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負增長時代即將到來?日前,一則有關中國人口學術報告的發布,引發輿論熱議。中國的人口負增長,是否真的在所難免,有啥長遠影響?應對人口趨勢,二孩政策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則在北京發布的報告,全稱為《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9》,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其中指出,對于中國的人口而言,21世紀上半葉發生的最大的人口事件莫過于人口負增長時代的到來。
綠皮書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的負增長,2050年減少到13.64億,2065年減少到12.48億,即縮減到1996年的規模。如果總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負增長將提前到2027年左右出現,2065年人口將減少到11.72億,相當于1990年的規模。
此外,綠皮書還用了“勢不可當”這個詞來評價中國的人口負增長的在所難免,對此,國務院參事馬力稱,這一預測的結果較客觀。
馬力解釋稱“原來生孩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養兒防老、增加家庭勞動力,多一個兒子多一份養老保障、多一個勞動力多一份收入。但隨著經濟發展,尤其是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家庭功能外化,孩子的家庭效益逐步弱化,主要是精神慰藉,而社會效益大大提升,為社會提供勞動力及發展動力。”
馬力進一步闡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升,人們更加注重自我實現、自我發展。
此外,馬力還強調,生育率的慣性增長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是人口發展的規律,低生育率不斷積累人口負增長慣性。一旦啟動了低生育率的列車,你怎么‘剎車’也得有一段慣性增長。所以對中國而言,未來的低生育率,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二孩政策 如何發揮更大作用?
如何面對人口負增長的大趨勢,很多人可能會首先想到“二孩政策”。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2015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根據綠皮書數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根據全國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的推算分析表明,2016年二孩出生數量大幅上升,2017年二孩數量進一步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在全部出生嬰兒中,二孩的比例明顯提高,并且超過了50%。
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對生育率的積極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但綠皮書同時指出,生育率提高的幅度不盡如人意;不少民眾亦體會到,放開二孩后,想象中的生娃熱潮似乎并沒有那么熱。
對此,馬力分析,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原國家衛計委2013年全國生育意愿調查顯示,我國理想子女數為1.9個,但撫養成本、工作與生育關系、孩子照顧等原因,使已有一孩打算生二孩的婦女,最終生育的僅一半左右。這也是“生娃熱潮”不夠熱的原因。
馬力呼吁,國家在不斷完善生育政策的同時,需建立相應的鼓勵按政策生育的配套措施,破解年輕人“想生不敢生,想要不敢要”的難題,使人們能夠更好地按意愿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