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達沃斯論壇,到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從金磚國家領導人約翰內斯堡會晤,到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個重大場合發表中國支持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演講——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便是一個身體力行的上海故事。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地選擇上海,既說明上海在中國未來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又說明進博會對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消費結構升級、政策創新、優化營商環境都將產生重要影響。“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
上海不辱使命、勇于探索,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正如,習近平聽取了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匯報后,希望上海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發揮開路先鋒、示范引領、突破攻堅的作用,為全國改革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并在服務全國中發展上海。
“改革開放再出發”,那是作為改革開放的標桿和旗幟的上海,將繼續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創造出適合企業發展的廣闊天地,做深做透“改革開放”這篇大文章。“騰飛”的浦東,就是上海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實現了一系列“零”的突破,實現上海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同時,浦東開發開放帶動長三角乃至長江流域的改革熱潮,不僅上海“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而且江蘇的蘇錫常、浙江的杭嘉湖,也出現了一系列高速發展的城市及區域。
2020年,上海目標有3家左右以上汽集團為代表的制造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培育8至10家制造業“獨角獸”以及200家“隱形冠軍”,這是一個很富挑戰性的目標——這不僅對于提升上海制造業水平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而且對于上海發展高端制造業、重塑“上海制造”輝煌的信心是極大的提升。
上海有著獨特的人文優勢,又有長三角獨特的地理優勢。上海沒有理由不成為制造業品牌之都,全國制造領域創新創造的領軍城市;包括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汪洋提出,這歸功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歸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引領,也歸功于廣大民營企業家的辛勤付出。當前民營企業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是我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難以避免的陣痛和不適,從深層次看是傳統發展方式之危、新發展理念之機。
改革開放四十年,成就上海從外灘到陸家嘴的金融中心;多個上海民營企業從“篳路藍縷”到某個行業的“隱形冠軍”。網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程計算機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二三四五網絡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他們均以不同的角度詮釋上海民營企業的經濟活力與社會影響力。黨中央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不會變,民營經濟發展的條件一定會越來越好,天地一定會越來越寬。
上海企業只有勇于化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弘揚企業家精神、聚焦主業、苦練內功,才能繼續有所作為再立時代新功。讓上海真正成為“近者悅而盡才,遠者望風而慕”的創新城市、東方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