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向,要堅持普惠公益、城鄉協同和內生驅動的發展路向,要致力構建老年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推進老年教育供給側改革和促進老年教育精準服務,努力解決好老年教育發展不充分、不均衡問題,從而達成老齡群體終身學習的滿足與落實。
【關鍵詞】社會主要矛盾;老年教育;終身學習需求
【中圖分類號】G7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9)12-0042-05
【收稿日期】2019-07-02
【基金項目】2015—2016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項目攻關計劃項目“供給側改革下浙江老年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問題研究”,項目編號為2016QN021,課題主持人:程仙平
【作者簡介】程仙平(1981—),男,安徽懷寧人,教育學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老年教育、教育政策。現階段,社會成員對優質教育的強烈訴求是社會主要矛盾在教育領域的集中反映,必然要求包括老年教育在內的現代教育順勢調整和適時變革,“致力于解決過去沒有解決或者沒有解決好的問題以及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解決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要求與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間的矛盾和問題”。[1]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轉化背景下,老年教育如何應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提升其發展動力、促進事業轉型升級,成為新時代老年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現狀與困境
目前,我國基本形成了“老年人自主教育、基層社區老年教育、學校老年教育、遠程老年教育、社會老年教育等五位一體”[2]的老年教育發展模式,在應對解決老年人口壓力和積極老齡化上作用凸顯。2016年,浙江省明確要求加快老少公共服務均衡化,逐步“完善老年教育管理體制,加快構建面向社會的老年教育服務體系”,[3]要求各級政府大力扶持發展老年教育事業,努力讓更多的老年人共享優質的社會成果。但一直以來,浙江老年教育事業面臨著“管理體制不順,供給主體的制度支持不足,需求主體的接受意愿不足”[4]等發展困境,直接造成“供需矛盾突出,經費投入不足,教育內容無法滿足多元需求,優質文教產品匱乏”。[5]可以預見,在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發展現狀將愈加嚴峻。
(一)供需失衡仍是主要問題
自《全國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頒布以來,老年教育市場供求矛盾得到一定舒緩,但供給能力仍嚴重滯后于老齡群體終身學習需求。長期以來,我國老年教育政策以城市為中心、城鄉差距顯著,導致老年教育公共服務配置失衡、結構矛盾突出。由于管理體制問題尚未有效解決,直接造成各類教育資源分散,合力作用難以顯現。以浙江為例,涉及的老年教育主要包括以退休老干部為對象的老年大學系統的福利型老年教育、以電視媒介為手段的民政系統的科普性老年教育及以城鄉社區為主要網絡的普惠性社區老年教育,行業間的政策支持、經費保障以及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失衡嚴重。
(二)支持體系尚未建立
老年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需要社會外界擁有完善的支持服務體系助力其破解發展困境。構建老年教育支持服務體系,致力“營造適合老年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使得老年教育更加靈敏地接收外部服務信息,能更及時有效傳遞服務需求,繼而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助學活動”。[6]總體看來,我國老年教育的支持體系建設滯后于事業發展需要,老年教育制度建設遲緩,發展目標、工作任務、體制機制、保障措施等內容仍未有明晰、完整、系統的剛性規定,且缺乏可操作性和具體化的實施項目。浙江省明確提出“各地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教育、組織、民政、文化、老齡工作部門密切配合,其他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老年教育管理體制”,但主體責任不明確,依舊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承擔社會化老年教育事業的統籌管理職能,其他部門、單位、行業或企業舉辦的老年教育機構繼續按原有體制管理和運行”。同時,由于缺乏科學完善的制度頂層設計,老年教育各級各類學校機構在全面統籌、組織協調和規劃指導等方面的作用不明顯,服務平臺和共建共享等方面尚未合力推進。我國老年教育亟待構建一個全面、系統、良性的社會支持服務體系。
(三)精準不足制約著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我國老年教育發展仍處于粗放階段,老年教育對老齡群體多樣化、個性化終身學習需求主動回應明顯不足。調研中發現,專業人才培育培養速度遠遠滯后于老年教育的高速增長,且沒有形成符合老年人學習個性和學習需求的課程體系,課程資源不足,嚴重制約了老年教育的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同時,社會仍將老年教育主體目標簡單定位為“老年人活動參與”,對“促進老年人精神豐富與健康生存”深層次功能缺乏重視,忽視老年人對終身學習精準服務的要求。伴隨著終身學習權保障與落實理念的興起,老齡群體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許與向往,可以預見,新時代老年教育將更加注重學習服務的精準對接,精準化將成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老年教育事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老年教育的精準服務仍在路上。
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發展動向“老年教育的產生、發展與人的終生發展需求之間是內在要求和內源性動力的關系”,[7]在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我國老年教育的改革創新成為新時代老年教育發展的重要使命和重點任務。
(一)老年教育發展的價值遵循
價值屬性上,老年教育具有“使人成人”的本體價值和“社會服務”的工具價值,主要達成“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終極目標。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發展要遵循以下價值原則:
1.滿足老年人終身學習需求
學者馬克拉斯基(Howard?McClusky)主張,為老年學習者所提供的教育活動首先要滿足應付的需求、表現的需求、貢獻的需求、影響的需求和超越的需求。“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都能通過老年教育解決,堅持老年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應當要以能滿足這五類學習需求為前提”。[8]老年教育作為滿足老齡群體終身學習需求的主要載體,要“注意個體與整體、教育與學習的有機結合,提供并保障每位個體不同階段和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滿足個人整體與全面發展”。[9]老年教育要積極回應和滿足老齡群體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積極構建健康完備的老年終身學習生態,拓展老年終身學習空間和提升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加快探索多元化老年教育公共供給機制,協調相關利益主體的權力運作方式,滿足全體老齡群體的終身學習需求。
