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一、為什么一定要點題:
先請同學們仔細閱讀下面一篇題為《凝望》的例文,思考這篇例文最大問題是什么。
凝? 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在的春節,已全然沒有了以往所謂的年味了。只有除夕奶奶對我的疼愛依舊還在,從未改變。
除夕的下午,貼好春聯后,我們一家便驅車趕往奶奶家吃年夜飯,這是十幾年來從未改變的習慣。
車窗外飄著雪花,偶有一片停留在車窗上,但還沒等我看清它的模樣,便消失了。我對媽媽抱怨:“為什么雪花融化得那么快呀?”媽媽感慨頗深地說:“世間有很多的人和事都是轉瞬即逝的。”我若有所思,心底飄過一絲悲涼。
車又拐進了那條我熟悉的小路,這是我童年嬉戲奔跑的小路。到了門口,車一停,我便跳下車,飛奔向等候在門外的奶奶,她的衣服上有了一層薄雪。雪花落在她銀白的頭發上,以至于分不清哪是雪花,哪是發絲。爸爸帶著些許責怪的語氣說:“媽,不是讓你在家等嗎?外面多冷啊!”奶奶笑了笑回答道:“孩子回來過年,我在家坐不住啊!”爸爸只能無奈地說:“快回屋吧,外面冷。”
一進屋,奶奶便在廚房里忙碌。我已經比奶奶高了半個頭,望著奶奶那瘦弱的身影,我趕緊去幫忙,奶奶卻讓我去歇著,說等著開飯就行了。伴隨著外面的爆竹聲和飯桌邊的歡笑聲,那晚的飯菜格外香,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們離開奶奶家時,三個人手上都是大包小包,里面裝的是奶奶親手種的菜,裝滿了奶奶的辛勞和滿滿的愛意。車啟動了,奶奶不斷囑咐爸爸要小心開車。
點評
讀完文章,我們不知道作者要表達什么主題,題目是“凝望”,但全文沒有一處地方出現過“凝望”這兩個字,這篇作文犯了中心不明確的毛病,是典型的偏題作文。
語文教育家何永康教授說:應試作文,要多一點“二鍋頭”,少一點“碧螺春”!
何謂二鍋頭?它是我國北部的一種烈酒,一口下去,兩眼冒火,渾身發熱。
何謂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來的。就是說,應試作文必須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讓閱卷老師在瞬間被它吸引,被它打動。“猶抱琵琶半遮面”,太含蓄,是應試作文的大忌。
不管選擇什么文體寫作,文章都要對作文題目提出的問題或理性或形象地做出回答,在具體行文中,要有明確回答問題的意識,盡量做到符合文題的要求,就作文言,即“符合題意”。如何做到符合題意,方法當然多樣,但“點題”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四兩撥千斤”這是武術技法術語,是順勢借力,以小力勝大力的意思,就是用很小的力量解決很大的問題。
點題,就是在文章關鍵處用簡明扼要的語句緊扣標題,點明主題,不僅使中心更突出、鮮明,而且使結構更緊湊,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能有意識地通過點題,表現出清晰的思路,就會使文章與題旨扣得更緊密,中心也必然更鮮明突出。
二、點題的重要性:
首先,點題是獲取“保險”分的靈丹妙藥
一是開篇切入點題。 清人李漁《閑情偶寄》中說:“場中作文……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這里的“開卷之初”即開篇,這里的“奇句”,即點明“題旨”的語句,或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或點明文章的主旨。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開篇點題,設置懸疑,可以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是結尾回扣點題。記敘文結尾處畫龍點睛的議論或抒情;散文結尾處含義含蓄深刻,言盡意猶未窮的語句等。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背影》
結尾點題,直接抒情,抒發對父親的懷念之情,余音裊裊,情思綿綿。一個“再”字蘊含了無限情意。
上面介紹的兩種方法,其實并不用什么技巧,只需有點題意識,出現表明題旨的文字即可,是任何一個考生都能做到的。這種點題,是明點,至少不會讓閱卷老師產生離題或偏題的感覺,從而保證考生獲取保險分。
其次,點題是獲取高分的錦囊妙計
一是行文中多次點題,讓閱卷老師時時受到刺激,強化其對文章題旨凝聚力的深切感受而產生好感。多次點題就是在文章中多處使用一個詞語或類似的語句反復點明題旨,特別是記敘類、散文類等體裁的作文,有的時候需要多次點題。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 白楊禮贊》
《白楊禮贊》就通過多次點題來表達作者對西北這種普通樹的強烈贊美之情。
二是用稍微含蓄一些的詞語點題,給閱卷老師含意雋永的感受,從而對文章大加青睞。因為通篇均用比較直白的點題方式,一定程度上會讓閱卷者疲勞,感覺文章一覽無余,少了點文學的意味。
細雨蒙蒙,悄無聲息,打濕了她的頭發,那女子卻依然悠然閑適,不被塵世喧囂所打擾。粉墻黛瓦下,她獨自賞游的情懷成了一道最高雅美麗的風光!
