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曉曉 劉啟云 萬玉峰
[摘要] 目的 通過對航天科工某院大型軍工科研試驗人員健康保障模式的分析,為今后科研試驗人員健康保障采取更加完善的方法。方法 分析800名科研試驗人員健康體檢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制定出適合的管理模式,保障科研試驗人員身體健康。結果 科研試驗人員慢性病患病率降低9%,其中高血壓患者由2.28%降至0.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0.48%降至0.39%,糖尿病患者由1.57%降至0.12%,肺炎由2.16%降至1.70%等。結論 采用立體保障模式管理有效促進科研試驗人員的健康保障。
[關鍵詞] 科研試驗人員;慢性病;健康保障;立體模式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1(a)-0102-03
Research on Stereo Mode of Health Insurance for Large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Testers
RONG Xiao-xiao, LIU Qi-yun, WAN Yu-feng
Hubei Aerospace Hospital, Xiaogan, Hubei Province, 4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ealth insurance mode of large military research and test personnel in a certain aero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and to adopt a more perfect method for the health prot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st personnel in the future. Methods The health examination results of 800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were analyze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develop a suitable management model to ensure the health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n research researchers was reduced by 9%, hypertension patients decreased from 2.28% to 0.27%, thos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ecreased from 0.48% to 0.39%, those with diabetes from 1.57% to 0.12%,and those with pneumonia decreased from 2.16% to 1.70% and so on. Conclusion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security mode management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health prot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testers; Chronic diseases; Health protection; Stereo mode
隨著近年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關注,單位對職工健康問題也日益重視。本單位為大型軍工科研單位,擁有大批的科研試驗人員,因長期處于科研一線,經常加班、出差,科研試驗基地多在偏遠、環境、氣候惡劣、人員稀少的高原偏遠地區,如高原高寒缺氧、核輻射、電磁波輻射、有毒有害氣體等,因此易患慢性病或肥胖人員患慢性病者居多。慢性病患者治療周期長,未采用互聯網醫療,導致出差或進行科研試驗時治療不及時或延誤治療周期,常誘發慢性病或導致原有的慢性病加重,因此科研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航天科研任務的發展。通過對該單位科研試驗人員建立健康檢測控制體系,加強急救培訓,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利用互聯網及時獲取患病情況,采取立體模式管理,降低患病率、提高治愈率,為今后進一步開展慢性病管理和職業場所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 ?建立完善的科研試驗人員健康檢測控制體系
①健康體檢是預防保健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定期檢查并健康管理,對疾病做到早預防、早診治、早治療是現代預防醫學的重要內容。提高體系保障效能,必須在服務標準的精準、高效上下功夫,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檢測控制體系[1]。該院每年定期組織科研工作人員健康體檢,針對特殊崗位工種人員在基礎體檢項目的基礎上增加特殊體檢項目,做到早發現。體檢后匯總體檢資料,對有健康問題的人員電話回訪,進行一一指導,做到早治療。針對常見的多發病,直接到各單位進行專題講座,現場指導、解答疑問,做到早預防。
②試驗隊出發前,派高年資、臨床工作經驗豐富醫務人員參加試驗任務。醫院接到任務安排后,查閱試驗人員歷年健康體檢報告,針對體檢存在的問題,理出詳細病種、分類,然后按疾病種類與相關專科主任醫師討論治療方案、用藥預防對策、健康指導等,根據主任醫師要求從藥房準備跟隨試驗隊人員的藥物配備清單。