2.維護老年人學習權益
長期以來,我國老年教育側重工具價值,老齡群體“面臨平等參與學習的機會被剝奪、終身學習與發展權被忽視、參與學習的條件受限制和學習成就不能得到公正評價與認可等受損情況”,[10]沒有較好地維護老年人學習權益。老年教育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社會對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因應之策,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老年教育的發展重點是保障和落實老齡群體的終身學習權,支持老年人全面自由發展,即在“政策價值上要以落實每一位老年人終身發展權為價值原則,政策目標上要倡導老齡群體終身學習的自主權,政策措施上要夯實老齡群體終身學習的條件保障”。[11]
3.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
社會對老年教育的認知仍停留在“主體理念是健康教育、適應教育、快樂文化生活教育”,[12]對“老年潛能開發和社會參與”等本體價值與核心要義缺乏深度認識,這與積極老齡化倡導的老年人“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發展”相差甚遠。社會參與理論主張,老年人是知識與經驗的載體,是社會發展成果的分享者和參與者,社會參與和能力提升是實現老年人自身發展的根本途徑。鼓勵支持老年人參與社會已成為老年教育的主流理念,注重引導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重視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更應支持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引導老年人重新定位社會角色、自我期望,注重培養和提升老年人的參與理念和能力。社會應著力完善相關制度與保障機制,鼓勵老年人融入社會生活,回歸社會生活,實現教育與生活的整合,推進老年人的繼續社會化。
(二)老年教育發展的基本路徑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我國老年教育應主動回應老年教育領域內不充分、不均衡問題,致力于“全體老年人更多更好地享受公平優質的終身學習”,促進和保障老年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1.普惠公益發展
“我國社會歷來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我們要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盡量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13]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國家致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就產品屬性而言,老年教育具有非競爭性,屬于社會準公共產品,公益性是其基本特征。社會可通過制度保障、財政投入等具體措施積極構建老年教育公益發展保障體系,推動老年教育普惠發展,使得老齡群體不因經濟水平、家庭環境、教育規模與性別等被排斥在優質老年教育之外,能自由均等地享受優質全域的學習機會和條件保障。
2.城鄉協同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到2020年,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目標,達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縮小城鄉間的發展差距”。[14]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引領,正確樹立老年教育城鄉融合發展思路,破解老年教育城鄉間發展不均衡的發展頑疾,重構城鄉融合發展新生態,注入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動力。要及時建立、健全和優化老年教育城鄉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有效打破阻礙城鄉協同發展的制度安排,促進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在區域間、城鄉間的均等自由流通,進而實現城鄉老齡群體享受同質老年教育公共服務。
3.內生驅動發展
老年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核心在于自我內生驅動能力。不可否認,老年教育是基于老年個體的自由發展達成老齡群體的和諧的內在規律驅動,是老年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重要生活方式。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老年教育肩負著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國民素質、保障終身學習權利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兩項重要任務。因此,應把握老年教育發展基本規律,推進老年教育發展政策頂層設計,拓展老年學習社會功能,豐富老年學習機會供給,滿足老齡群體終身學習需求和社會民生發展需求,推動老年教育由“服務于老年人終身學習需求的單一發展目標向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學習公共利益最大化”轉變,進而實現老年教育的“老有所學”內涵和“老有所樂”品位。
三、未來老年教育發展策略選擇
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中,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既要致力于“彌合經濟高速增長與充分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公共服務需要之間的溝壑”,[15]又要著力解決城鄉、群體間社會公共服務供給失衡,有效解決公共服務供給的滯后性和不充分性。總體而言,唯有在公共服務體系、供給側改革和精準服務等方面優先考慮老年教育發展,才能提升其在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中的生存與發展能力。
(一)構建老年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是保障和改善社會民生的著力點。某種程度上,當前我國老年教育諸多發展困境在于缺少一個健康完備的公共服務體系予以支撐。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提供優質教育公共服務是政府的必然使命與責任。滿足老齡群體公平、有質量的終身學習需求,勢必要提升老年教育公共服務的能力和質量。基于老年教育供給不足發展現狀,為適應和滿足老齡化社會對老年教育的公眾需求及完成政府承擔的老年教育義務,基于公平、公益、普惠的老年教育價值追求,在政府主導下,由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為老齡群體提供多樣化終身學習服務的制度安排和系統組合。
1.落實主體責任
