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正春
(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文心雕龍·祝盟第十》曰:“天地定位,祀遍群神。六宗既禋,三望咸秩,甘雨和風,是生黍稷,兆民所仰,美報興焉。犧盛惟馨,本于明德,祝史陳信,資乎文辭。”上古時的祝文,主要是祭神安民,內容較為單純。世俗演變,到了周朝,設立太祝之職,掌“六祝之辭”,祭祀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祝文的內容也隨之增多。從簡單的祭神到求福,祈壽,求風調雨順,求子孫安康。劉師培在《文章學史序》中說“以人告神,則為祝文”,祝文成為通神的一種文體。蘇軾現存的一百多篇祝文里,多數是為祈神消災而作。其中所涉及的災害有旱災、洪災、雪災、蟲災、火災等自然災害。蘇軾的祝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受災形勢?體現了怎樣的災害觀念和救災意識?怎樣去看待蘇軾祝文里祈雨、消災、拜佛、求神的行為呢?本文通過列舉蘇軾一些代表性的祝文里出現的災害種類,來分析蘇軾祝文的災害觀、刺政意識、民眾思想和作為一個封建社會地方官員所應當盡的責任。
蘇軾祝文里多次出現水、旱、雪、火、蟲等多種自然災害的畫面,下面以其祝文具體的災害例子來作分析。
1.洪災。雨少則旱,雨多則澇。天氣持續降雨,田地排水不暢,會對老百姓的生產造成巨大的損害。《祈晴文》云:“陰雨害之,稼文罔功。我發庫泉,以實高廩。盍敕雨官,遄止其沾?!必S收季節,淫雨不斷,嚴重影響到百姓對成熟莊稼的收割?!镀砬顼L伯祝文》云:“維神開闔陰陽,鼓舞萬類。行巽之權,直箕之次。陰淫為霖,神能散之。下土墊澇,神能暵之?!鄙耢`掌握著陰陽調和,以育世間萬物。詩人希望風神用風把雨吹走,將積雨成澇的地方用風吹干?!疤熳饕辏τ隰沂??!盵2]2946作為守護一方的父母官,看百姓辛苦勞作了一年的成果卻被陰雨所毀?!镀砬缬陰熥N摹吩疲骸坝陼D之不時,民亦不能無望于神也。今淫雨彌月,農工告窮,歲之豐兇,決于朝夕,而并走群望,莫肯顧答。惟天之所以畀于神,神之所以食于民民者,庶其在此。”[2]2947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雨量的多寡直接影響到農業的生產。百姓認為水、旱與否則祈求于神,淫雨彌月,百姓憂心如焚,豐歲的兇寡,則系于這農耕時節。詩人誠懇地向執掌風雨的神靈祭祀和禱告:“尚率厥職,俾克有秋?!盵2]2947詩人率同僚眷屬向神靈禱告,希望祈神有靈,幫助百姓秋收有望。
根據錢穆先生《國史大綱》考證:“黃河水患,始見于周定王五年。是年為魯宣公七年,入春秋已一百二十年”,“第二次的河徒在漢武帝元光三年。上距周定王五年又已四百七十年”。說明黃河水患在古代不是經常發生。但據史料記載,宋代黃河多次發生河道改道或是河道決堤,決大部分都是人為造成的。政治腐敗,河工黑暗,政府用很多的財力治理河道,卻收效甚微。蘇軾出任徐州太守時,黃河決堤引發洪災,徐州被困。《祈靈慧塔文三首》其一:“武寧軍,今為黃河泱溢,流入淮泗,圍浸州城,逾月不退?!币驗辄S河堤壩潰決,黃河改道,洪水圍困徐州,詩人率全城的百姓向真寂大師禱告。
2.旱災。古以農立國,民以食為天,糧食關系著國運興衰,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而古代生產力低下,抗災能力較為有限,降雨量的多寡,給老百姓的生產帶來巨大的影響。元佑二年(1079)三月十七日詩人作《五岳四瀆等處祈雨祝文》云:“期年以來,水旱作。振廩同食,冠蓋相望。已責勸分,公私并竭。惟一待一熟之麥,以蘇垂死之民。而冬不雨以徂春,苗將秀而不食?!痹娙擞猛ㄋ诇\白的表達方式描寫了一年多以來,水災和旱災頻繁交接,政府已經開倉賑災。而政府和私人庫房已經告罄,待一冬的麥子充饑,但因干旱禾苗吐穗卻沒有結果。詩人通過自我反省,自我請罪,為民請福,祈神降雨。《禱雨蟠溪祝文》曰:“歲秋矣,物之極成者,待雨而已。穟者已秀,待雨而實。”[2]2944時已入秋,莊稼待雨而秀,待雨而實。而此時,降雨量的多寡與莊稼的收成有密切的關系:“三日不雨,則穟著不實矣。莢者已孕,待雨而秀。五日不雨,則莢者不秀?!盵2]2944此時遇旱,莊稼則會萎而不秀或秀而不實,所造成的影響則是歉收或是絕收。