③在試驗基地隨同醫務人員,每天早晚定時、定點為科研試驗人員監測血壓、生命體征,查看身體健康狀況。定期將試驗人員健康指數、血壓、心電圖等監測結果匯總到檔案管理系統,及時將結果反饋到醫院健康體檢中心,進行數據匯總、數據分析、反饋到各專科專家,專科專家進行治療方案指導。
2 ?實施科學化的干預手段,提前預防疾病發生
身體質量指數(簡稱BMI)是高血壓、血脂異常、血糖異常等疾病的重要影響因素。加強對職工的健康教育,促使其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減少心血管病發病率。高血壓診斷標準采用1999年WHO高血壓診斷標準,針對科研人員的各主管醫師廣泛開展健康宣教,根據所主管試驗隊人員制定個人矯正計劃,控制BMI的增高,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保障科研人員身體質量。(1)對于BMI正常的人員,要加強宣傳,使其繼續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增強其對超重和肥胖危害性的認知,保持BMI在正常范圍內。(2)對于超重的人員,根據臨床和輔助檢查數據資料,對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相關疾病進行風險評估。若無高血壓、血脂異常及肥胖相關疾病發生,建議采取適當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節,控制BMI進一步增高;建議在飲食及生活方式調節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降低體重。(3)對于肥胖的人員,在分析和評估醫學鑒定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風險管理,若肥胖合并相關危險因素及并發癥預防。制定健康保障建議;①制定合適的減少攝取熱量的食譜;②策略;③堅持制定的行為和飲食;④加強心理疏導。
3 ?掌握緊急救治技能,開展自救互救培訓,提高科研人員院前急救能力
院外救治的常見疾病包括創傷、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患者從受傷開始至得到救治的這段“黃金時間”決定其愈后狀況[2]。按照《中國航天集團公司職工健康保障體系建設綱要》發展規劃,要全面開展單位和員工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強化職工生命安全,增強職工對突發衛生事件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該院針對“心肺復蘇”“外傷急救”,到各兄弟單位進行理論和現場實踐教學授課、一對一操作演練、培訓考核。自編自導的自救互救視頻在單位網站可隨時鞏固復習,滿足職工對自救互救能力的完全掌握及鞏固復習。意外傷害發生的最初10 min是決定生存的關鍵時刻,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缺氧時間超過4~6 min即發生腦組織不可逆損傷,心肺復蘇每延遲1 min實施,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就下降7%~10%,而對于嚴重創傷患者,搶救的黃金時間是30 min,可見“時間就是生命”[3]。因此,對于長期多在偏遠地區出差的科研試驗人員,自救互救能力更應該嚴格掌握。
4 ?利用信息數據的深度聯通,開展醫聯體合作、遠程醫療,提高科研人員在偏遠地區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
大部分心血管病人將終身帶病生存,有效的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可以提高心血管病人的預后。信息數據的深度聯通建立科研人員健康大數據平臺,實現健康信息數據的深度聯通,相互共享。該院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結成醫聯體合作單位,形成雙向聯合一體化運作的遠程醫學綜合服務體系,開展遠程會診、教學、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急救等業務[4]。建立健康教育網站,使科研人員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我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提高科研人員健康知識、疾病防治知曉率,增強科研人員的自我保健能力。跟隨試驗隊的醫務人員定期將試驗人員身體狀況與中南醫院教授遠程會診,給予指導建議及用藥措施。定期將科研人員在試驗基地的血壓、心電圖等監測結果傳輸給醫院預防保健中心,預防保健中心召集醫院各專科專家總體評估分析,與中南醫院教授遠程會診,制定后期健康指導方案,隨同醫護人員現場指導,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提升診療效果。實現衛生資源統籌利用,共同開展預防、保健、強健、康復一體化健康保障體系[5]。
5 ?積極應對環境因素提高科研人員適應能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進行性發展、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位特征,其病理特征為香煙、煙霧等有害氣體和/或有害顆粒引起的肺部異常炎性反應[6-7]。試驗基地一般處于,海拔3 000 m左右空氣稀薄、大氣壓低、氧分壓低、寒冷、風大、紫外 線強等特殊的高原環境,更易誘發呼吸道疾病。高原環境對人體呼吸、循環、消化、神經等系統均可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缺氧,可使人體各系統功能發生暫時性紊亂,并產生相應的癥狀,如呼吸急促困難、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頭暈、頭痛、腹脹、惡心、嘔吐、心情煩悶、精神抑郁、孤獨恐懼、體力下降等。