推進老年教育公共服務決定著政府在老年教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責任權限。落實主體責任,明確新時代老年教育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確定社會發展和老年教育協同發展目標。建立各級老年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區域老年教育工作的協調和指導,落實老年教育工作機構、經費和編制等核心問題。政府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支持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形成以財政投入為主、社會資助和適當收取學費成本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倡導分層分類辦學,推進老年教育的社會化和市場化,引導更多社會辦學力量參與老年教育事業發展。注重教養融合發展,開展養老文化產業項目合作,支持和鼓勵舉辦有特色的老年教育。
2.落實法制保障
老年教育發展離不開法制理念的支持,簡單憑行政指令規范老年教育事業發展,則易存在短暫性和隨意性,導致執行中出現政策偏差。老年教育的管理體制、資源配給、責任協調等問題都得益于法律體系的健全。“十三五”以來,《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扶持發展老年教育事業的若干意見》和《浙江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文件相繼出臺,但內容上多側重老年教育發展的指導綱要,缺乏法律保障成為制約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阻力。毋庸置疑,推進法制建設已成為老年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首要內容。解決老年教育發展不充分問題,要將“尊重和維護老年人的終身學習權、保障終身學習權益”納入到老年教育法制建設中來,明確社會、政府、家庭在落實與保障老年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權利與責任,基于政策規劃、財政工具、措施落實等促進老年教育法制的落地與保障,夯實老年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法制基礎。
(二)推進老年教育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優化結構和‘增加供給兩方面,為解決新時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供了良好藥方”。[16]供給側改革成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社會發展的重要政策設計,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選擇機會,化解教育老大難問題”。我國老年教育發展政策尚不完善,政府、社會、市場等主體責任邊界不清晰,補齊老年教育供給短板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其提高和改進需要較長的累積過程,推進老年教育供給側改革顯得尤為迫切。
1.建立公共需求表達機制
供給與需求辯證統一,需求和供給協同并進。需求側導向能為供給側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礎,有效需求的適度擴張能保證供給側改革的順利與實效。在注重需求普遍滿足的同時,老齡群體終身學習需求包括“基本性、特殊性和專業性”三種類別,并存在多極和分化現象,科學合理的學習需求成為我國老年教育事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與源泉。建立老年教育的公共需求表達機制,破解“錯位的服務與被忽視的需求”難題,是老年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堅實保障。為此,應及時收集篩選、吸收表達反映老齡群體終身學習的公共服務需求信息,有效改善老年教育公共服務供需結構,保障城鄉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
2.建立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機制
一元化的公共服務體系已無法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單一的教育供給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教育服務的多元化需求,多元供給改變了社會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單一性。滿足異質多樣的終身學習需求,核心在于建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供給多元化機制。注重政策引導,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形成以財政投入為主、社會資助和適當收取學費成本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等多元主體的聯動作用,倡導建立政府、市場、社會組織三者融合的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機制,提升社會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與效率。建立多元供給機制,關鍵要明確各參與主體的角色定位及邊界限定,形成信任合作機制,進而促進精準、有效的老年教育供給服務體系的建立。
(三)促進老年教育精準服務
總體上,供需錯位、結構失衡雙重疊加加劇著老年教育總量不足的嚴重度。“未來產業發展在于精準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會更加注重供需個性化對接,精準服務理應成為新時代老年教育的“應然屬性”和“顯著標簽”。
1.注重教育產品的精益生產
公共服務必須精益生產,即快速應對社會需求市場的變化。當前,老年教育存在“重復生產、供不符求”等現象,造成有效資源浪費、效能低下,制約著老年教育可持續性發展,背離了精準服務的宗旨。建立以老年學習者為主體、以需求為導向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務產品生產體系,分層分類完成各類服務產品的生產與配送,旨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遵照市場營銷學4C?理論(The?Marketing?Theory?of?4Cs),即從老齡群體的需求和欲望(Consumer?wants?and?needs)、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等層面建立包括研發、生產、銷售、配送、反饋等內容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務生產流程體系,實現老年教育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運用,達成“需求與生產同步”。
2.注重技術應用的精準管理
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為包括老年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精準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從而實現了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匹配與無縫對接。注重“互聯網+老年教育”發展理念,形成應用驅動、深度融合的老年教育信息化環境。建立包括老年學習者、公共服務供給者、監督者等信息資源在內的公共服務智慧平臺,以信息技術實現老年教育公共服務的精準化。實行終身教育學分管理,建立老年學習賬戶,推進老年教育學分積累與互認機制建設。建立供需動態監測平臺,進一步暢通供需雙方交流渠道,推動服務數據互聯共享,完善服務資源調配機制,為老齡群體提供信息傳遞、對接信息的共享平臺。
【參考文獻】
[1]葛道凱.從矛盾變化看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走向[J].教育研究,2018,39(12):4—8.
