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通 徐從富
【摘要】企業新型學徒制作為一種新型的職業教育模式,對于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人員的培養起到了關鍵作用。為了實現對該領域科學、規范的研究,從滿足高質量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企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等三個方面,梳理了企業新型學徒制的發展訴求。比較與現代學徒制的異同點,提出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步驟,包括確定培養任務和培養計劃、培養對象和培訓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及培養協議、實施培養過程、考核鑒定與評價等五方面內容。分析在實施過程中三個方面的困境,并給予解決措施。
【關鍵詞】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9)12-0067-05
【收稿日期】2019-04-20
【基金項目】2015年度杭州市級精品課程“Java語言程序設計”,編號為杭教高師[2015]14號、杭財教會[2015]96號;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增量式隱私保護數據挖掘研究與實踐”,編號為Y201636117
【作者簡介】程舒通(1976—),男,杭州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計算機教育、職業教育;徐從富(1969—),男,浙江開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數據挖掘、數據融合。人社部、財政部在2018年10月12日發文,要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1]國務院在2019年1月24日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職業教育要加大企業社會參與的力度,扶持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舉辦各類職業教育,推動企業新型學徒制的發展。[2]
企業新型學徒制作為一種新興的職教模式,因其企業發揮的主動性高及參與的力度大等特點,拓展了職工培訓的領域及創新了職業培訓模式,迅速得到有關省市及企業的響應和實施。如2018年,江蘇省揚州市率先在全國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18家企業10所培訓院校共同培養新型學徒510人,2019年計劃將再增加500名以上培養量,主要采用創新培訓模式、小班化教學、改善資金補貼等方式激勵企業新型學徒制的發展。[3]2019年3月,珠海市發布了《珠海市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辦法》,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原則,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通過企校合作、工學交替的方式,到2020年,珠海市培養學徒300名左右;從2021年起,每年培養學徒200名左右。[4]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職教概念,其理念來源于德國雙元制,基礎是現代學徒制。目前由于是職業教育領域企業員工培訓的最新模式,發展時間很短,雖然前期已經有現代學徒制的研究,但是在探索與實踐中仍然存在很多的未知因素。在中國知網上查閱文獻,以“企業新型學徒制”為關鍵字查詢,搜索到總文獻量為232篇,主要集中在對政策的解讀以及人才培養過程的探索,由此可見該領域的研究尚處在初始階段。
一、企業新型學徒制的發展訴求
(一)滿足高質量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著高速發展,2003—2007年,GDP連續5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即使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GDP依舊保持著可觀的增長。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占世界經濟比重也從11.4%提高到15%左右,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強有力的經濟實力支撐下,經濟發展從“量變”升華到“質變”。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5]下一階段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實現三個任務: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6]與之相適應的是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勞動者。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2018年技能勞動者超過1.65億人,占就業人員總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萬人,占就業人員總量的6.2%,與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相比,人才缺口很大。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產、運輸和服務等領域崗位一線,熟練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術,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實踐中能夠解決關鍵技術和工藝的操作性難題的人員。[7]目前,該類人才的培養模式主要是三種:職業院校、企業、校企合作等培養模式。無論哪種培養模式,人才的出口還是企業,符合企業的發展需要是人才培養的第一目標,因此人才培養最終回歸到企業培養。企業培養的方式主要有企業內培訓中心培養、以師帶徒、課題研究與攻關、外派研修等,其中絕大部分的企業職員都需要經歷以師帶徒的過程。由此可見企業新型學徒制是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背景下,解決技能勞動者總量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的主要途徑,也是高質量經濟發展的人才保障制度。
(二)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
我國有近14億人口,其中有9億勞動力,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361萬人,同比增加10萬人,這是連續第6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盡管就業工作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就業總量壓力不減。
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出現了單位招工難和個人就業難并存的奇怪現象。招工難主要是我國勞動力供給結構發生了改變,從勞動過剩轉向供給平衡乃至勞動力短缺,特別是當企業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新設備、新工藝的應用,愈發需要高技能的勞動者。隨著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集約化程度日益提高,企業對員工的勞動技能、文化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就導致了文化程度低、技術水平差、勞動力素質低下的務工人員就業困難的問題。要解決就業的結構性矛盾,除了完善薪酬體系、修整考核制度、改善工作環境等措施外,建立合理的培訓體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據企業的發展愿景,制定中長期的人才發展規劃,通過培訓、指導等形式,培養大量的企業新型學徒,適應各個崗位需求。
