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亞娟
【摘要】 目的 研究認知行為治療方案對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效果。方法 88例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4例。對照組選擇常規的治療方案進行干預, 觀察組患者選擇認知行為治療方案進行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7項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GAD-7)、9項患者健康問卷抑郁癥狀群量表(PHQ-9)評分。結果 干預后, 觀察組PHQ-9和CAD-7評分分別為(8.45±2.82)和(7.62±2.16)分, 對照組分別為(11.54±3.51)和(10.63±3.45)分, 觀察組PHQ-9和CAD-7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患者進行認知行為治療的干預, 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改善術后的焦慮和抑郁狀態, 對于促進患者的恢復具有重要價值,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認知行為治療;冠心病支架植入術;焦慮抑郁情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90
臨床上冠心病是十分嚴重的一種心血管類病癥, 這種病癥具有較高的發生率, 而且發病以后表現嚴重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都產生巨大影響。有研究認為, 該病多發生于中老年群體當中, 對患者進行院內治療時需要配合有效的干預手段, 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患者的恢復質量。冠心病是目前世界上對人類健康產生巨大威脅的一類心血管類病癥, 病情表現十分嚴重, 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而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對改善患者抑郁和焦慮情緒的一種有效的明確的治療方案, 而且現如今已經在臨床上得以推廣, 其能夠有效地促進冠心病患者對自身病癥的認識, 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積極性, 對緩解和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認知行為治療方案對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 并將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本文所有研究對象均被診斷為冠心病患者, 患者均進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4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3例, 女21例;年齡最大69歲, 最小42歲, 平均年齡(59.5±10.7)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 女22例;年齡最大70歲, 最小43歲, 平均年齡(62.8±10.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 為患者進行心內科抗血小板治療, 同時為患者進行降壓降脂的常規治療。
對照組患者選擇常規的治療方案進行干預, 在手術后
1周內給予患者開始口服谷維素治療, 10 mg/次, 3次/d, 連續治療8周。
觀察組患者選擇認知行為治療方案進行干預。手術后
1周開始為患者進行認知行為干預, 1次/周, 50 min/次, 連續治療8周。治療方案可根據患者前期的認知行為治療的受訓內容而加以制定[2]。第1次可以和患者進行病史的溝通, 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和家庭狀況, 和患者建立有效的醫患關系, 幫助患者制定相關的治療目標和計劃。第2~4次治療, 可針對患者所存在的疑問進行相關的講解, 強調冠心病的治療, 為患者提供介入治療, 同時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要識別患者的自動思維, 幫助患者糾正歪曲的認知, 對患者進行認知的重構。第5~7次治療時可根據患者日常應對模式, 指導患者對不良情緒進行識別, 還要對患者的應對方式加以改善, 幫助患者進行放松訓練, 并指導患者進行練習, 培養患者的興趣和愛好。第8次治療時需要對治療過程當中的獲益和困難進行總結, 為結束治療, 做好相關的準備。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PHQ-9和CAD-7評分。分別采用PHQ-9和CAD-7對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進行評估, 患者得分越高, 則說明患者抑郁和焦慮情緒越嚴重。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后, 觀察組PHQ-9和CAD-7評分分別為(8.45±2.82)和(7.62±2.16)分, 對照組分別為(11.54±3.51)和(10.63±3.45)分, 觀察組PHQ-9和CAD-7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幾年,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 臨床對冠心病患者通過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進行治療可發揮理想的治療效果, 而且其臨床治療水平和治療成果也開始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3-5]。人們也比較重視患者經過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的心理狀態, 有臨床研究認為, 大約>20%的冠心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情緒, 這種不良心態會導致患者存在不良的預后。還有研究認為, 焦慮和抑郁情緒是導致冠心病患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 冠心病患者治療后的愈后狀態和心理狀態存在密切的關聯。
現如今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冠心病患者都通過介入治療, 支架手術方案進行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臟供血, 對于延長患者的生命而言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是從手術本身來說, 這對患者是十分重大的應激事件, 患者手術后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這使得患者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 這些問題綜合困擾著患者, 使患者存在過度的緊張焦慮情緒, 嚴重的情況下會使患者產生抑郁癥。還有臨床研究認為, 不良情緒會導致患者的心慌癥狀加重, 使患者存在胸悶情況, 這些不適癥狀會使得患者情緒變得十分的焦慮, 進而使不良情緒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導致患者的社會功能迅速降低[6-8]。為有效地改善這種狀況, 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 就需要積極地關注患者的預后情況, 及時地認識到患者可能出現的各種負面情緒和負性認知, 及時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療, 這一類患者大多數都需要長時間服用大量的藥物進行干預, 如服用抗血小板類、降血脂和降血壓類藥物, 同時部分患者需要應用抗焦慮藥物, 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經濟支出, 也增加了藥物之間的相互反應, 使得患者存在有多種不良狀況。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案, 其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焦慮情緒, 緩解患者的不良狀態, 能夠使患者學會對不良情緒的識別, 進而能夠認識到有思維的重要性, 改善患者的心理應對方式, 使其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自身的病癥, 對改善其不良情緒具有重要的價值, 同時能夠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 使患者積極地回歸到社會和生活當中。
而從本文研究結果而言, 此次調查中對觀察組44例患者落實認知行為治療, 經干預后發現, 觀察組PHQ-9和CAD-7評分分別為(8.45±2.82)和(7.62±2.16)分, 對照組分別為(11.54±3.51)和(10.63±3.45)分, 觀察組PHQ-9和CAD-7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情緒和抑郁狀況都比對照組更輕, 因此也能夠證明對患者落實認知行為治療的可行性和價值。
綜上所述, 對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患者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方案干預, 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改善術后的焦慮和抑郁狀態, 對于促進患者的恢復具有重要價值,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婷葉. 認知行為治療對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15):102-104.
[2] 趙福濤, 徐淑敏, 趙文藝, 等. 認知行為治療對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焦慮抑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0, 18(12):1433-1435.
[3] 沈世琴, 譚姍姍, 程麗霞. 認知行為治療對中度顱腦創傷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現代醫藥衛生, 2011, 27(16):2410-2411.
[4] 陳燁, 朱曉燕, 劉洪珍, 等. 團體咨詢聯合認知行為療法對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情緒與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1):64-70.
[5] 姜玉紅, 錢葉紅, 趙燕. 認知行為干預對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病人焦慮、抑郁的作用分析.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7, 42(10):
1404-1407.
[6] 張暉, 林國芳. 認知干預行為對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前、后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研究.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2, 25(15):1806-1807.
[7] 楊紅雨, 孔詠梅, 閆娟娟, 等. 認知行為治療對PCI術后非心源性胸痛病人焦慮、抑郁的療效分析.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4(7):775-777.
[8] 鐘美容, 胡明, 麥超, 等. 認知行為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身康復的影響.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0, 16(28):3390-3391.
[收稿日期: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