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新能源車本周全面爆發,你在之前的幾期文章中,就已經連續分析過很多次了!
袁月:是的,本周大漲后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明顯提升了,這也很正常,因為歷來都是上漲后看好的聲音才開始增多,這在之前的白酒、醫藥、科技等領域都是一樣的。當短期市場關注度提升時,往往都是距離短期高點不遠的時候,記住這里說的是短期高點,因為主要是情緒決定的。中期走勢更多還是由個股基本面決定的,接下來必然會分化。
投資者可以發現,新能源汽車板塊最先上漲的還是我一直強調的動力電池、鋰電設備、負極、隔膜、電解液等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不是板塊的普漲,更不是隨便選一個概念股就能賺錢!即使選對了細分領域,不同公司的走勢差別也很大,這在電解液、隔膜等領域都有體現,這些特點要清楚,不僅是新能源汽車板塊,明年的其他板塊也會是這個特點,無論消費、科技甚至是周期股,重點還是要研究基本面,要懂估值!
主持人:說到基本面,現在很多投資者關心新能源車的基本面是不是發生變化了?
袁月:變化不大,目前汽車銷量和企業利潤也沒有明顯改觀,要說變化更多是對于政策的預期。就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來說,在今年補貼下滑后,確實對行業銷量和企業利潤影響較大,這種擔憂一直存在甚至被不斷放大,這也導致市場的預期比較悲觀。不過進入四季度以來,雖然新能源車的銷量不斷下滑,但相關公司的股價已經不再下跌,這就說明市場預期存在見底的可能,只不過,這種見底不一定就會反轉。
近期隨著歐洲和美國紛紛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這對于我國來說,也有出臺相關政策的可能。當然這只是推理或者說預判,至少市場是有這種預期的。對于預期的好轉,也會催生資金的炒作。
總之,對于新能源汽車板塊中期的觀點依舊很明確,補貼下滑甚至取消會對行業發展產生影響,這也是發展的必然階段。雖然都會受影響,但龍頭公司最終還是會走出來的,現在的走勢也已經證明,首選龍頭的思路還是要堅持的。
接下來是不是有更重磅的政策出臺還不確定,但至少政策層面也不會差太多!而對于短線來說,之前強調的細分龍頭持有還是沒問題的,這也是中線最確定的。如果之前沒有,或者沒研究跟蹤,現在被市場聲音左右才想起來介入的,那顯然后知后覺太多了,非要參與也只能按照技術形態小倉位等待低吸的機會,短線為主。因為成本高,不占據優勢,會影響中期持股心態。
主持人:那如果說有些龍頭短期漲幅大了,有投資者發現鈷鋰的相關概念股總體位置還比較低,這算是中線機會嗎?
袁月:基本面沒看到什么變化,近期相關產品的價格都是下跌的,隨著四季度下游材料廠減產,需求也不會明顯提升。雖然有關停礦、新能源汽車和消費電子等需求可能提升的消息,但這也只能算預期,短期會有刺激作用,但中期還存在不確定性,還需進一步跟蹤觀察。
其實,每當市場整體情緒轉好的時候,低位個股確實更容易被資金挖掘,因為新進場的資金肯定不愿意參與高位的品種,否則近期醫藥和白酒股的走勢也不會相對平淡。不過,投資者要明白的是,這種現象只是短期市場盤面風格決定的,并不是這類個股基本面出現問題。相反,這類品種明年的業績增長依舊穩定,這種確定性也是外資喜歡的。在個股邏輯通順的情況下,更多還是要用估值去研判,而不是盲目換到所謂的低位個股上去。
??主持人:最后再來說說指數,本周量能有所萎縮,是不是不算積極信號?
??袁月:量能萎縮和北上資金本周休息三天有關,如果按照之前滬深股通每天各200多億的成交額來看,滬指基本上還是維持在2000億左右,疊加年底流動性偏緊,量能小幅萎縮也屬正常,是可以接受的!接下來能帶指數的肯定還要看以證券為首的金融股,券商內部也在輪動,接下來還需新的龍頭出來帶領板塊走強,同時也帶領指數拉升。而對于新能源車和半導體等板塊,也會有序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