上古之時,人們就認為龍能降雨,并且把龍與雨緊密地聯系起來?!秴问洗呵铩び惺加[》云 “龍致雨”①?!渡胶=洝ご蠡臇|經》曰:“(應龍)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4]413郭璞注曰:“今之土龍本此。氣應自然,冥感非人所能為者?!盵4]415因此蘇軾祝文里有很多篇因旱向龍祈雨的祝文。如《禱龍水祝文》云:“云布多鋒,日有焚空之勢;雨無破塊,人懷暍虐之憂。”[2]2944雖然云壘如峰,但每天卻都有火燒寮云之勢,雨水無法破云而出,人們擔心因旱秋收無望?!案魃崛舜嫘臑閲┠钶浢?。燃香靄以祈禱,對龍湫而懇望?!盵2]2944作為守護一方的父母官,點燃香燭虔誠祈禱,希望龍神有應,將雨水降到此地。又如《祈雨龍祠祝文》曰:“杭之為邦……十日之雨則病水,一月不雨則病旱。”[2]2946鮮明地指出杭州此地易受水旱。因此詩人因“故水旱之請,黷神謂甚。今者止雨之祈,未能逾月,又以旱告矣”[2]2946。詩人不因此勤勉自喜,卻無比慚愧地說“吏不得為愧,神以步倦為德”[2]2946,來貶我美神,祈龍施雨。祈龍祝文還有《開湖祭吳山水仙五龍祝三廟祝文》《祈雨迎張龍公祝文》。
1.蟲災。蟲災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三大災害之一。因為害蟲主要嚙食以禾本科為主的農作物,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害。《小雅·大田》記載了蟲災及除蟲方法:“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5]515詩中提到的螟、螣、蟊與賊,分別是指吃禾心、禾葉、禾根、禾節的四種害蟲。除蟲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秉畀炎火”,即用火攻,把害蟲投入“炎火”中將之燒死?!都莱I阶N奈迨住菲湟唬骸鞍野蠲?,遭此兇旱?!w蝗流毒,遺種遍布。使其變躍飛騰,則桑柘麥禾,舉罹其災,民其罔有孑遺?!贝宋氖翘K軾出任密州太守時遇旱災和蝗災所作。其文描述因旱蝗蟲繁殖迅猛,危害甚大,如果讓這些蝗蟲飛到桑林麥禾,就會給老百姓造成毀滅性的災難。如果蝗蟲沒有消滅,則“吏將獲罪”,而到那時,則“神且乏祀”,因此“凡吏之可以請于朝者,既不敢不盡;則神之可以謁于帝者,宜無所不為”[2]2948。詩人提出人、神共勉,這是責我祈神的表現,同時也體現了作為一個官吏應有的職責和盡責的體現。
2.藻災。藻類災害是一種常見的災害。因為水里富營養引發藻類植物大量生長而成為一種自然災害。蘇軾出任杭州人太守時,西湖發生了一次特別嚴重的藻類災害。當他看到美麗的西湖被水藻包圍,甚至要把整個西湖吞噬的時候,詩人痛心疾首。他思索治理西湖的方法,但在治藻時遭遇暴雨,工程無法進行,故向天祈福?!堕_湖祭禱吳山水仙烏龍》:“杭州之湖,如人之有目。湖生茭葑,如目之有翳。翳舊不治,目之將廢。河渠有膠州之苦,鱗介失解網之惠。六池化為眢井,而千頃無豐歲矣?!币晕骱魅搜?,說明西湖對杭州的重要性。因為藻類植物占領西湖,井水干枯,很多的良田難以期盼豐收。西湖淤塞由來已久,“西湖堙塞,積歲之患。坐閱百吏,熟視而嘆”[2]2954。很多治理過西湖的官員均是以失敗告終。“惟愚無知,妄謂非難。禱于有神,陰假其便。”[2]2954詩人不畏艱難,堅持本心,心系黎民,始終堅持治理西湖。
1.雪災。在蘇軾的祝文里,寫雪類災害的祝文僅有兩篇。其一是《祈晴祝文》:“大雪連日,凝陰傷春。閔惟艱食之民,重此常寒之虐。役兵墮指,行旅摧辀。老弱號呼,吏既慚于無術;陰陽舒卷,神何惜而不為。”大雪連綿,造成凍災,戍卒的手腳皆凍,商旅折斷車轅,老弱哀號。目睹著這一幕慘象,詩人因無計可施而深感慚愧,只有請求神靈庇護。其二是《祭佛陀波利祝文》,寫的是積雪剛剛融化,但陰雨接踵而至。百姓日常行動受困,草木也受到無情地摧殘。其向神祈福無果,故轉向佛陀禱告,希望佛陀用無邊的佛法拯救饑寒交迫的百姓。
