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美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藥學干預的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400例
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間使用特殊級抗菌藥物患者的相關資料(患者病例號、科室、用藥情況等), 其中200例收治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藥學干預前), 200例收治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藥學干預后)。比較藥學干預前后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及臨床應用合理率。
結果 藥學干預后的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占總藥品費用比、占抗菌藥物費用比、人均特殊使用費用、出院患者人均消費、使用率、銷售額分別為2.1%、17.2%、2203.32元、176.37元、8.0%、667.19萬元, 均低于藥學干預前的3.8%、27.4%、2987.34元、311.78元、13.8%、1143.42萬元。藥學干預后, 開具醫(yī)師有用藥權限、用法用量合理、送病原學檢查、降階梯治療、療程合理、有會診、有適應證比例分別為100.0%、98.0%、97.5%、96.5%、94.5%、95.5%、96.5%, 均顯著高于藥學干預前的97.0%、93.5%、92.0%、90.0%、87.5%、82.0%、79.5%,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藥學干預能有效促進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合理率, 與信息化建設的有機結合效果更好,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臨床藥師;藥學干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83
隨著近些年來國家衛(wèi)健委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專項整治, 醫(yī)療機構圍手術期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但是一些基層醫(yī)院關于特殊使用級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仍不容樂觀[1]。國家衛(wèi)健委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雖然對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使用作了嚴格規(guī)定, 但由于基層醫(yī)院對臨床應用特殊級抗菌藥物缺乏實際可行的監(jiān)督制約措施, 故該類藥物仍存在療程過長、無適應證及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現(xiàn)象, 因此建立相應的有效監(jiān)督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2]。目前國內多家醫(yī)療機構通過開展臨床藥師會診、信息化系統(tǒng)管理等方法對臨床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進行規(guī)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針對本院關于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臨床藥學干預效果進行了探討,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利用本院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臨床藥物決策支持軟件), 根據預先設定的條件(藥品名稱、使用時間等)提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間400例使用特殊級抗菌藥物患者的相關信息(患者病例號、科室、用藥情況等), 其中200例收治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藥學干預前), 200例收治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藥學干預后)。
1. 2 方法 設計相關的提取數據程序, 對藥學干預前后1年
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 主要包括藥物的總費用、抗菌藥物的總費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總費用以及總的出院例數, 并統(tǒng)計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占總藥品費用比、占抗菌藥物費用比、人均特殊使用費用、出院患者人均消費、使用率、銷售額。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科室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情況(藥物種類、用法用量、適應證、療程等)、治療效果及病原菌送檢情況等[3]。
對藥學干預前的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 找出存在的問題, 制定相關的藥學干預措施。具體如下:①臨床藥師定期在全院開展抗菌藥物規(guī)范應用的培訓和宣教, 營造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氛圍, 對各科室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化分析, 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對新進住院醫(yī)師進行抗菌藥物相關知識的培訓, 合格后才可授予抗菌藥物的處方權;②臨床藥師對全院各科室的病原菌分布及細菌耐藥性變遷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提出相關用藥策略, 指導臨床經驗性治療的合理用藥;③臨床藥師對科室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進行會診, 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個性化給藥方案;④臨床藥師可與信息科合作, 建立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及開具權限的設置、預防和治療用藥的設置程序, 以維護藥物的基本信息(用法用量、級別和限定日劑量等);⑤臨床藥師參與科室查房, 定期與醫(yī)師進行有關不合理用藥的溝通, 提高科室關于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水平;⑥臨床藥師根據相關指南和管理辦法, 每月定期對全院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病歷和多重耐藥菌病歷進行專項點評, 并將結果匯總于醫(yī)院每月每期的《藥事管理質量檢查通報》中, 公布于醫(yī)院內網中, 以實現(xiàn)質量控制[4]。
1. 3 觀察指標 比較藥學干預前后特殊使用級抗菌藥使用情況(占總藥品費用比、占抗菌藥物費用比、人均特殊使用費用、出院患者人均消費、使用率、銷售額)及臨床應用合理率(開具醫(yī)師有用藥權限、用法用量合理、送病原學檢查、降階梯治療、療程合理、有會診、有適應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藥學干預前后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藥學干預后的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占總藥品費用比、占抗菌藥物費用比、人均特殊使用費用、出院患者人均消費、使用率、銷售額均低于干預前。見表1。
2. 2 藥學干預前后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合理率比較 藥學干預后, 開具醫(yī)師有用藥權限、用法用量合理、送病原學檢查、降階梯治療、療程合理、有會診、有適應證比例分別為100.0%、98.0%、97.5%、96.5%、94.5%、95.5%、96.5%, 均顯著高于藥學干預前的97.0%、93.5%、92.0%、90.0%、87.5%、82.0%、79.5%,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藥師對特殊使用級抗菌素藥物的干預可顯著降低特殊藥品的使用率和相關費用, 有效促進臨床用藥的合理
化, 通過行政干預和信息化建設緊密結合, 從源頭控制合理用藥[5-7]。
本次研究顯示, 藥學干預后的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占總藥品費用比、占抗菌藥物費用比、人均特殊使用費用、出院患者人均消費、使用率、銷售額均低于藥學干預前;開具醫(yī)師有用藥權限、用法用量合理、送病原學檢查、降階梯治療、療程合理、有會診、有適應證比例均顯著高于藥學干預前,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相關文獻研究相符[8]。
綜上所述, 藥學干預能有效促進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合理率, 與信息化建設的有機結合效果更好,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秦紅俠. 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影響分析.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4(14):2862.
[2] 許森. 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影響分析.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30):95-96.
[3] 馬蘊玉. 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影響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 13(14):150-151.
[4] 田維英. 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影響分析. 醫(yī)藥前沿, 2015, 13(23):150-151.
[5] 路俊華. 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產生的影響探討.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 15(28):145-146.
[6] 高蘭, 田剛, 李昊, 等. 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應用分析.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23):5392-5394.
[7] 龔賽賽, 湯羅嘉, 韋嵐崢, 等.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微生物送檢率中的應用與體會. 中國醫(yī)院, 2014(8):
63-65.
[8] 李明. 我院2010~2012年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分析. 中國藥物評價, 2014(3):148-151.
[收稿日期: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