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2022年冬奧會比賽場地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清水河流域,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對樹立國家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以張家口市崇禮區、橋東區及橋西區的清水河流域為研究對象,對其水環境狀況及污染源進行分析,為今后流域治污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水質;污染源;清水河流域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3-102-2
河北省張家口市境內海河流域北系集水源、生態、防洪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是官廳水庫水污染控制與水質改善的重點流域[1],也是2022年冬奧會場地,其水環境改善對樹立國家形象有重要意義。本文數據主要來自對該流域水環境的化學分析,其他引用數據來源于《張家口年鑒》《張家口經濟年鑒》。
1 清水河流域水環境現狀分析
1.1 清水河流域概況
清水河屬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洋河支流,發源于張家口市崇禮縣樺皮嶺南麓,上游有西溝、中溝和東溝3條主要支流,3溝匯合后穿越張家口市區,于清水河村西南2.5 km處注入洋河,流入官廳水庫,干流全長109.0 km,流域面積2 380 km2[2]。本文研究區域在張家口市境內主要包括崇禮區、橋東區和橋西區。
2011—2018年,研究區域經濟迅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由176.61億元增加至307.43億元。產業結構見圖1,第一產業相對穩定,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37.38%~48.62%),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48.02%~59.23%),產業結構正在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轉變。其中,張家口市崇禮區、橋東區、橋西區和整體畜牧業生產情況見圖2。此外,2011—2018年,研究區域常住人口由641 035人增加至651 535人,非農業人口有所增加,農業人口有所降低,但在以農業為主的崇禮區,農業人口由2011年的98 347人增加至2018年的102 926人。
1.2 水質變化和現狀
在研究區域內沿清水河選取31個監測斷面,其中1~18號位于崇禮區,19~31號位于市內橡膠壩區,在2017年非冰凍期(4—11月)進行采樣監測。水質監測結果顯示(見圖3),總氮(TN)是研究區域內最嚴重的污染指標,超標率為93.5%,超標倍數為1.6~9.1;氨氮(NH3-N)與總磷(TP)僅在部分斷面超標;化學需氧量(COD)在市內橡膠壩區多數斷面超標,超標率為35.5%。基于綜合污染指數法的水質分析表明,由于總氮污染嚴重,研究區域內66%的水體處于污染或嚴重污染狀態[3]。但氨氮總體符合Ⅲ類水質標準,因此引起總氮超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農業面源污染。
2 清水河流域污染源分析
2.1 工業污染源
研究區域內產業結構的轉變和技術的進步可以為水質改善提供有利條件。近年來,張家口市工業企業數量及廢水排放量均顯著減小,市區內絕大部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引入灌渠且基本無退水,因此目前張家口市區的污水對清水河水質基本無影響[4]。
農村工業污染主要來自部分鄉鎮企業的違規排放。相較于城市完善的工業體系,農村地區鄉鎮企業布局尚缺乏總體規劃,難以集中進行有效治理;并且農村地區環保意識淡薄,部分重污染企業對當地的水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破壞[5]。
2.2 農村生活污水面源污染
杜歡等在2014年對崇禮區流域的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現狀展開了調查,結果顯示,流域內農村生活污水人均產量遠低于其他地區,但污水中的COD、懸浮物(SS)濃度高于其他地區,而溶解氧(DO)、NH3-N、TN、TP濃度與其他地區相當[6]。并且由于農戶環保意識薄弱和缺乏收集管網,生活污水往往直接排放,生活垃圾的處理以路旁堆放為主,垃圾滲濾液也是造成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5]。
2.3 農業面源污染
現階段,農藥、化肥流失帶來的面源污染已成為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5]。研究區域有農業用地、建設用地及未利用土地等,其中農業用地是研究區域內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占總面積的61.65%,而上游崇禮區的農業用地面積占總面積的56.22%。流域內總氮污染嚴重,而相關研究表明農田施肥對TN的貢獻率高于TP。近年來,河北省農村地區農業生產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且用量呈不斷上升趨勢[5],面源污染逐漸加劇。
2.4 畜牧業面源污染
如圖2所示,研究區域內的畜牧業生產規模呈增加態勢,養殖數量由2013年的10 667百頭增加至2015年的16 800百頭,2016年數量略減,但仍有14 254.24百頭,上游崇禮區養殖量占總量的76%~89%。研究區域內散養或集約化養殖場對禽畜糞便多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其殘留物排放及下滲均會影響自然水體水質;同時,養殖場沖洗、消毒廢水鮮有做無害化處理,任意排放現象大量存在,同樣易造成自然水體水質惡化[7]。
3 建議
針對研究區域內的水環境現狀及污染來源,提出以下解決方案:①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和處理設施,建立生活垃圾處理制度;②改變農業生產方式,粗狂農業改革為精細農業;③劃分禁、限養殖區和可養殖區,避免產生無序面源污染。
參考文獻
[1]劉穎.對張家口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思考與建議[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005):235-236.
[2]劉雪峰.張家口市清水河橡膠壩群防洪調度[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4):5-8.
[3]云晉,郝桂珍,宋鳳芝,等.永定河上游水質污染特征及評價[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8(4):80-84.
[4]雷彩霞.洋河張家口市段水質評價及污染防治[J].科技風,2012(12):197.
[5]郭建.河北省農村飲水現狀評價與保障機制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4.
[6]杜歡,劉春敬,宋漫利,等.河北省清水河流域農村生活污水產污特征[J].江蘇農業科學,2018(4):255-259.
[7]宋鳳芝,郝桂珍,云晉,等.張家口市清水河氨氮與總氮相關特征分析[J].環境與發展,2018(7):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