(三)促進企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我國的職業教育現階段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的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經歷過工作過程導向、企業訂單式、現代學徒制等階段。目前,教育部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三次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涉及的試點單位達到562家。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8]不可否認,現代學徒制在推廣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師資力量薄弱、學徒定位模糊、培養面狹窄等,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企業的積極性欠缺。原因是企業面臨投入與回報不對等的風險,即培養學徒的過程中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一部分學徒在培養期滿后卻選擇新的單位就業。同時現代學徒制工作的主角是學校,企業是配角,由于權力的限制,因此在考核學徒中也難以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要解決這樣的困境,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企業管理權,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企業新型學徒制不僅吸取了傳統學徒制以師代帶徒的優勢,同時融入了現代職業教育的特點,并由政府進行激勵推動,給予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是政府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創新舉措。這是一種企業為主、院校參與,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制度,對學徒的培養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企業新型學徒制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師資實現優勢互補,節約了教育成本,是一種企校“雙贏”模式。隨著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的健全,將會促進校企之間更加緊密地合作,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技術人才,為“中國制造2025”筑牢發展根基。
二、與現代學徒制的異同點
企業新型學徒制與現代學徒制作為兩種學徒制的產物,以企業和學校分別扮演不同分量的角色,在政府的激勵、推動與社會培訓機構的積極參與下,將發揮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作用。
(一)兩者相同點
1.同為學徒制發展的產物
企業新型學徒制和現代學徒制均起源于學徒制,學徒制是一種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以師傅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學徒職業發展的職業技能傳授形式。企業新型學徒制和現代學徒制延續了學徒制的理念,并根據時代的發展做了相應的改革。由原來單一的育人主體變為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推進的育人模式,教育對象由原來的徒弟變為學生和企業員工。
2.注重理論與技能的培養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根據企業的生產標準與工藝,制定學習手冊、崗位實踐手冊、專業英語手冊等學習資料,按照企業的生產過程安排授課進度和授課方式,由行業的師傅傳授崗位技能經驗,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等教育機構(以下簡稱培訓單位)的教師講授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實現產學一體、工學交融的效果。現代學徒制吸收了學徒制的情景學習優勢,結合學校教育的系統、高效、科學、規范的特點,既有實踐能力的培養,又有理論知識的學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課程體系、完整的教學實施方案和評價過程。
3.均有協議約定
在《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中指出,企業要與培訓單位簽訂合作協議約定,包含培訓內容、方式、期限、費用、雙方的責任等;企業與學徒之間也要簽訂培養協議,明確培養的目標、培訓內容與期限、考核辦法等。[9]同樣,現代學徒制也要在學校、企業、學生或家長三方主體之間簽訂協議,包括校企合作整體目標、師資配備、學籍管理、場所及設備提供、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日常教學、崗位培訓等內容。協議的約定明確每一方的權利和義務,確保各方的權益以及教育質量。
4.校企共同參與學徒培養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企業對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人員,按照企業的崗位需求,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目標共同培養學徒。分為訂單培養和短期培訓兩種:訂單培養是按照訂單培養計劃進行前期學制培養,短期培訓是對學徒進行崗位理論和技術能力的培養。
現代學徒制是學校根據行業、企業崗位需求,利用企業的優質教育資源,聘請企業專家作為校外師傅,連同學校的教師組建教學團隊,系統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和考核標準,教育過程中融入企業文化,因此既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科學性和規范性,也體現了企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5.均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管理
企業新型學徒制要結合企業生產和學徒工作生活實際,采取彈性學制,實行學分制管理。彈性學制的好處在于學徒可以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利用業余時間分階段完成學業。既滿足了企業的生產需要,又滿足了學徒的學習需要。學分制管理是以學分計量學習量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企業新型學徒制采用這種管理形式,一來可以系統地考查學徒的學業完成情況,二來可以在職業資格考證中起到監督作用。
現代學徒制也采用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管理等形式,彈性學制可以幫助學校在培養學徒中充分把握學習時間的靈活性,也適合學生的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過程的遷移。學分制管理在現代學徒制中,實現學分互換互認方式,避免了重復培養,同時納入國家學分銀行,讓終身學習成為現實,體現以學習者為本的理念。[10]
