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媛


[摘要] 目的 運用調查問卷方法研究“5+3”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應用情況。方法 ?問卷調查基礎上,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描述。結果 對人文素質基本概念模糊的占總人數56.9%,醫學生對自身人文素養的評價、對人文課程教學成果的評價、對教師人文素養的評價、對學校人文教育的評價(P<0.001),與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態度均具有相關性。結論 “5+3”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問題突出,應加強新時期人文素質教育改革。
[關鍵詞] “5+3”;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1(a)-0004-03
Applied Research on Medical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5+3"
MA Ming-yua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Jilin, Jilin Province, 1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under the "5+3"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by questionnaire method. Method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rvey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described by SPSS 19.0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 total numberof blurry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humanistic quality was 56.9%. The medical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heir own humanities literacy, the evaluation of the humanities curriculum teaching results,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humanities literacy,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school humanities education(P<0.001). It has a correlation with medical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humanistic education. Conclusion The problem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5+3"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outstanding, and the reform of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5+3"; Medical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國家6部委在2014年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文件,提出新型臨床??漆t師培養制度“5+3+X”,針對培養機制由之前的七年制培養方式逐步轉化為“5+3”一體化培養方式[1-3]。2017年通過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5+3”一體化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新時期一體化人才培養的目標任務,對醫學生人文素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6]。該研究通過對“5+3”背景下某高校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應用情況分析,提出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可行性措施,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研究基于“5+3”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采用隨機整群分層抽樣方法從某醫學院校護理、麻醉、臨床、藥學4個專業2017、2018級在校大學生中抽取120人參與問卷調查,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16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96.7%。
1.2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問卷由調查對象對人文概念的了解程度、調查對象對自身人文素質的客觀評價、調查對象對人文課程教學成果的評價、調查對象對教師人文素養的評價及學校人文素質教育情況5個部分組成,在綜合考慮了受試對象的性別、專業、地域以及入學成績等多種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確保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及客觀性。
1.3 ?統計方法
該研究運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了解“5+3”背景下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整體情況及其本身人文知識掌握程度。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百分比(%)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為了解醫學生對于人文素質、人文精神、人文理念等基本人文概念的掌握程度,該研究針對進行了調查并根據結果制作了柱狀圖,見圖1。
圖1結果顯示,對人文素質基本概念清楚的人數為48人,占總人數的41.4%,概念模糊的為66人,占總人數的56.9%,對人文素質基本概念模糊的占總人數的比重比概念清楚的占總人數的比重高15.5%。剩余2人認為沒有聽說過人文素質教育基本概念,占總人數的1.7%。
在了解醫學生對人文素質基本概念了解程度基礎上,利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單因素分析,確定醫學生對自身人文素質、人文課程教學成果、教師人文素養及學校人文教育的評價,見表1。
研究結果表明,醫學生對自身人文素養的評價、對人文課程教學成果的評價、對教師人文素養的評價、對學校人文教育的評價(P<0.001),按照雙側α=0.05的水準,拒絕這4個項目與醫學生不同的人文素質教育態度無關的假設,因此可以認為醫學生對自身人文素養、人文課程教學成果、教師人文素養、學校人文教育的不同評價與醫學生看待人文素質教育的態度是相關的。
3 ?討論與建議
3.1 ?醫學生人文基本知識匱乏
調查結果表明雖然醫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的態度整體呈現為有必要的態勢,然而對人文素質等基本人文概念清楚的僅有48人,大部分醫學生表現為模糊不清或沒聽說過。
醫學生進入醫學院校后,將學習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掌握臨床技能和各項證書獲取上,針對人文教育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因此,醫學生應當提高對自身人文教育標準,努力成長為滿足現代醫學發展要求的全方面人才[6]。
3.2 ?醫學人文課程建設要有新模式
對人文課程教學成果不滿意的醫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活動的比例為62.1%,明顯低于對人文課程教學成果滿意的醫學生,這說明對人文課程教學成果越不滿意的醫學生越抵觸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活動。
當前醫學院校的人文授課體系中多以理論為主,聯系臨床實際案例部分較少[7-8]。院校階段的醫學生應在滿足基本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將考核重點落實到學生對于人文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上來,同時應不局限于考試,真正意義上鍛煉到學生的人文能力[9]。
3.3 ?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師資力量
對教師人文素養評價滿意的醫學生認為有必要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占88.7%,遠高于對教師人文素養的評價不滿意的醫學生認為有必要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比率。因此從事相關醫學素質培養的教師應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會議、檢查、備課及比賽等活動,然后將所掌握的人文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教推學,以學促教,以提交醫學生對于人文興趣的培養[5]。
3.4 ?豐富醫學院校人文知識獲取途徑
德國通常鼓勵醫學生就熱點話題和熱點事件展開醫學實踐,將人文素質教育與醫學教育緊密結合[10]。而我國卻將二者分離,單純進行課堂教育且進行的教學實踐少之又少。事實證明醫學院校通過積極組織實踐活動、專家講座等方式拓寬醫學人文精神培養渠道,對保障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有序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羅海燕,鄧立普.“5+3”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現狀分析及對策[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7,19(3):57-60.
[2] ?李文敏,楊梅霞,荀皓.“5+3”模式下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生就業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187-188.
[3] ?劉瑩,孫倍成,周紅文,等.臨床醫學“5+3”一體化模式下“H型”卓越醫師培養探索[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35(7):528-529,549.
[4] ?黃敏.基于“5+3”一體化模式的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改革的探索[J].經濟師,2018(8):193,195.
[5] ?馬昀樂,馬曉玲.“新醫改”背景下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8,40(S1):102-105.
[6] ?楊小健,唐力行,王蓬鵬,等.新時期強化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緊迫性與對策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4):85-87.
[7] ?張沛瑤.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37(2):74-76.
[8] ?張驚宇,謝芳萍,張力娜,等.現代醫學教育背景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38):156-157.
[9] ?李霞,姜大巍,梁亞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及對策[J].新西部,2018(17):131-132.
[10] ?Kumar KA.Humaniz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Need of the hour.Arch Med Health Sci,2014,6(2):96-99.
(收稿日期: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