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主題旅游成為旅游發展的一大趨勢。本文以黃金村為例,對其旅游資源進行評價與分析,圍繞“青蛙王國”的開發主題,規劃分區和打造項目。并對湘中地區主題旅游村落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即以資源分析為基礎,聯合周邊景區共同發展,并與產業發展相融合。
[關鍵詞] 村落;主題旅游;湘中地區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3-41-4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成為大多數人的剛性需求。同時,旅游方式也在不斷發展,從傳統的統一化和程式化旅游,轉變為更加符合游客興趣與特殊愛好的主題化旅游。主題旅游是指對某項專題或者某一目的地進行深入了解與體驗[1]。作為旅游產品,主題旅游應當有較強的參與性、知識性和趣味性,能滿足參與者需要的難以忘懷的體驗感。國家旅游局為順應旅游發展,陸續推出了不同風格的主題旅游村落,如1999年“生態環境游”、2005年“中國紅色旅游年”、2010年“中國鄉村游”、2016年“絲綢之路旅游年”等。盡管有國家的高度重視,但由于經濟或者地方政策等條件的制約,現有的主題旅游村落面臨著許多問題,如主題提煉不到位、旅游項目缺乏創意等。主題旅游種類豐富,有以文化、自然資源以及宗教等為主題的多種類型[2]。
當今,鄉村旅游已經作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領域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今后其將成為民間資本投資的亮點與重點,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結合湘中地區主題旅游村落發展現狀及其經濟發展水平,以此地區部分村落為例,深入研究該地區發展主題旅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農民增收以及擴大居民就業等。
1 湘中地區地理位置概況
湘中地區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熱量充足、嚴寒期短、暑熱期長。自然地理環境以丘陵起伏和河谷兩岸的沖積平原交錯分布為主,三面環山,東抵幕阜山,南達南嶺山地,西靠雪峰山,北接洞庭湖[3]。
2 湘中地區主題旅游村落類型
湘中地區主題旅游村落眾多,如以景觀為主的自然景觀主題旅游、以民俗文化為主的文化主題旅游、民俗風情主題旅游、產業特色型產(商)品主題旅游和獨特的宗教主題旅游村落。以自然景觀為主題的婁底新化“紫鵲界梯田”,憑借其悠久的歷史和天然的自然灌溉系統,于2005年12月被確定為第六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有代表性的文化主題旅游村落有湖南省寧鄉縣金州鎮關山村,因關羽曾屯兵于此而得名,己獲評國家級4A景區,成為全國城鄉一體化建設示范點。湘中地區民俗風情主題旅游村落典型案例為懷化市通道皇都侗民族文化村,是侗民族民風民俗最完整亮麗的地區。湘中地區以產(商)品為主題的旅游村落頗多,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益陽安化縣高馬二溪村。該村產茶、制茶歷史悠久,被譽安化黑茶之宗源[4]。宗教旅游作為一種注重體驗感受的傳統旅游方式,除吸引前往朝覲的信徒之外,也有許多旅游者去參觀和游覽。而在湘中地區宗教旅游的代表非南岳衡山莫屬,南岳衡山位于衡陽市南岳區南岳鎮,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全國5A級旅游景區。隨著旅游主題化趨勢日益明顯,旅游主題化要素逐漸增多,旅游主題化過程日趨復雜,將最終形成具有地域聯系性、主題統一性、要素綜合性的主題旅游系統[5]。
3 衡陽縣黃金村概況