——《閑對風光獨自游》
本文結尾的點題就不是簡單的“明點”,而是運用比較優美的富有詩意的語言“暗點”,給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點題是挽救離題作文的救命稻草
考場上,出于種種原因,常常會有作文寫到一大半才發現審題有誤,文章偏離題意的情況,重新寫顯然時間不允許,此時可以在點題上想辦法補救。可以在后半部分急轉直下,多用能夠體現主題的語句,如此,至少可以讓閱卷老師產生憐憫之情、同情之心,而判定文章不離題偏題,賦予考場作文一個基本切合題意的分值。像《凝望》這篇例文,等到寫完才發現偏題,重寫顯然不現實,可在結尾部分多次點題進行補救,這樣至少不會判定為偏題作文。下文加線的部分就是采取了多次點題的補救辦法。
凝? 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在的春節,已全然沒有了以往所謂的年味了。只有除夕奶奶對我的疼愛依舊還在,從未改變。
除夕的下午,貼好春聯后,我們一家便驅車趕往奶奶家吃年夜飯,這是十幾年來從未改變過的習俗。
車窗外飄著雪花,偶有一片停留在車窗上,但還沒等我看清它的模樣,它便消失了。我對媽媽抱怨:“為什么雪花融化得那么快呀?”媽媽感慨頗深地說道:“世間有很多的人和事都是轉瞬即逝的。”我若有所思,心底飄過一絲悲涼。
車又拐進了那條我熟悉的小路,這是我童年嬉戲奔跑的小路。到了門口,車一停,我便跳下車,飛奔向等候在門外的奶奶,她的衣服上有了一層薄雪。雪花落在她銀白的頭發上,以至于分不清哪是雪花,哪是發絲。爸爸帶著些許責怪的語氣說:“媽,不是讓你在家等嗎?外面多冷啊!”奶奶笑了笑回答道:“孩子回來過年,我在家坐不住啊!”爸爸只能無奈地說:“快回屋吧,外面冷。”
一進屋,奶奶便在廚房里忙碌。我已經比奶奶高了半個頭,望著奶奶那瘦弱的身影,趕緊去幫忙,奶奶卻讓我去歇著,說等著開飯就行了。伴隨著外面的爆竹聲和飯桌邊的歡笑聲,那晚的飯菜格外香,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們離開奶奶家時,三個人手上都是大包小包,里面裝的是奶奶親手種的菜,裝滿了奶奶的辛勞和滿滿的愛意。車啟動了,奶奶不斷囑咐爸爸要小心開車。車開遠了,再回首,在微弱的燈光下,奶奶依然站在那里凝望著我們的車……
我終于明白,奶奶的凝望,是對孩子的一種盼望,盼望他們回家團聚,也是一種擔憂,擔心孩子的安全。奶奶的凝望一直在我的身后,伴隨著我長大。
三、點題方法例舉:
1.從形式上分,點題有篇首、篇中、篇末和通篇點題四種方式。
2.從寫作手法上分,又有描寫點題、記敘點題、抒情點題、議論點題等。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去。
——《故鄉》
開頭簡要記敘事件,迅速入題。
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
路是由人走出來的,希望是要經過努力才能實現的,這段議論,表達了“我”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堅定信念和強烈愿望,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臉。
——《百合花》
這詩意濃郁的點題描寫,把作品推向了一個更高的藝術境界:百合花——表達純潔感情的花,覆蓋上主人公的身體,映襯著他高尚的靈魂,永遠留在讀者的心里。
啊,多么可愛的童真!要是沒有世俗的污染,讓童心永在,讓純真伴隨生命飛翔,這樣多美麗。
——《這樣多美麗》
這段抒情性文字表達了作者對童真的贊美,也表達了希望童心不受到世俗污染的美好愿望。
3.從修辭角度上分,又有比喻點題、擬人點題、排比點題、反問點題等。下面的語段就分別運用了比喻點題、擬人點題、排比點題、反問點題。
歲月的卷軸上,墨跡越來越多。時光,就像一位年邁而又資深的畫家,不知疲憊地描繪著。春夏秋冬轉瞬即逝,陽光下,我的影子越來越長,我也終于找到屬于我的季節。
——《總有屬于我的季節》
梔子花微微生香,她純潔樸質,可愛善良,她勇敢地綻放自己。花都開好了,我也要勇敢地奔跑,奔向考場,奔向一切艱難險阻,奔向勝利的彼岸,書寫自己的青春,不給自己的青春留白。
——《奔跑》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脈脈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采一片最熱的……在這個美如畫的世界,我一直堅信總有一個屬于我的季節。
——《總有屬于我的季節》
是啊,舉棋不定有什么用?優柔寡斷有什么用?瞻前顧后又有什么用?不如像這油菜花,義無反顧地選擇自己的人生,來一場轟轟烈烈地盛開,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