2.火災。蘇軾的祝文里僅有一篇提到火災。如《永定院修蓋屋祭告土地祝文》:“伏以向因遺燼,延及凈祠,爰擇良辰,以興眾役。宜茲遣使,昭示有神?!贝似N氖且驗榛馂穆?,燒到了寺廟。寺廟重新修建房屋,在動工之前向土神祭祀而作。
蘇軾祝文里出現了很多種神靈的意像,其儒道釋兼修,故神鬼佛都信。
蘇軾出任徐州太守時,正發生洪災,黃河決堤,河流改道,圍困徐州。在《禱靈慧塔文三首》祝文里,其率全城的百姓向真寂大師禱告。但詩人并不是一味地求佛,燒香就完事?!包S河現在是徐州以北約五十公里處向東方決口,水勢開始蔓延,淹沒了幾百萬里。水到徐州城邊時,被城南的高山所阻擋,于是繼續高漲,到了九月,水深達到兩丈九尺。水高一度超過了徐州城內的街道。蘇軾奮不顧身,搶救城池,有十幾天不回家過夜,住在城墻上的棚子里,監督加強外圈的城墻?!盵6]163這是蘇軾最近距離地站在抗洪救災前線,不畏艱險的真實寫照。詩人與城里的守軍和百姓經過幾個晝夜的連續奮戰,堵住了黃河的泛濫,保住了徐州城。洪水退后,其給朝廷上的奏折《徐州上皇帝書》中,指出徐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徐州地處黃河下游,易受水患。
蘇軾在《開湖祭禱吳山水仙烏龍》里提到,西湖被水藻包圍,如果不治理,二十余年后,湖面將會全部都被水草遮蔽,杭州的百姓必然會失去賴以生存的淡水來源。在元祐五年(1090)四月,蘇軾給太后上了一道奏折《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簡述了他治理西湖的理念和計劃。參考歷代資料,蘇軾提出了杭州西湖不可廢棄的五大理由,上書朝廷。此計劃蒙獲朝廷批準后,蘇軾與數千工人和船夫一起開始工作,費時四個月,工程完畢。他在另一道奏折《申三省起開湖六條狀》中提出了幾個使湖中的藻類植物不再滋生的辦法:“其一,自來西湖水面,不許人租佃,惟茭葑之地,方許請賃種植。其二,湖上種菱人戶,自來臠割葑地,如騰田狀,以為疆界。緣此即漸葑合,不可不禁。其三,本州公使庫,自來收西湖菱草蕩課利錢四百五十貫,充公使。”這三條建議治理藻類災害的辦法,直到今天還給我們很多的啟示。
古代生產力水平低,抗災能力較薄弱,很多今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古人難以用生活的常識去解釋,故釋為神話。所稱的“災異”,既包括今人所說的自然災害,也包括一些看似怪異其實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如《詩經·十月之交》“四國無政,不用其良”“下民之孽,匪降自天”[5]436,古人認為日食、月食是上天對統治者無政的一種懲罰與警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必仁且智》曰:“災者天之譴也,異者天之威也,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詩》云畏天之威,殆此謂也。凡災異之本,盡生于國家之失。國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災害以譴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驚駭之;驚駭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見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盵7]15
蘇軾關于日食的祝文里就有很深的刺政意識。如《日食祈禱祝文》曰:“嗚呼!日管底日,實詔天戒。正陽之朔,將有薄食。上心震懼,側身修得,誕布休命,赦宥多辟?!痹娙送ㄟ^日食的發生,指出這是上天對老百姓以及天子的警告。作為統治者要修德愛民,發布休祥之命,寬赦死刑的犯人,禮敬國家的祭祀。它不僅通過這種日食的奇異現象來警告統治者,也通過自我的反諷,來警戒上層統治者要愛惜民力,勿要勞民傷財。