湖南省衡陽縣境內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被稱為“魚米之鄉”。衡陽縣農耕歷史悠久,村落農業旅游資源較為豐富。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政策的不斷推進,衡陽縣各鄉村結合自身所長,紛紛建設美麗鄉村。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織女湖風景區、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湘西草堂湘西村、千年古剎伊山寺、國家級森林公園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等,隨著鄉村旅游的開發和建設,都已成為旅游名村。
衡陽縣黃金村鄉村資源獨特,擁有地標性歷史資源蛤蟆石景觀,環居翠林,村莊四面環山,內部農田種植油菜,花開時節整個村莊處于黃色的花海之中。古民居保存較好,有較大的旅游開發空間。
①地理區位。黃金村地處衡陽縣西南部,周邊緊鄰五一村、黃石村、隴頭村等,距離衡陽縣約20 km,距離衡陽市約55 km。
②交通區位。黃金村距離衡陽縣汽車站30 min車程,衡陽縣西渡火車站40 min車程,衡陽南岳機場1 h車程,區位優勢明顯。規劃區東臨婁衡高速、距離高速入口僅需15 min車程,東面和南面有省道315、省道210等道路通過。
③文化區位。本規劃區域具有多種旅游文化資源,農耕文化歷史資源豐富;村落位于蛤蟆石景觀的核心區域,是蛤蟆石傳說的發源地;規劃區域沿襲了湘中地區特色戲曲文化資源、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等。這都有助于當地的生態、文化等旅游資源的發展。
④經濟區位。村域面積1.5 km2。以傳統農耕種植為主,共有林地40 hm2,部分林地栽種了綠化苗木桂花,其余為自然林地。村內古樹眾多,生態環境優美。黃金村共有農田53.33 hm2,主要種植水稻、油菜以及棉花等農作物,基本農田保護良好。經濟以第一產業為主,二三產業基本為空白。大多數村民選擇外出務工或搬遷至市區居住,現已成為典型的半空心村、留守村。
⑤旅游區位。黃金村位于衡陽縣西南部,周邊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就衡陽縣而言,東部是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和千年古剎伊山寺,西部有湖南革命老區井頭鎮,北部有太平起義舊址宇石寨和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南部是國家水利風景區織女湖風景區。黃金村若能和周邊景區相互聯系,接受周邊景區的客源輻射,可充分發展其旅游產業。
4 衡陽縣黃金村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
4.1 旅游資源調查與分類
從生態環境、自然景觀以及人文環境等各個角度來看旅游資源豐富。本規劃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792—2003)的分類要求標準,整合黃金村現有自然人文等景觀,并對其進行一系列分類與評價處理。黃金村現有的景觀旅游資源包括7大主類、10個亞類和21個基本類型,占核定標準基本類型的13.5%,建筑與設施類占主要比重,其次是人文活動類和生物景觀類,見表1。
表1 規劃區旅游資源分類
[主類 亞類 基本類型 A地文景觀 AA綜合自然旅游地 AAA山丘旅游地
AAF自然標志地 平頭山
蛤蟆石景觀 B水域
風光 BB天然湖泊與池沼 BBC潭池 酒管塘、荷葉塘 C生物
景觀 CA樹木 CAA林地
CAB叢樹
CAC獨樹 桂花林、油茶林 杉樹林 樸樹、榔榆樹、百年黃楝樹 CD野生動物棲息地 CDB陸地動物棲息地 野雞、野豬 D天象與氣候景觀 DB天氣與氣候現象 DBB避暑氣候地 夏季 F建筑
與設施 FA綜合人文旅游地 FAB康體游樂休閑度假地
FAC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
FAE文化
活動場所 休閑山莊 三槐堂 三槐廣場 FD居住地與社區 FDA傳統與鄉土建筑 黃金村古民居 FG水工建筑 FGA水庫觀光游憩區段FGB水井 龍山塘 村井 G旅游
商品 GA地方旅游商品 GAA菜品飲食
GAB農林畜產品與制品
GAE傳統手工產品與工藝品 節日飲食菜品 特色農家蔬菜、肉制品 竹編 H人文
活動 HC民間習俗 HCB民間節慶
HCE宗教活動
HCF廟會和民間集會
HCG飲食風俗 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 祭拜菩薩 清明祭祀、廟會 節日飲食習俗 ]
