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閉幕的首屆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指出,國內機器人行業經過數年快速發展,已經漸趨理性,并進入重新洗牌期,講故事就能融資的時代已成歷史。行業當務之急是要走轉型之路,實現有序的戰略性資源整合,掌握核心技術,方能應對全球機器人產業競爭,并扮靚“中國智造”形象。
人類將不可避免地迎來一個嶄新的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時代。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明珠”的機器人產業,是中國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成長壯大是中國在21世紀占領新技術制高點的一大方向,是檢驗一個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搶灘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突破口。
1982年沈陽自動化所研制出了我國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僅用一年時間就走完了國外幾十年的路。1985年12月,中國“海人一號”機器人在大連首次試航成功。1986年,國家863計劃啟動,機器人產業由此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這幾年,中國機器人產業風生水起。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機器人銷量從2015年的6.8萬臺,猛增至2017年的13.8萬臺,并預計在2020年銷量將超過20萬臺。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過去6年里中國機器人市場平均增長率接近30%。2018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87.4億美元,約占全球1/3,連續6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
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總體向好,區域產業發展錯位競爭和后發優勢并存,正告別粗糙重復的傳統制造路徑;特色園區與骨干企業合力推動產業集聚,“小散弱”正向“大聚強”轉變;應用場景逐漸向新興領域加快延伸,已經由汽車、電子、食品包裝等傳統領域逐漸向新能源電池、環保設備、高端裝備、生活用品、倉儲物流、線路巡檢等新興領域加快布局;多元應用催生細分市場“小巨人”企業出現,建立起較為成熟的產品條線與供應體系;領軍企業積極打造“雙創”類技術服務共享平臺,由核心技術向明星產品、由創業團隊向商業團隊、由生產研發向市場開發全面轉型對接。
不過,光鮮的數據背后也有黯淡的陰影。我國連續數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的市場,但外資機器人卻占據其中7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背景下,2017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卻比上一年縮水近6個百分點。
同時也應注意到,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仍存在諸如圍繞系統集成的價格競爭較為普遍,自主品牌發展面臨性價比與資金供應的現實挑戰,資本的收益性與風險性并存,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重研發輕應用等問題,需要行業從業者與主管部門高度重視。
中國機器人產業如此紅火,與中國人口紅利消失不無關系。中國勞動力人口占比從2010年的75%已下跌到2017年的71%。2017年中國制造業平均工資為58000元,與東南亞地區和拉美國家相比,已經喪失了人力成本優勢。同時,定制化已經深入制造業各個方面,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恰好能夠為實現柔性自動化鋪平道路。在人力成本上升的同時,工業機器人的價格卻逐步下調,機器換人已成應時之需。
從政策導向來看,無論是《中國制造2025》,還是《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家大力支持國產機器人發展,將工業機器人列為優先發展戰略項目之一。從市場需求來看,2017年,國內外機器人廠商和核心零部件制造商都有延長供貨期的愿望,形成火熱的賣方市場,國內外機器人企業都在積極擴充產能。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新松機器人近年來在東北、長三角地區乃至華中武漢等地設立了20多處產業基地。據該公司2018年上半年報披露,新松機器人前六個月實現營業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15.47%。
再從資本運作來看,前兩年工業機器人領域融資多為大概率事件,講幾個生動的故事,就可以融資千萬元。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機器人共有166起融資事件。2018年截至11月初已經有153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最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對于中國機器人產業來說,2019年將是轉型之年。以機器人為標志的工業4.0時代已經到來,我們必須緊追不舍。中美貿易摩擦使我們警醒,新興產業關鍵技術不能受制于人,要有撒手锏,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話語權。要應對全球新一輪機器人市場競爭,必須進行由虛向實的轉變,不能再依托講故事化緣,要有實實在在的項目,要有腳踏實地的應用場景;由量向質的轉變,堅持高質量發展,走性能優先的道路;由泛向專的轉變,大浪淘沙以后留下來的多是規避同質化風險,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做得比較專一的企業。
同時要持續提升機器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核心零部件和重大標志性產品率先突破。圍繞市場和產業發展需求,加強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技術和質量攻關,提升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并加快構建面向全行業的國家級機器人創新中心,發揮行業骨干企業主導作用、中小企業協同配套作用、高校科研院所技術支撐基礎作用、行業中介組織的保障服務作用,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暢通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渠道。
(作者: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