蘇軾的祝文里蘊藏著深厚的民眾意識,在已所收集的一百多篇祝文里,就有八十多篇是有為而作,為百姓而作,如元祐二年三月十七日所作的《五岳四瀆等處祈雨祝文》,元祐二年四月十日所作的《五岳四瀆等處謝雨祝文》;又如他在出任徐州太守時,正遇雨黃河決堤,引發洪災,《禱靈慧塔文三首》正好與其作的《徐州祈雨青詞》遙呼相應。
關注農業,關心農民,因水、旱災害而祈晴、祈雨是蘇軾祝文的最大特點。自宋后,政府把百姓戶口的多寡和農業的產量作為評定審核官員政績的標準?!端问贰ぢ毠僦尽吩疲骸案⒅?、軍、監:諸府置知府一人,州、軍、監亦如之。掌總理郡政,宣布條數,導民以善而糾其奸慝,歲時勸課農桑,……并民之政皆總焉。……五年,帝以守令皆帶勸農公事,多不奉職,自今有治效顯著者,可今中書省籍姓名,特加擢用?!盵[8]3972-3974作為一郡之長,每到春耕時節,都要進行勸農勵耕?!读⒋杭劳僚WN摹吩疲骸案艺迅嬗诠疵⒅?。木鐸傳音,官師相敬。土牛示候,稼穡將興?!盵2]2985“勾芒”即“句芒”,是中國古代神話里的木神,也稱為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是少昊的后代,名重,為伏羲之臣。立春之日,告于春神,守臣官吏都互相警醒,農耕時節已經到來,勸農歸耕,毋耽農時?!巴僚!奔从媚嗤林频呐?。古代在農歷十二月出土牛以除陰氣。后來,立春時造土牛以勸農耕,即象征春耕開始?!抖Y記·月令》云:“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盵9]355《后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也,立土牛六頭于國都郡縣城外地,以送大寒?!瓌褚赞r桑。”[10]3219-3130又如《立春祭土牛祝文》曰:“三陽既興,庶草將興。爰出土牛,以戒農事。丹青設象,蓋惟風俗之常;耕獲待時,必有陰陽之助?!盵2]2956陽春已到,萬物復蘇。沿舊俗,堆土牛,涂牛彩;獲節令,陰陽助;關注農業,勸勵農耕;關心農村,心系農民,這正是詩人祝文所表達的民眾思想,也是其重農體現。
祝文和很多文體一樣,具有很多共同的屬性,但是也有其獨特性。劉勰就祝文作者的態度與道德修養提出三點要求:其一,作為請神降臨、享受享祭的祝文,務必樸實。劉勰論文,一貫主張“華實相扶”,面對祝文的寫作,他則在“華”與“實”之間,突出地強調“實”,這符合祝文之特點。其二,寫祝文修飾文辭要有真誠的心意,不能矯揉造作,要做到問心無愧,這與劉勰所強調的“述志為本”,反對“采濫忽真”是相通的。其三,祈禱神靈的祝辭,要誠懇而虔敬;而祭典祖先的祝文,則要躬謹而哀傷。蘇軾祝文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紀實性。詩人的祝文是“有為而作”,目的性很強。“期年以來,水旱作沴”[2]2938,“伏以水旱之事,山川所司”[2]2943。大多數是為了祈雨、祈晴,就某一事實而作,紀時性很強。通過祝文反映了其在當政期間,尤其是宋代,自然災害發生較為頻繁。據《中國災害通史·宋代卷》統計,兩宋時期共發生水、旱、蟲、震、疫、沙塵、風、雹、霜等九種自然災害達 1 543次,其中水災為628次,旱災259次,蟲災168次,地震127次,瘟疫49次,沙塵69 次,風災109次,雹災121次,霜災13次[11]10。蘇軾祝文的紀時性忠實地反映了宋代災害發生的頻繁性,達到文史互證的效果。
2.語言書寫以白描為主。蘇軾的祝文很好地把握了“華”與“實”的尺度,更多地體現在“實”的一面?!稗r民所病,春夏之際”[2]2984,“自秋不雨,以至于今”[2]2951。語言通俗淺白,無晦澀、難懂之辭,常見化、通俗化、口語化之辭俯拾皆是,很符合劉勰所提倡的“華實相扶”的祝文行文風格。
