,簡單的評價收到的效果可能會較為微小,也難以形成長久的影響機制。

圖1 (雙向循環評價)

圖2 (單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