因此,進入試驗基地前,派相關專業專家指導科研人員正確認識高原反應的預防。①避免飲酒,戒煙,忌服鎮靜劑,舒緩心理壓力。②進入高原前進行呼吸系統、肺功能等相關健康檢查。③進入高原前適當加強體質訓練,可進行快走、慢跑、飯后散步等輕度鍛煉。④可應用預防高原反應的藥物,如復方丹參滴丸、紅景天口服液等藥物。⑤合理膳食和營養素補充可有效預防或減輕高原反應、增強機體的高原適應力和提高勞動能力。通過系統化健康教育,清楚地認識到緩解時期藥物治療的關鍵性也有進一步的認識,這與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急性加重次數減少均有較高的相關性,這與相關研究認為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改善COPD肺功能基本相符[8]。
6 ?心理壓力的舒緩指導
有資料顯示,我國70%成年人處于亞健康狀態,與心理應激相關的疾病患者約占人群的5%~10%,身心疾病、心理障礙已成為多發病、常見病,而且跳樓、自殺等現象時有發生。從事航天工作年輕人居多,且年輕人較年長者更不善于調節工作壓力,針對長期處于高壓狀態下的科研工作人員,醫院積極聯合神經內科醫護人員成立工作小組,采取防制措施。
做好積極預防策略:①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定期請專家進行集體心理自我疏導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授課,可以有效提高科研人員自我調解心理狀態的能力,使自己能夠長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②豐富文體活動:在試驗任務中每天抽半個小時,組織籃球比賽、足球比賽、太極拳比賽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科研人員提供合適的體育活動,可以緩解科研人員工作和生活壓力,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③關愛科研人員:各級領導要多關心科研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適時洞察科研人員的心理動態,發現有不正常現象要及時溝通,了解科研人員內心困境,想辦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化解心理陰霾,緩解心理壓力。保障航天科研試驗人員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生活。
通過利用互聯網對科研試驗人員慢性病患者“防、治、康一體化”醫療服務管理;加強自救互救培訓,掌握急救技能;利用信息數據的深度聯通,開展醫聯體合作、遠程醫療,提高科研人員在偏遠地區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積極應對環境因素提高科研人員適應能力;有效的心理舒緩指導;提前指導科研試驗人員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減少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生率,降低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由21%降至12%。通過對科研試驗人員系統全面的健康管理,科研試驗人員在試驗基地無一次因科研人員健康狀況引起的意外,延誤科研生產進度,確保科研任務高效、高質量完成。慢性病患病率降低9%,其中高血壓患者由2.28%降至0.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0.48%降至0.39%,糖尿病患者由1.57%降至0.12%,肺炎由2.16%降至1.70%等。科研試驗人員健康保障得到有效促進。
[參考文獻]
[1] ?鄧婕,康薇.個性化健康管理在體檢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0):222-223,226.
[2] ?梁鶴峰.120急救中心院外急救患者的疾病譜探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28.
[3] ?曹鈺,李東澤.2017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 指南更新解讀—成人基礎生命支持和心肺復蘇質量[J].華西醫學,2017,32(11):1696-1698.
[4] ?施洪,周曉丹,侯秀敏.數字化健康體檢信息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15,6(2):34-35.
[5] ?何梅,于素娥,洪光朝,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進行呼吸康復對健康 相關生存質量變化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8,33(6):636-641.
[6] ?王勝,葉海勇,陳悅,等.3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醫證候分型[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1):57-62.
[7] ?謝文英,尚立芝,胡文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機制及中醫藥治療進展由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9):227-230.
[8] ?劉華敏,彭員秀,陶麗君,等.健康教育路徑對老年E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241-243.
(收稿日期: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