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萍 葉小衛 林煒濠

【摘要】 目的 觀察前列地爾治療腫瘤患者下肢不對稱性水腫的臨床療效。方法 21例下肢不對稱水腫的腫瘤患者, 隨機分對照組(9例)和研究組(12例)。對照組根據病因常規給予抗腫瘤、利尿、抗凝、改善淋巴回流障礙等內科用藥手段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前列地爾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 有效、顯效以及痊愈患者癥狀改善時間。結果 研究組中治療6例痊愈, 3例顯效, 2例有效, 1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91.67%;對照組治療1例痊愈, 1例顯效, 2例有效, 5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44.44%。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有效、顯效及痊愈患者癥狀改善時間為(1.0±0.2)d, 對照組有效、顯效及痊愈患者癥狀改善時間為(3.0±1.0)d;研究組有效、顯效及痊愈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前列地爾治療腫瘤患者下肢不對稱性水腫效果明顯, 值得臨床推廣, 但仍需大樣本量觀察統計。
【關鍵詞】 前列地爾;腫瘤;下肢水腫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47
Observ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lprostadil on asymmetrical edema of lower limbs in tumor patients ? LI Meng-ping, YE Xiao-wei, LIN Wei-hao, et al. Gua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1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lprostadil on asymmetrical edema of lower limbs in tumor patients. Methods ? A total of 21 tumor patients with asymmetrical edema of lower limb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9 cases) and research group (1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medical treatment methods of anti tumor, diuresis, anticoagulation, improvement of lymphatic reflux,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by alprostadil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time required for symptoms improvement in effective, effective and cured patient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 In research group, there were 6 cured cases, 3 excellent cases, 2 effective cases and 1 ineffective case,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1.67%.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1 cured case, 1 excellent case, 2 effective cases and 5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44.44%.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ho were effective, effective, and cured had symptoms improvement time as (1.0±0.2) d, which was (3.0±1.0) 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ymptoms improvement time in patients who were effective, effective, and cured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Alprostadil shows obvious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asymmetric edema of lower limbs in tumor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but it still needs large sample for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Key words】 Alprostadil; Tumor; Edema of lower limbs
腫瘤患者出現下肢水腫的臨床癥狀十分常見, 究其病理改變是由于下肢組織間隙內過多液體積聚于局部, 使得組織腫脹所致[1]。其中心性、腎性、肝性、營養不良性以及藥源性多為雙下肢對稱水腫, 一般通過原發病的治療可見效。血管及淋巴性原因所致的下肢水腫多為不對稱水腫, 統稱為脈管源性水腫。其中包括靜脈曲張、靜脈瓣功能不全、血管炎癥、血管內血栓的形成以及脈管受壓等因素均可使脈管運行障礙。王哲等[2]通過對357例住院患者單側下肢腫脹的病因進行分析, 發現最常見的原因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其余病因包括感染、血腫形成、淋巴回流障礙、髂靜脈壓迫綜合征、盆腔腫瘤壓迫、動靜脈瘺等。而這種不對稱水腫, 西醫臨床上單純使用利尿、抗凝、改善淋巴回流障礙等手段治療, 療效欠佳, 部分患者通過手術治療效果較保守治療提高, 但腫瘤患者較易失去手術機會, 中醫則通過內服加外治方法治療[3]。本研究旨在探討前列地爾治療腫瘤患者下肢不對稱性水腫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廣州市中醫醫院腫瘤二區確診的21例惡性腫瘤并出現下肢不對稱水腫的患者, 21例均為女性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9例)和研究組(12例)。研究組年齡37~68歲, 平均年齡(49.67±8.11)歲。對照組年齡43~69歲, 平均年齡(54.44±5.1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②B超提示有靜脈曲張、靜脈瓣功能不全、血管炎癥、血管內血栓的形成、淋巴結腫大, 考慮血管及淋巴性原因所致的下肢水腫多為不對稱水腫。排除標準:①非惡性腫瘤患者;②心性、腎性、肝性、營養不良性以及藥源性多為雙下肢對稱水腫。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根據患者下肢水腫的原因, 針對血管和或淋巴管回流障礙的病因進行治療, 包括中西醫結合抗腫瘤、利尿、抗凝、改善淋巴回流等內科保守治療常規治療。