(二)兩者不同點
1.辦學的主體不同
企業新型學徒制的辦學主體是企業,培訓單位屬于參與單位,因此人才的培養目標、任務由企業確定,培養時間要根據企業生產需要來安排,培養的過程由企業和培訓單位分別實施。企業培養主要是師傅帶徒的方式,培訓單位完成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方式。
現代學徒制的辦學主體是學校,企業屬于參與單位,學校根據區域經濟規劃與產業發展,結合專業的走勢與學生定位,選擇具備一定規模且有意向的企業共同培養學生,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學校承擔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企業承擔崗位技能訓練。
2.學徒來源及享受待遇不同
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學徒來源是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人員,因此屬于企業聘用員工,按照《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文件規定,企業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支付工資,國家給予企業培訓補貼。除了薪資外,學徒在培訓期間,應當享受五險一金等社會保障福利及其他福利待遇。
現代學徒制的學徒來源是學生,因此兼有學徒和學生的雙重角色。按照常規的學校與企業簽訂的協議,在半年時間的學徒中,合作企業會給一定生活補貼和小福利;最后半年頂崗實習享受相當于正式員工的工資;畢業后,如果正式錄用為員工,第一年就享受正式員工待遇。但在學徒培養期間,社會保障福利還是按照在校學生的標準享受。
三、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步驟
(一)確定培養任務及培養計劃
由人事部門會同生產管理、制造、品質管理、技術研發等部門成立相應的組織結構,梳理企業的發展現狀,規劃企業的發展前景,提出崗位的人員缺口、對應的任務以及崗位職責,確定培養任務及培養計劃。培養任務主要是指通過培養能掌握由工作任務所對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與崗位能力。培養計劃具體包括培養的目標、配套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及等級、培養的方案(包含培訓的內容、主要方式及時間、場所的安排)、考核鑒定方案及培養成果評價等內容。
(二)確定培養對象及培訓單位
培養的對象就是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人員,通過崗位能力與員工的現狀進行分析對比,篩選出適應崗位發展需要的人員作為培養對象。培訓單位要承擔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培養任務,因此要考察培訓單位的工作能力與責任心,培訓單位對培訓任務要有明確的認識與理解,把握培訓操作過程,具備職業資格證書考證指導的能力。
(三)簽訂合作協議及培養協議
為確保學徒的培訓權益,企業要與培訓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協議的內容包括師資配備、培訓方式、內容、期限、費用的支付、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等。并根據合作協議,企業要與學徒簽訂培養協議,明確企業所承擔的職責與學徒的權利義務,具體內容包括培訓的目標、培訓的方式與內容、培訓的期限、考核標準、學徒應當完成的工作任務及遵循的規章制度、培訓期間享受的待遇及人身安全保障。
(四)實施培養過程
培養過程是企業和培訓單位共同完成的,由于培養內容與培養場合的不同,因此企業要與培訓單位協商好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崗位技能的銜接,企業生產環境與培訓單位提供技能訓練環境的對應設備和工藝、流程等。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訓,要保持和崗位技能培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兩種培訓的過渡要體現平滑性和自然性。
培養的過程要注重方式的選擇,關注學徒的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采用演示、引導、糾正等方式訓練學徒的實踐技能,培養“工匠精神”,培養學徒對職業的熱愛與對生產技術的刻苦鉆研精神。
(五)考核鑒定與評價
對學徒的考核鑒定,可以由企業組織相關權威機構或者職業資格認定機構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合格者頒發資格證書。
對最終的成果,通過建立科學評價體系,設計系統、完整、動態的績效方案,完善評估的實施程序(階段性監測和終結性評估反饋相一致),最終得到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結果。
四、實施過程中的困境及解決措施
(一)學徒培訓的投入加重企業負擔
學徒工資、培訓費用、導師帶徒津貼及內部培訓費用由企業負責。其中培訓費用在政策范圍內由政府財政對每個學徒每年給予原則上不低于4?000元的補貼,[11]具體標準參照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指數等。這塊費用由企業先行墊付,而后根據培訓的情況由政府進行結算。由此可見,企業在前期需要承擔學徒培訓的所有支出,加重了企業的財務負擔。
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補貼投入,補貼的標準不能僅僅依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及財政部門進行設定,需要吸納企業、培訓單位的意見,根據具體的投入情況,進行補發結算。另一方面,考慮到從產生費用到補發的周期較長,不利于企業的生產投入,因此可以改變補發的形式,例如當年產生的培訓費用采用稅費減免的政策,包括學徒的社會保障費用。
(二)企業和培訓單位實施經驗欠缺
部分企業缺乏系統化的培養體系,針對人才的缺口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教育經驗不足。企業只清楚人才需求,對于需求的分析以及具體的人才培養實施過程,就顯得較為模糊或者模棱兩可。企業內部承擔培訓任務的工程技術人員(簡稱企業培訓講師),也有可能前期沒有任何培訓經驗,講述表達、授課方式與技巧存在著不足,影響了培訓效果。培訓單位中的技工院校、職業院校的培訓教師教學經驗來源于對在校學生的教學,對企業職工的具體學習情況和接受程度把握不準,培訓的針對性差,直接影響企業職工的學習熱情。
要改變這三種實施經驗欠缺的問題,要做到三方面的工作:其一,企業教育培訓管理者自身要加強教育領域的研究和學習,特別是職工教育的內容,要明確培訓的方向,結合工作要點設置培訓內容,特別是要防止培訓內容出現與具體的工作脫節、形式僵化等問題,合理地安排職工的工作與學習時間,調動職工的培訓熱情。其二,企業培訓講師來源于企業一線的優秀技術人員,一方面要仔細研究培訓內容,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將書面化的培訓內容轉化為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另一方面要善于與培訓職工溝通,及時發現培訓中的難點并予以解決,探索職工能接受的培訓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其三,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在培訓工作開展之前,先要全面了解培訓職工的整體情況,與企業培訓管理者溝通培訓的目標與方式,與企業培訓講師溝通前后內容的銜接。在培訓過程中,分階段總結培訓過程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案,從科學的教育觀出發關懷企業職工的成長。