3.比喻、典故、神話、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昂贾葜?,如人之有目”,“湖生茭葑,如目之有翳。翳舊不治,目之將廢”[2]2954。以西湖喻人眼,既形象又生動,很好地體現了西湖的美和西湖對杭州的重要性。典故和神話傳說交叉運用。詩人精通儒、道、釋,故詩人在祝文里,有《禱觀音祈晴祝文》里的觀音、《祭佛陀波利祝文》里的佛陀;有《鳳翔太白山祈雨祝文》的山神;有《祭風伯雨師祝文》里的風伯;有《謝吳山水神五龍三廟祝文》里的龍神。儒、道、釋皆通,神、鬼、佛兼容,更體現出詩人學識之淵博,修養之恢弘,且使祝文變得更加有神秘色彩。
《文心雕龍》在“情采篇”里說:“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盵1]368情感是文章的靈魂,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12]766。與明代公安派袁宏道提出的“獨抒性靈,不拘格套”[13]187主張一脈相承。祝文和詩歌一樣也需要吟詠性情,所不同的是,祝文抒發的感情需真且不濫觴。故祝文抒發的感情是莊重的、誠懇的,是滿懷著虔誠的,詩人用真摯的情感去治療百姓受災后那顆疲倦、哀傷、脆弱的心靈?!疤熳用?,祈于群望”,“軾以憂寄、出守此邦。歲之不登,實任其咎”,“蘇以短才,謬膺重寄。倘有罪以至旱,寧降罰于微躬”。從祝文中看出蘇軾有著深厚的責任意識,遇到天災,總是責我祈神,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兢兢業業、愛惜百姓的官員形象。
蘇軾是一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詞、文、賦名滿天下的人。其命運雖歷經坎坷,屢遭政敵迫害,卻仍然不改樂觀本性。他一生融匯儒、釋、道于一體,既懷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儒家入世之精神,又懷有“明鏡亦非臺、何處惹塵埃”的佛徒出世之思想,還懷有煉丹、吃藥;求仙、問道,向往長生的道家之情懷?!疤K軾以其詩、文、書、畫俱佳的藝術成就,創造了一個迥異于前人的新境界。這里有儒家仁民愛物的胸襟,道家師法自然的天真和佛家寂滅涅槃的超脫。”[14]296縱觀其一生,上與帝王將相出冊對答,下與黎民百姓飲酒樂歌。其所交之人三教九流,無所不包。故其曾對門生戲謔說:“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贝俗阋砸娖湫男刂畯V大,有包含吞吐天下之志,包攬宇宙人生之氣態。他讀書求仕,卻不迷戀權力;通曉佛理,卻不脫離紅塵;煉丹吃藥,卻不癡迷長生。他是黎民之友,百姓之神,看不慣黎民顛沛流離,百姓受苦受難,總是心思力竭、不計后果地為黎民百姓分憂解難。公元1101年,被貶到海南儋州的蘇軾遇朝廷大赦,在北歸的途中路過金山寺。當時金山寺的方丈藏有蘇東坡的一張畫像,這張畫像是其友人李公麟所作。蘇軾站在畫像面前佇立長久,揮筆寫下了他人生最后一首詩作——《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聞汝平身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痹姵珊蟮牧嗵欤K軾客死常州。蘇軾一生,在顛沛流離中渡過。他的不幸經歷卻無意中成為老百姓的福音,相對于在京師里做大官,被貶到偏遠的鄉間里更能見到下層老百姓的疾苦,更能為老百姓做實事,更能激起他的創作欲望,給后世留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留下一篇篇精美的散文。詩人絕大多數的作品,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有為而發,有感而作,這正是詩人最可貴之處。
注釋:
① 《諸子集成》,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86 年影印世界書局版,第6冊,第 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