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錦
不識字的清風翻動書頁,一片黃葉裊裊入水,驚了花斑魚的夢。我仿佛聽到了歷史長河留下的聲聲長嘆:是誰夕拾朝花,吟詠落紅;是誰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又是誰寫滿一紙荒唐語,流盡千古辛酸淚……
聽秋天的笙歌,悠揚成平仄起伏的文字,像是一首最初的唐詩。聲音繚繞,像一個個快活的音符,緩緩入耳。聞聲尋人,看見奶奶悠閑地坐在老藤椅上,閉著眼,唱那首耳熟能詳的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奶奶優哉游哉地哼著,嘴角勾起的淡淡微笑撐開細而密的皺紋。她的眉毛慢慢舒展,一手拿著播音器,一手放在扶手上,手指隨著音樂上下擺動,像是進入了仙境。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在心音與天籟的撞擊中,我仿佛看到了夕陽高照,楊柳依依;仿佛聽見了笛聲悠揚,那么綿長,那么悠遠,又那么親近。那歌,那詩,那詞融成一股涓涓細流,緩緩淌過心田。奶奶的心一定也被這質樸的詩歌所吸引,沉醉在詩的意境里,與詩歌聊著那深邃質樸的話,進行著心與心的交流。
一定是如此,在與詩歌動人的談話中,我仿佛感受到了李清照“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思念之情,體會到了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刻骨鄉愁,也品味到了白居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之美。原來,這不僅僅是我與詩的交流,更是心與心的交流,靈魂與靈魂的交流。它給我帶來了生活的啟迪和源源不絕的力量,讓我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
心與心的交流,讓心更加親近了;情感與情感的交流,讓情感更加濃烈了;靈魂與靈魂的交流,讓思想更加深入了。我明白,在這次對話中,我收獲的還有一份來源于詩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