[2]葉忠海,馬麗華.中國老年教育40年:成就、特點和規律性[J].當代繼續教育,2018,36(6):4—8.
[3]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扶持發展老年教育事業的若干意見[J].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17(4):6—10.
[4]胡曉,趙鵬程.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求索,2009(2):160—161.
[5]邵萬亮.教育改革須與社會需求有效接軌[J].現代教育論叢,2007(7):10—14.
[6]程仙平,趙文君,郭耀邦.老齡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的轉型升級:多重理論視角的審視[J].職教論壇,2016(15):60—64.
[7]馬麗華,葉忠海.中國老年教育的嬗變邏輯與未來走向[J].南京社會科學,2018(9):150—156.
[8]McClusy,?H.?Y.?“Education?for?Ageing:?The?Scope?of?the?Field?and?Perspective?for?the?future.”?In?S.M.?GrabowdkiKI&W.?D.?Mason.?Education?for?Ageing.?Syracuse,?N.?Y.:eric?Cleaaringhouse?on?Adult?Education,?1971.
[9]朱曉華.美國老年教育實施狀況探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10]李潔.老年人學習權益保障問題探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2(6):80—82.
[11]程仙平.終身學習權視域下老年教育政策展望[J].職教論壇,2018(11):97—102.
[12]張惠.積極老齡化視域下我國老年教育工作的轉變[J].職教論壇,2017(18):65—69.
[1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35.
[14]張華,張桂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國際經驗比較與啟示[J].當代經濟研究,2018(3):60—65.
[15]盛明科,蔡振華.公共服務需求管理的歷史脈絡與現實邏輯:社會主要矛盾的視角[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5(4):23—32.
[16]胡鞍鋼,程文銀,鄢一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8,55(1):5—16+157.
The?Development?Direction?and?Coping?Strategies?of?Elderly
Education?in?the?Context?of?the?Transformation?of?Major?Social?Contradictions
——Taking?Zhejiang?Province?as?an?Example
CHENG?Xian-ping
(Zhejiang?Community?Education?Guidance?Center,?Hangzhou?310030,?China)
【Abstract】With?the?transformation?of?major?social?contradictions,?it?is?urgent?for?the?elderly?education?to?conform?to?the?diversified?and?individualized?needs?and?expectations?of?the?elderly?for?lifelong?learning.?At?present,?Chinas?elderly?education?plays?an?increasingly?significant?role?in?alleviating?the?aging?problem,?but?it?still?faces?the?dilemma?of?unbalanced?supply?and?demand,?incomplete?support?system?and?insufficient?precision?in?development.?Under?the?background?of?transformation?of?major?social?contradictions,?the?elderly?education?should?follow?the?demands?of?lifelong?learning,?guarantee?elderly?peoples?learning?rights?and?interests,?and?encourage?their?social?participation?as?well.?Therefore,?we?should?be?devoted?to?building?the?public?service?system,?promoting?the?supply-side?structure?reform?and?providing?accurate?service?in?terms?of?elderly?education?while?sticking?to?the?principles?of?widespread?public?benefits,?the?coordination?of?urban?and?rural?area,?as?well?as?the?endogenous?growth.?Only?in?that?case?can?we?solve?the?problems?of?insufficiency?and?unbalance?in?developing?the?elderly?education?and?fulfill?the?mission?of?modern?elderly?education?in?the?new?era.
【Key?words】major?social?contradiction;?elderly?education;?lifelong?learning?demand
(編輯/喬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