4.2 旅游資源評價
4.2.1 定量評價。根據旅游資源“共有因子”綜合評價系統,對黃金村的自然景觀賦分與評價。依據旅游資源單體評價總分,將其分為五級,從高級到低級為:五級旅游資源,得分值域≥90分;四級旅游資源,得分值域≥75~89 分;三級旅游資源,得分值域≥60~74 分;二級旅游資源,得分值域≥45~59 分;一級旅游資源,得分值域≥30~44分。其中,五級旅游資源稱為“特品級旅游資源”;五級、四級、三級旅游資源被統稱為“優良級旅游資源”;二級、一級旅游資源被統稱為“普通級旅游資源”。由以上評價系統結果來看,規劃區內部旅游資源有6項為優良級別,旅游資源豐富,詳情見表2。
表2 規劃區旅游資源評價
[級別 分值 資源 五級旅游資源 得分值域≥90分 無 四級旅游資源 得分值域≥75~89分 百年黃楝樹 三級旅游資源 得分值域≥60~74分 蛤蟆石景觀、三槐堂、傳統(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習俗、清明祭祀、廟會 二級旅游資源 得分值域≥45~59分 平頭山、樸樹、榔榆樹、三槐廣場、黃金村古民俗、黃金村農耕地、節日特色飲食、竹編、蔬菜、夏季避暑、節日慶祝習俗 一級旅游資源 得分值域≥30~44分 酒管塘、荷葉塘、桂花林、油茶林、杉樹林、龍山塘、村井 ]
4.2.2 定性評價。①千年靈石,歷史積淀。蛤蟆石作為地標性景觀,傳說是蛤蟆精幻化而成,已經擁有千年歷史。石背靠蛤蟆山,山中有廟宇一座,多年之前是當地人們常常拜祭之處。中華人名共和國成立后破除四舊,蛤蟆石景觀也隨此沒落。②湘中人家,鄉村特色濃郁。黃金村多數古民居都是傳統紅磚黑瓦建筑,村莊規劃得當,民居大多依山而建,依路而建,錯落有致,一派湖湘文化建筑風格。村民世代農耕,后山前田,春油夏稻,可盡享田園風光。③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村落四面環山,中間為農田和民居,只有東北面有一條道路可進入村落。山中林木茂盛,空氣清新,適宜人居。④旅游資源品級一般,缺乏特色。在綜合評價系統中,最高級別為四級且僅有1項,優良級旅游資源總計6項,旅游資源品級不高;旅游資源包括7大主類、10個亞類和21個基本類型,資源類型不夠豐富。⑤村落景觀原始化,缺乏系統規劃。村內古民居和部分村民新建房屋交錯,建筑風格差異較大。同時,部分古民居由于保護不當已經破敗,或被改建成為新民居。家禽養殖方式為自由放養,導致環境雜亂,存在污染問題。
4.3 黃金村主題定位、功能分區和項目規劃
根據以上對黃金村旅游資源的分析,蛤蟆石是黃金村的特色資源,應作為主要發展對象。同時,可結合周邊鄉村的旅游開發情況,計劃將黃金村打造為以“青蛙王國”為主題的旅游村落。既能在原本的油菜花海景觀上吸引游客,又能利用“青蛙養殖+水稻種殖”產生經濟效益并形成產業鏈,再配合漁獵、農耕、采摘、祈福、民宿以及科普等多元化資源發展其他產業,豐富村莊內涵,改善村莊環境,完善服務配套功能,形成旅游要素集聚的特色“青蛙王國”。依據此主題,將黃金村的功能分區分為一道、雙心和六區。其中,一道指的是串聯整個規劃區域的自行車游道“蛙鳴綠道”,雙心代表綜合服務中心和青蛙科普文化中心,6個區域分別指文化遺跡和民俗內涵的民俗體驗區、以戶外探險為主線的森林探險區、村域西部原有經濟種植林的生態經濟林區、水稻與青蛙混合種養的稻蛙養殖區、農業活動區域農耕體驗區及果蔬與蛙制品的生產加工區(具體開發項目詳情見表3)。黃金村旅游項目設計結合蛤蟆石景觀資源、鄉村農業資源,以“稻+蛙”為主要品牌打造,實現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融合,最終實現黃金村旅游業的長遠發展目標。
表3 黃金村旅游項目設計與分期
[分區 項目 近期 中期 遠期 綜合服務中心 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 * * 科普文化中心 科普文化建筑、生態停車場 * * 蛙鳴綠道 道路整治 * “青蛙村”南門 * “青蛙”饅頭房 * * 蛙翔天空 * 蛙田喜事 * 蛤蟆仙人 * * 踏果尋蛙 * 青蛙溫室 * * 民俗體驗區 蟾茶之道 * * 古樹祈福 * 蛙村人家 * * 三槐堂 * 觀景平臺 * 旅行青蛙 * * 青蛙文化觀景道 * * 蔬菜“最”園 * 森林探險區 探險森林 * 森林燒烤 * 青蛙遇豆記 * 戶外拓展 * 竹韻青蛙趴 * * 生態經濟林區 蟾宮折桂 * 蛙綠桃紅 * 杜英聽蟾 * 稻蛙養殖區 漂洋過海 * 青蛙養殖 * * * 青蛙總動員 * 農耕體驗區 蛙田軼事 * 蛙鳴野食 * 油婆婆歷險記 * 外婆壇子 * 生產加工區 “臘”蛙年華 * 維C加工坊 * 油米加工坊 * 蟾蜍養殖室 * ]
