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中 曹子文 陳麗琨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多層螺旋CT對塵肺患者不同分期中肺動脈直徑變化評價的診斷價值及其臨床應用。 方法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塵肺患者60例,作為研究組;同期選取來我院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的非塵肺患者25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均使用同樣的儀器及方式應用多層螺旋CT檢查。觀察比較不同分期塵肺患者經多層螺旋CT檢查顯示的肺動脈直徑水平差異;肺動脈直徑相關指標與FEV1%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 研究組肺動脈直徑指標:MPA、LPA及RP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不同分期患者中,研究Ⅲ期組MPA、LPA及RPA水平顯著高于研究Ⅱ期組及研究Ⅰ期組(P<0.05),研究Ⅱ期組MPA、LPA及RPA水平顯著高于研究Ⅰ期組(P<0.05)。Spearman秩相關性分析結果提示,肺動脈直徑指標:MPA、LPA及RPA水平與FEV1%之間存在負相關性(P<0.05)。 結論 應用多層螺旋CT在對不同分期塵肺患者的肺動脈直徑進行檢測,可輔助臨床診斷塵肺患者是否合并肺動脈高壓及肺心病而提供更多參考數據。
[關鍵詞] 多層螺旋CT;塵肺;分期;肺動脈直徑
[中圖分類號] R816.41;R135.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31-0100-03
Diagnostic valu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chang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pneumoconiosis patients
ZHOU Jianzhong ? CAO Ziwen ? CHEN Likun
Occupational Disease Control Institute, Guangdong Provincial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Center, Guangzhou ?510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chang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pneumoconiosis patient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19 were enrolled as the study group. 25 patients with non-pneumoconiosis who underwent multi-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used the same instrument and method to use multi-slice spiral CT. The differences i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pneumoconiosis by multi-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related indicators and FEV1%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indexes including MPA, LPA, and RPA level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mong the different stages, the MPA, LPA, and RPA levels in the Ⅲsta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Ⅱ and study group Ⅰ(P<0.05). The levels of MPA, LPA and RPA in the study group Ⅱ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Ⅰ(P<0.05).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index including MPA, LPA and RPA levels and FEV1%(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detecting the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pneumoconiosis can provide more reference data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pneumoconiosis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Pneumoconiosis; Staging;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臨床中對塵肺類患者進行檢查時,主要使用的檢查方法為高千伏胸片,這一診斷方法擁有較高的準確率,但其分辨率并不理想[1]。隨著醫療設備及水平不斷發展及提高,CT技術在臨床中對塵肺患者的診斷及分期分辨中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并受到關注[2]。多層螺旋CT的優點是可以將機體肺部內的微小陰影清晰顯示,其優點為分辨率較高、不受其他器官組織的影響, 且可多次反復成像。