(三)缺乏專業組織機構的監督與管理
通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文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企業新型學徒制的主要內容以及相關政策體系進行了詳盡的描述,但是作為試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組織機構的監督與管理,《方案》并未提及,這就帶來了形式主義的隱患。培訓單位是否有效地開展培訓工作,培訓質量是否達到企業要求等,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督與管理,培訓單位將缺失工作的職責與義務。
可以參照西方學徒制的內容,如在學徒的考核與鑒定中,行業協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學徒的成績由行業協會組織考試委員會根據考核情況進行判定,并決定是否頒發職業資格證書。我國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中,政府應當盡快建立專業組織機構,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與培訓機構進行分離,全面監管試點工作的培訓過程與培訓質量。同時,專業組織機構也要在企業、培訓單位、學徒等主體之間起到協調作用,發揮每個主體的創新能動性,完善工作框架與操作內容,健全績效評估機制。
五、結束語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以企業為主導,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各類培訓機構、培訓中心協同參與的一種人才培養新模式。這對于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人才起到了促進作用。人社部和財政部明確發文指出,到2020年底,要培養50萬以上的企業新型學徒,從2021年起,力爭每年培訓學徒50萬人左右。可以預見,在現代職業教育中,企業新型學徒制將作為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勢必對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9][1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人社部發[2018]66號)[Z].2018.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Z].2019.
[3]江蘇省人民政府.揚州市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實現校企合作共贏[EB/OL].(2019-3-7)[2019-3-23].http://www.js.gov.cn/art/2019/3/7/art_46502_8257987.html.
[4]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珠海市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辦法》發布,計劃到明年培養學徒約300名[EB/OL].(2019-3-13)[2019-3-23].http://www.zhrsj.gov.cn/zhengwu/zhdt/201903/t20190313_52081387.html.
[5]人民網.如何理解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聚焦十九大報告·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EB/OL].(2017-10-31)[2019-4-1].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7/1031/c1004-29617524.html.
[6]人民網.中國經濟如何跨越發展階段轉換關口[EB/OL].(2017-12-10)[2019-4-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10/c40531-29696728.html.
[7]陳華升.W國有礦山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5.
[8]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Z].2014.
[10]程舒通,徐從富.我國現代學徒制之研究進展[J].成人教育,2019(3):53—58.
Research?on?the?New?Apprenticeship?System?of?Enterprises
CHENG?Shu-tong1,2,?XU?Cong-fu1
(1.College?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7;
2.School?of?Information?Engineering,?Hangzhou?Polytechnic,?Hangzhou?311402,?China)
【Abstract】As?a?new?type?of?vocational?education?mode,?the?new?apprenticeship?system?of?enterprises?plays?a?key?role?in?the?training?of?new?recruits?and?transferred?personnel.?In?order?to?achieve?scientific?and?normative?research?in?this?field,?the?development?demands?of?the?new?apprenticeship?system?of?enterprises?are?sorted?out?from?three?aspects:?meeting?the?needs?of?high-quality?economic?development?for?talents,?solving?the?structural?contradictions?in?employment,?and?promoting?the?subjective?initiative?of?enterprises.?Comparing?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with?modern?apprenticeship?system,?this?paper?puts?forward?the?steps?to?implement?the?new?apprenticeship?system?of?enterprises,?including?determining?training?tasks?and?training?plans,?training?objects?and?training?units,?signing?cooperation?agreements?and?training?agreements,?implementing?training?process,?assessment,?appraisal?and?evaluation.?This?paper?also?analyses?the?predicament?of?three?main?aspects?in?the?process?of?implementation?and?gives?some?solutions.
【Key?words】new?apprenticeship?system?of?enterprises;?modern?apprenticeship;?personnel?training;?vocational?education
(編輯/徐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