1. 3. 2 研究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排除凝血功能障礙及出血風險后加用前列地爾治療, 前列地爾注射液 10 μg, 1次/d
靜脈滴注, 治療7 d為1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治療有效、顯效及痊愈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觀察測量患者小腿圍的變化, 以此評價臨床療效。判定標準[4]:痊愈:患者下肢水腫癥狀消失, 疼痛癥狀緩解;顯效:患者小腿圍較治療前減少>10%, 疼痛癥狀明顯減輕;有效:患者小腿圍較治療前減少5%~10%, 疼痛癥狀較治療前減輕;無效:患者小腿圍較治療前減少<5%, 疼痛癥狀未見好轉。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6例痊愈, 3例顯效, 2例有效, 1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91.67%;對照組治療
1例痊愈, 1例顯效, 2例有效, 5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44.44%。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有效、顯效及痊愈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研究組有效、顯效及痊愈患者癥狀改善時間為(1.0±0.2)d, 對照組有效、顯效及痊愈患者癥狀改善時間為(3.0±1.0)d;研究組有效、顯效及痊愈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觀察發現, 腫瘤患者較常出現血小板增多, 現代研究表明, 血小板能促進腫瘤的生長, 提高腫瘤細胞的侵襲力, 促進癌細胞轉移、生長及免疫逃逸[5]。血小板的升高使得腫瘤患者血液粘稠度升高, 從而加大血栓風險。另外由于腫瘤患者放化療等治療的需要, 常進行深靜脈穿刺置管的操作, 包括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及輸液港等[6]。其中股靜脈穿刺較為常見, 該部位多次反復穿刺, 是誘發血栓發生的一大風險。陳曉燕[7]對進行PICC術后患者血栓發生率對比, 惡性腫瘤患者發生率為18%, 顯著高于參照組的5%。毛美芬等[8]對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相關血栓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輸液港相關血栓發現率為31%, 其中無癥狀血栓為27.3%。再次腫瘤患者較易出現盆腹腔腫瘤壓迫或淋巴結轉移, 轉移瘤或腫大的淋巴結壓迫淋巴管道造成回流障礙, 也會引起下肢的水腫。下肢淋巴障礙所致的水腫是盆腔淋巴結切除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 尤其盆腔惡性腫瘤手術及放療后極易發生[9]。基于腫瘤患者以上的特殊病理變化基礎及治療所需, 下肢水腫成為臨床上較常見的癥狀之一。
前列地爾可用于治療慢性動脈閉塞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等)引起的四肢潰瘍及微小血管循環障礙引起的四肢靜息疼痛[10]。本次收集的患者中有效患者下肢疼痛均明顯改善, 從臥床改善為坐位甚至站立。前列地爾注射液通過擴張血管以及減少血小板凝聚的作用[11], 增加血液回流, 以達到改善減輕水腫的效果。有效患者在用藥第
2天可見到足背發皺, 踝關節以上的腫脹感明顯減輕。臨床使用需注意凝血功能的情況, 其中有1例患者因合并使用低分子肝素, 治療療程滿1周時出現了黑便。因此, 若同期使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應注意觀察凝血功能的變化, 減量或縮短療程。
總之, 前列地爾治療腫瘤患者下肢不對稱性水腫效果明顯, 值得臨床推廣, 但仍需大樣本量觀察統計。
參考文獻
[1] 李玉林. 病理學.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55-57.
[2] 王哲, 傅麒寧, 趙渝. 單側下肢腫脹的診斷策略(附357例病例分析).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5, 22(8):953-957.
[3] 李杰, 高子辰, 宋奎全, 等. 下肢淋巴水腫治療的最新進展. 中外醫學研究, 2018, 16(24):183-186.
[4] 席煥久, 陳昭. 人體測量方法.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146.
[5] 王愛云, 曹玉珠, 韋忠紅, 等. 血小板促進腫瘤生長與轉移機制研究進展.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8, 34(8):1045-1049.
[6] 秦小榮. 腫瘤化療患者股靜脈穿刺置管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內蒙古中醫藥, 2015, 34(6):139-140.
[7] 陳曉燕. 惡性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預防對策.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28):152-153.
[8] 毛美芬, 徐文亞, 高雪娟, 等. 乳腺癌化療患者輸液港相關血栓形成的影響因素. 護理學雜志, 2019, 34(11):33-35.
[9] 劉寧飛. 淋巴結水腫診斷與治療.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36.
[10] 湯晟凌, 梁曉美, 張國勇. 前列地爾注射液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進展. 中國藥房, 2012, 23(25):2383-2385.
[11] 趙娟. 前列地爾的藥理作用臨床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6):149-150.
[收稿日期:201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