研究指出,塵肺患者肺動脈內的壓力會顯著增加,使得肺動脈直徑出現改變[3]。本次研究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塵肺患者60例,作為研究組;同期選取來我院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的非塵肺患者25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均使用同樣的儀器及方式應用多層螺旋CT檢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塵肺患者60例,作為研究組;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45~70歲,平均(55.1±3.9)歲。納入標準:符合臨床中對塵肺的診斷標準[4];年齡45~70歲。同期選取來我院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的非塵肺患者25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齡45~70歲,平均(56.2±3.3)歲。納入標準:未合并任何肺部及心臟類疾病者。兩組性別、年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期依據 ?Ⅰ期:肺部出現類圓形密集度呈1級的小陰影,在兩個肺部內都至少存在1處,且直徑尺寸>2 cm;或者出現不規則形狀密集度呈1級的小陰影。Ⅱ期:出現不規則或類圓形、密集度呈2級的小陰影,在兩個肺部內存在>4個;小陰影密集度呈3級,肺區內分布>4個,或者存在較大的陰影,但是不足Ⅲ期標準。Ⅲ期:出現多個或單個大陰影,且長徑尺寸≥2 cm,寬徑尺寸≥1 cm;總面積大于患者的右上肺面積。
1.2.2 多層螺旋CT ?儀器:16排螺旋CT,型號:Emotion(60007),廠家:西門子,對所有人群均實施高分辨率的螺旋掃描。參數設置:掃描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40 mA,層厚5 mm,間隔時間 5 mm;掃描范圍:全部肺組織,自肺尖直至膈下。分別測量所有人群的相關肺動脈直徑指標,包括:肺動脈直徑(MPA)、右肺動脈直徑(RPA)及左肺動脈直徑(LPA)。
1.2.3 肺功能 ?使用全自動肺功能檢測儀,型號:s-980 AⅢ型,廠家:四川思科達科對研究組的第1秒內最高水平呼氣量百分比(FEV1%)水平。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不同分期塵肺患者經多層螺旋CT檢查顯示的肺動脈直徑水平差異。(2)觀察肺動脈直徑相關指標與FEV1%之間的相關性。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相關性使用Spearman秩相關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不同分期塵肺患者經多層螺旋CT檢查顯示的肺動脈直徑水平差異
研究組肺動脈直徑指標:MPA、LPA及RP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不同分期患者當中,研究Ⅲ期組MPA、LPA及RPA水平顯著高于研究Ⅱ期組及研究Ⅰ期組(P<0.05),研究Ⅱ期組MPA、LPA及RPA水平顯著高于研究Ⅰ期組(P<0.05),見表1。
2.2 肺動脈直徑相關指標與FEV1%相關性
3 討論
我國目前最為嚴重的一種職業病就是塵肺,不僅對患者自身,也給患者家庭、社會及國家都造成巨大的痛苦及損失[5]。塵肺指的是機體的肺部出現增生纖維組織的一種呼吸內科疾病,其在臨床當中的全稱為肺塵埃沉著病[6]。當長時間在粉塵環境嚴重超標的環境當中進行生產工作者,就更易發生塵肺,灰塵在機體肺部長時間的累積,形成塵肺[7]。一旦患有塵肺,會對身體產生嚴重的不可逆性傷害,對健康及生命安全產生十分嚴重的不良影響[8]。塵肺會對機體的正常呼吸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還會使患者喪失原有的自理及生活能力,甚至出現死亡。隨著我國環境的不斷變化,臨床中塵肺患者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且會導致患者合并出現各種并發癥,在病情早期很難發現,且很容易與其他肺部疾病相混淆,導致發生誤診及漏診[9]。假如不能給予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干預會導致患者的肺部病變出現進行性的加重發展趨勢,影響患者的心血管及呼吸方面的正常功能,并可能誘發腫瘤。
塵肺的病理表現類型在臨床中主要包括兩種:(1)特征主要表現為纖維化改變,患者病理可能表現為結節性或局灶性,比如矽肺;同時也可能表現為彌漫性改變,比如石綿肺。病變的出現導致患者的影像學表現也發生異常,假如范圍夠大時,會導致肺部發生明顯的功能受損[10]。(2)表現為巨噬細胞聚集,吞噬塵粒成為塵細胞,很少出現纖維化的改變。最為典型的反應主要多見于接觸惰性粉塵,比如鋇、錫及鐵等。即使有時能夠表現出相關慢性的影像學變化及異常,病變常常很少導致機體發生功能方面的受損及相關臨床癥狀,或者不會導致功能受損及臨床癥狀,發生塵肺的部位主要為細支氣管[11]。目前臨床當中對塵肺疾病患者進行診斷時,主要通過讓患者接受影像學檢查并依據檢查結果來進行評估及確診,影像學檢查圖像可以更加有效地觀察機體內病灶的分布、范圍及病變情況,進而為臨床診療提供更好的參考及指導依據。
兩肺含有空氣,因而可與周圍組織及器官形成鮮明的自然對比,因此,臨床中對肺部疾病進行檢查時,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X線檢查。但是常規的X線檢查在臨床診療時具有部分局限性,憑任一種檢測方式來做出臨床診斷都缺乏充分的準確性及可靠性[12]。跟臨床中常規的X線檢查比較,CT檢查圖像的分辨率更高,更加清晰,且不存在結構重疊,對早期病變及小病灶都可以較為敏感的發現及檢出。將病變細節進行更加完善、仔細的顯示,從而為臨床對疾病的診療提供更加豐富的影像參考資料[13]。
