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濤, 陳 健
(1.福建省體操技巧運動管理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2.上海市徐匯區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上海 200231)
身體素質的發展主要通過參加體育活動的方式來實現,對于5~6歲的兒童來說,參加體育活動為其智力發展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礎[1]。快樂體操是一種新的理念,其理論與實踐基礎源自于傳統的競技體操,但練習的內容、手段和方法比競技體操更為豐富、多樣,更適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通過音樂、舞蹈、游戲、挑戰自我的比賽、運動技能和自我保護技能學習等形式,激發兒童對體操運動的興趣,讓兒童獲得成功的喜悅,調動其練習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兒童參與快樂體操鍛煉,全面提高兒童的身體素質。本文探討快樂體操對學齡前兒童基本身體素質的影響,旨在為快樂體操的推廣和開展提供參考。
上海市徐匯區匯成幼兒園中班(5~6歲)64名兒童。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中國知網等數據庫相關文獻共20余篇,明確該領域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為本文撰寫提供文獻支撐。
1.2.2 實驗法
將隨機抽取的上海市徐匯區匯成幼兒園中班64名兒童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2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4人),實驗前后對其身體素質進行測試。實驗組進行2個學期32周(2017年3月—2018年1月)、每周2次、每次15 min的快樂體操訓練,對照組同時段進行常規身體活動練習。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軟件對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并得出結論。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在體育運動、勞動和日常活動時,通過中樞神經調節控制身體各器官系統所表現出的力量、速度、柔韌、靈敏、協調等身體基本狀態和能力,包括力量素質、速度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協調素質等,身體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成長[2]。學齡前兒童身體發育較快,是身體發展的重要時期。依據兒童生理發育特點實施快樂體操訓練,通過胸、肩、背、腰、四肢等進行正確的身體姿勢和規范的動作訓練,對提升學齡前兒童身體素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3]。
查閱《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發現,立定跳遠、網球擲遠、坐位體前屈、走平衡木、雙腳連續跳是測量和評價學齡前兒童身體素質的指標[4],本文予以采用。
由表1可知,通過快樂體操練習,實驗組身體素質得分均值高于對照組,尤其是立定跳遠指標,2組差距較大。測試指標得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素質狀況,實施快樂體操訓練的對照組,在身體素質提高的同時,肌肉的協同用力能力也得到改善,其動作表現較對照組穩定。
力量素質是人體肌肉對抗外界阻力的能力,是人體進行各種運動的基礎。《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通過立定跳遠指標評價學齡前兒童下肢力量,通過網球擲遠指標評價學齡前兒童上肢力量。
2.2.1 立定跳遠
立定跳遠成績是下肢綜合力量的體現。統計發現,實驗后,實驗組男生立定跳遠成績平均提高6.15%,對照組男生平均提高2.78%;實驗組女生平均提高8.39%,對照組女生平均提高0.82%。可見,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立定跳遠成績都有所提高;但從提高率來看,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通過t檢驗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立定跳遠成績增長幅度呈顯著性差異(P<0.001),反映與常規身體活動相比,快樂體操訓練可使學齡前兒童下肢力量素質顯著提高。
2.2.2 網球擲遠
投擲是人體基本運動技能之一,也是考察上肢力量的主要手段。統計顯示,實驗后,實驗組男生網球擲遠成績均值提高17.78%,對照組男生平均成績提高6.67%;實驗組女生平均成績提高36.17%,對照組女生平均成績提高8.57%。表明經過快樂體操訓練后,實驗組的網球擲遠成績明顯提高,尤其是女生,提高幅度超過1/3。究其原因:普通訓練課通常以自由活動為主,孩子喜歡什么就開展什么活動,造成身體局部肌肉的能力得到提升。這一方面會造成全身肌肉素質發展不平衡;另一方面,局部肌肉素質增長對全身肌肉的協同用力產生負面影響,也即動作表現不協調。而網球擲遠需要全身肌肉由下至上協同用力,若身體不能協調傳遞力量,則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通過t檢驗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網球擲遠成績增長幅度呈顯著性差異(P<0.001),反映快樂體操訓練可顯著改善學齡前兒童的上肢力量素質。

表1 實驗后2組運動員身體素質對比
柔韌素質反映人體韌帶的拉伸性和關節肌肉的活動范圍,柔韌素質的提高只有通過各種手段拉伸肌肉起止點并不斷練習,才能實現。坐位體前屈是測量機體柔韌素質的主要指標。統計顯示,實驗后,實驗組男生坐位體前屈均值提高90.24%,對照組男生平均成績提高10.53%;實驗組女生平均成績提高38.27%,對照組女生平均成績提高14.67%。盡管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差距不大,但實驗后2組的增長幅度表現出較大差異,尤其是實驗組男生,成績提高率達90%。參與快樂體操訓練的學生,通過各種訓練方法,在玩中練,在練中玩,對柔韌素質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效果。通過t檢驗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增長幅度呈現顯著性差異(P<0.001),反映快樂體操訓練對學齡前兒童柔韌素質的改善有顯著作用。
協調素質反映人體維持身體平衡、穩定的能力。走平衡木是測量幼兒協調素質的指標之一。統計顯示,實驗后,實驗組男生走平衡木的成績均值提高26.39%,對照組男生平均成績提高19.12%;實驗組女生平均成績提高20.29%,對照組女生平均成績提高-9.23%。可見,實驗后實驗組男女生和對照組男生的走平衡木成績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對照組女生的測試結果出現負值。究其原因,由于快樂體操練習內容原本就包括平衡木,所以,實驗組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協調能力獲得提高,完成測試過程中技術和能力表現穩定,從平衡木掉下的次數少,完成時間短。而對照組平衡木練習少,測試時反復從平衡木上掉下,導致完成時間加長。通過t檢驗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走平衡木成績增長幅度呈顯著性差異(P<0.001),反映快樂體操訓練對學齡前兒童協調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快樂體操練習的全面性和身體協同運動特征,在提高兒童綜合身體素質的同時,對改善兒童跑、跳、投等基本運動技能作用明顯,尤其是網球擲遠和坐位體前屈2項指標,提高幅度較大。因此,應在學齡前兒童中大力推廣快樂體操,利用現有場地設施,在盡可能多的幼兒園開設快樂體操課程,進而逐漸增加器械和擴充場地,形成系統的快樂體操教學訓練體系。同時,定期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快樂體操培訓,將幼兒園師資與少體校教練資源相融合,發揮體教結合的優勢,促進快樂體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