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珍,焦黎明
(山西省中醫院,山西 太原030002)
腦卒中后抑郁癥(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和后遺癥,臨床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及睡眠障礙,是腦卒中發生后由肢體殘疾及心理變化產生的一種反應性精神障礙。據報道,45%~79%的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后出現抑郁現象[1-2]。因此,為促進腦卒中患者機體功能的康復,應對腦卒中后抑郁癥予以重視,及早發現并治療。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抗抑郁藥物進行治療,不良反應較大。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頭針療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不良反應小,療效肯定。筆者為首批山西省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從焦黎明主任。焦黎明系山西省中醫院腦病科、神志病科主任,深得焦氏頭針發明人焦順發教授真傳。焦黎明主任臨床采用焦氏頭針結合自擬珍珠安神湯辨證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療效甚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中醫院腦病科收治的80例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男50例,女30例;年齡57~80歲,平均65.5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5~79歲,平均(64.32±8.92)歲;平均病程(5.9±1.6)個月。治療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75~80歲,平均(62.76±9.27)歲;平均病程(6.2±1.7)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腦卒中西醫診斷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的診斷標準[3],中醫診斷符合《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中的診斷標準[4]。抑郁西醫診斷符合《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的診斷標準[5],中醫診斷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有關郁證的診斷標準[6]。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中風病的中西醫診斷標準,抑郁癥的中西醫診斷標準;意識清楚,無嚴重失語或認知障礙;依照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抑郁程度屬輕、中度[7];年齡35~80歲,性別不限;簽訂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腦卒中前患有抑郁癥者;合并嚴重精神癥狀者;合并肝、腎功能損傷等嚴重器質性病變者。
2.1 基礎治療 住院期間進行常規治療。針對原發病采用中西醫對癥治療,并進行腦卒中常規針刺治療,由康復師對患者進行相應康復訓練。
2.2 對照組 給予鹽酸氟西汀膠囊[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0022]口服治療,早餐后服用,每次20 mg,每日1次。連續治療4周。
2.3 治療組 采用焦氏頭針配合中藥治療。①頭針:穴位取百會、神庭、印堂、雙側精神情感區、安神區。與頭皮成15°角刺入帽狀腱膜,得氣后以每分鐘200轉快速捻轉60 s,毫針刺入腧穴后得氣,患者感覺酸、麻、脹、痛后留針30 min,每周5次。連續治療4周。②給予自擬珍珠安神湯常規服用。藥物組成:炒酸棗仁60 g,知母15 g,川芎9 g,茯苓30 g,柴胡12 g,郁金24 g,珍珠母30 g(先煎),磁石30 g(先煎),琥珀1.5 g(沖服),甘草片6 g,生姜3片。
3.1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后2、4周采用HAMD評價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及癥狀改善情況。HA MD量表共17項,7分以下為正常,總分越高病情越嚴重。
3.2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HA MD評分變化情況評定臨床療效。HA MD評分減分率=(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治愈:減分率≥75%;顯效:50%≤減分率<75%;有效:30%≤減分率<50%;無效:減分率<30%[8]。總有效率為治愈率、顯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HA MD評分比較 治療2、4周后,兩組患者HA MD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兩組患者HA 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治療組 40 22.92±4.91 19.73±3.85△ 14.52±3.17△對照組 40 23.12±4.43 18.95±3.96△ 13.19±2.87△
(2)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4周后,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略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5%,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治療4周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3)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3例胃腸道不適,1例嗜睡,1例患者在服藥2周內出現頭暈、頭痛。兩組患者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
腦卒中給人類健康帶來極大危害,嚴重影響患者精神、生活及患者的進一步康復。西醫治療本病以抗抑郁藥物為主,其中以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類藥物最為常用。相關研究發現,對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藥物試驗中多以SSRI類藥物作為對照組,其中以氟西汀最為普遍,以便客觀評價治療組的臨床療效[9]。氟西汀雖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因過敏、胃腸道反應、頭痛頭暈等不良反應而使其在臨床用藥中受到諸多限制,常有患者及家屬自行停藥,對臨床治療產生一定影響。腦卒中后抑郁癥發病原因與腦卒中后患者精神、心理及社會等各方面因素壓力過大有關,其發病根本在于肝,肝主疏泄,與機體陰陽平衡、氣血運行及精神情志活動密切相關。腦卒中后情志不舒,肝失條達,氣血陰陽平衡失調,肝血不足,心失所養,虛熱內擾而致心煩不眠、心悸不安、頭暈目眩諸癥。
頭針是通過刺激頭部特定部位而治療疾病的一種針刺療法,本研究選用焦氏頭針額區。雙側精神情感區、安神區是“焦氏頭針”治療精神疾病及失眠的特設區域,該區域主要調節人的情感活動,控制人的行為表現,同時可以改善患者睡眠情況。臨床觀察發現,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病灶越接近額極,腦卒中后抑郁程度越明顯[10-11]。此區域皮層損傷可導致情感處理能力減弱,表現為情感淡漠和對事物疏忽[12]。通過焦氏頭針頭部腧穴的針刺及手法的應用,使針刺效應直達病所,可有效調節大腦皮層下的神經中樞功能,達到調和氣血、調理臟腑功能的作用。研究發現,針刺百會能夠調動全身陽氣,具有抗抑郁的效果[13],配合神庭及印堂可醒腦開竅、調和陰陽。
根據腦卒中后抑郁癥諸癥,焦黎明主任自擬珍珠安神湯,具有清熱除煩、養血安神之效。其中酸棗仁為君藥,具有養血柔肝、寧心安神之效;茯苓、知母共為臣藥,知母滋陰除煩,茯苓健脾寧心,二者共用以助酸棗仁安神除煩;川芎性味辛散,可疏肝調血,佐助酸棗仁以養血調肝,配用柴胡、郁金具有和解少陽、行氣解郁之效,再兼配伍珍珠母、磁石、琥珀,具有鎮心安神之效。本方配伍養中兼清,補中有行,標本兼治,具有養血安神、清熱除煩之效。臨床用于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虛煩、心悸、失眠諸癥,有利于腦卒中后抑郁癥及其他癥狀的進一步康復。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酸棗仁含多種氨基酸和生物堿,可增加慢波睡眠及總睡眠時相,與珍珠母合用可改善記憶、延緩衰老、安神助眠[14];柴胡可升高大腦皮層多巴胺及代謝物水平,抑制丘腦去甲腎上腺素系統而發揮抗抑郁作用;川芎、郁金可降低膽固醇、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茯苓、柴胡、郁金等可通過改善內分泌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15]。郭駿成等[16]研究認為,珍珠養心安神湯具有疏肝解郁之效,可顯著改善患者抑郁、失眠、焦慮等不良情緒。本方從中醫藥整體調節出發,利用“多環節”“多途徑”的作用機制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及心煩、心悸、失眠諸癥,具有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小的優勢。
本研究證實焦氏頭針結合中藥可有效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同時可有效避免服用西藥導致的胃腸反應、頭暈、口干、便秘、肝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充分發揮中醫優勢。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頭針結合中藥治療作為一種“綠色”療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