5 湘中地區主題旅游村落塑造與開發建議
5.1 主題旅游村落開發應將資源分析放在首位
在現階段美麗鄉村如火如荼的建設背景下,主題旅游村落如春筍般不斷涌出。因此,如何從眾多優秀的旅游村落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前規劃的首要問題。旅游主題的定位應當立足于當地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深入探究鄉村的自然、歷史以及文化底蘊等資源,再結合村落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提煉出契合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的特色主題。
5.2 主題旅游村落開發應聯合周邊景區共同發展
注重聯合周邊鄉村和景區共同建設,以“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形式發展,因地制宜地打造主題旅游村落。以村為單位的建設可提高當地村民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存在感,同時解決村民的就業率,留住鄉村勞動力,從根本上抑制了空心村和留守村的存在;村落可與景區聯合建設,以帶動人流,共同著眼于長遠發展,打破地區之間的保護主義限制,實現共同發展。
5.3 主題旅游村落開發應與產業相融合
由于市場具有波動性,不論旅游形式新穎程度多突出,都將存在一定的淡旺季。因此,主題旅游村落的發展應當利用產業拉動經濟發展,將農業生產利用主題旅游特色向第二三產業過渡,最后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維持主題旅游業長盛不衰。
5.4 主題旅游村落開發應打造營銷平臺
完善的市場營銷手段不但可以為現代企業構建完善的銷售網絡和體系,還能解決企業產品銷售和資金回籠問題[6]。主題旅游村落是現代企業的一員,農產品的銷售和村落的宣傳需要依靠市場營銷手段。因此,可從品牌、活動、節慶以及網絡營銷等方面出發,不斷完善銷售網絡和體系,構建多層級的營銷平臺,利用多方面的宣傳吸引游客注意力。
5.5 主題旅游村落開發應加強管理制度
主題旅游村落開發管理工作量較大,在旅游村落建設之初,應先構建“政府職能部門—鄉鎮—村”的以政府為主導的分級管理體制,并明確各部門的主要任務,在政府引導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管理作用。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可適當吸引外出務工青年團體組建旅游會,并使行業協會在政策普及、行業管理以及市場營銷等各個方面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帶動村民的積極性,在旅游發展過程中提升村民自組織、自管理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雅玲.淺析主題旅游的發展[J].時代教育,2011(2):291.
[2]毛亞云.主題旅游項目策劃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3]楊湘桃,薛生國.湖南森林資源地理特征研究[J].經濟地理,2001(6):736-739,744.
[4]陳升畢.安化黑茶產業創新系統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5.
[5]吳元芳,李綱.主題旅游系統的構建及主題古城營建案例分析:以臺兒莊古城風景區為例[J].江蘇商論,2017(1):49-53.
[6]趙依凡.市場營銷對現代企業的重要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8(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