傳統單層螺旋包括一個探測器陣列及射線管,探測器陣列當中包括諸多探測器組件,圍繞一個層面成為弧形,產生空間數據的一個通道。而多層螺旋包括一個射線管及沿患者軸的探測器陣列多個,二者合在一起,產生二維曲面陣列,能夠包含上千探測器組件,進而提供更多的空間數據通道。且掃描速度大大提高,降低掃描時間,同時也減少了移動的腸蠕動對檢查結果的影響,減少因呼吸導致的運動偽影,縮短屏氣時間,也能夠通過較快的掃描能力進一步提高對空間的分辨準確率,從而更好的實現同性掃描。同時,可以用較快的速度將對比劑注入,強化富血管、靜脈及動脈病理組織的顯影;顯著提高的掃描速度使得軸掃描的覆蓋范圍也隨之增大。上述所有技術方面的提高都使得多層螺旋CT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占有日漸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療設備的持續更新,CT影像學方面的設備也出現高速發展,多層螺旋CT開始在相關肺部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檢查方面顯現出明顯優勢。多層螺旋CT不僅在分辨率方面進一步提高,使得檢查圖像的質量進行改善;同時掃描檢查速度也發生了進一步的提高,縮短了檢查時間,提高患者的檢查依從性[14]。與此同時,多層螺旋CT還能夠對病變部位進行高質量的同性成像,避免出現運動偽影;掃描層厚更薄而但覆蓋的面積卻更大。
研究指出,肺動脈直徑與肺動脈壓力之間呈現為正相關性,塵肺患者的肺動脈壓力要比正常健康機體更高,在肺動脈直徑方面的顯著大于正常健康機體[15]。這與我們研究的結果相一致,本次研究結果提示,研究組肺動脈直徑指標:MPA、LPA及RP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不同分期患者中,研究Ⅲ期組MPA、LPA及RPA水平顯著高于研究Ⅱ期組及研究Ⅰ期組(P<0.05),研究Ⅱ期組MPA、LPA及RPA水平顯著高于研究Ⅰ期組(P<0.05)。這一研究結果更進一步證實使用多層螺旋CT對肺動脈直徑變化的檢測意義。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肺動脈直徑指標:MPA、LPA及RPA水平與FEV1%之間存在負相關性(P<0.05),結果提示,可以通過了解塵肺患者的肺動脈直徑水平變化來判斷塵肺患者的實際病情及病情轉歸情況。
綜上所述,應用多層螺旋CT在對不同分期塵肺患者的肺動脈直徑進行檢測,可輔助臨床診斷塵肺患者是否合并肺動脈高壓及肺心病而提供更多參考數據。
[參考文獻]
[1] 梁崟.塵肺患者肺部病灶多層螺旋CT表現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3):414-416.
[2] 黃建,吳剛.多層螺旋CT肺動脈成像右心室參數評估急性肺栓塞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7, 25(4):270-273.
[3] 張志強.塵肺合并肺結核患者高分辨率CT檢查的影像學表現及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8, 33(6):102,104.
[4] 王崢,張建芳,錢青俊. 我國職業性塵肺病診斷標準的演變和發展[J]. 中國工業醫學雜志, 2017,11(1):69-71.
[5] 蘭軍,楊瀅,王德華,等.多層螺旋CT冠狀面重建圖像用于塵肺診斷的標準研究與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15):69-70.
[6] 賈莉.螺旋CT在塵肺鑒別診斷的應用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5(10):183-184.
[7] 陳麗琨,曹子文,胡碧華,等.低劑量多層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在塵肺病中的應用[J].遼寧醫學雜志,2018, 32(1):46-48.
[8] 高強,王劍,張鳴.寶石能譜CT在早期塵肺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7,11(6):502-503.
[9] 陸萌,李昌成,楊繼東,等.塵肺并肺結核的高分辨CT表現[J].實用醫技雜志,2017,24(11):1193.
[10] Jia GS,Feng GL,Li JP,et al.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alpha-fetoprotein levels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irrhotic patients[J].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7,16(3):303-309.
[11] 張柏林,紀祥.多層螺旋CT及后處理功能對早期塵肺診斷的應用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7,26(2):227-229.
[12] 張莉.塵肺合并肺結核的X線及CT診斷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9(16):178-179.
[13] 錢元壽. 塵肺的CT影像學表現及鑒別診斷研究[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235-236.
[14] Yu J,Zhu S,Ge Z,et al.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round-glass opacity[J].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 Therapeutics,2018,14(1):128-132.
[15] 祝軍偉,張漢宏,李峰.高千伏胸片及CT在粉塵相關性彌漫性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8,20(4):604-606.
(收稿日期: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