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強、資源實用性不強、教與學契合不緊密以及特色不明顯等問題。為促進APP的有效應用,應加大普及力度,加強資源實用性建設,增強教與學互動,辦出專業水準和特色。
【關鍵詞】繼續教育;APP;進展;問題;改進
【中圖分類號】G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9)12-0078-04
【收稿日期】2019-09-24
【基金項目】2018年度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互聯網+背景下河南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為182400410032;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人才爭奪戰背景下河南省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育研究”,項目編號為2018B355;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心理素質教育的實踐探索”,項目編號為2016GGJS-234
【作者簡介】溫娟娟(1981—),女,河南項城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縮寫,意指手機應用軟件或移動客戶端。近年來APP在繼續教育中的應用日益普及,繼續教育APP主要是指成人院校或培訓機構開發的學歷繼續教育、成人職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老年教育和社區教育等有關繼續教育的智能手機或平板應用軟件。在當前和未來的繼續教育中,APP作為資源共享、教學、服務和學習一體化在線教學模式,逐步成為移動教學的新方式,并受到廣泛的關注。
一、繼續教育APP應用進展
1.國家政策強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改革日益深化
在以信息化促進教育技術化的變革過程中,國家日益重視信息化的推廣、普及和運用問題。國務院2017年頒發的《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智能教育”概念,強調構建智能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開發在線學習教育平臺,向學習者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教育部2012年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0—2020年》、2016年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018年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文件強調信息化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價值和應用,要求促進教育教學和移動技術的深度融合,促進傳統教育教學改革。教育、教學和管理的信息化已經成為成人院校和教師面對的重要課題。
2.學者積極關注,研究成果逐漸增多
碎片化學習和移動學習的緊密融合使APP學習成為普通成人的普遍選擇。APP教學當前處于興起期,學者對它的關注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增多,對其研究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目前APP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建構、實踐總結和效果檢驗等方面。一些學者探討了APP教學的特點、功能、優勢和缺點,理論上建構了APP教學的模式體系;[1]一些學者調研了APP教學現狀和學習現狀,討論了加強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建設的舉措;[2]一些學者嘗試通過實驗研究方法檢驗APP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探討了APP教學質量問題。
3.成人院校開始重視,推廣力度逐步加大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APP教學已經引起許多成人院校的關注和重視,正逐步將其應用于學歷繼續教育、非學歷教育、崗位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許多成人院校開始加大APP教學資源的開發、強化APP輔助教學、完善APP信息化教學管理,以及時、便捷、靈活的APP教學模式拓展生源市場、提高教學質量和緩解學員工學矛盾。一些成人院校或聯合其他成人院校、或聯合網絡教育技術企業等,共同組建或行業性、或地方性、或共同體的APP教學平臺,完善課程學習、作業練習、模擬考試、遠程考試、教務管理、課程互認和學分積累等功能。
4.應用效果良好,學員反響強烈
相比于傳統的面授教學和網絡教學,成人學員對APP教學普及的呼聲更高,反響更為強烈。作為互聯網時代實現移動與泛在學習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尤其適合成人學員非正式學習認知與發展需求。成人學員由于工作、學習、生活和社交的需要,上網成為日常行為,移動學習成為成人學員學習的新風尚,APP學習成為成人學員學習的新動向。由于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的制約,成人學員難以騰出整段時間來系統學習,而APP學習具有碎片化、個性化和時時可學、處處能學的特點,較好地滿足了成人學員的碎片化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多媒體學習的現實需求,較好地解決工學矛盾,因而成人學員希望成人院校增加APP學習資源、優化APP學習進程、實現信息化教務管理。
二、繼續教育APP應用問題
1.推廣意識不強,普及程度不高
APP的引入對成人院校的辦學觀念有著更高的要求,若不能及時解決觀念問題,那么APP應用推進就較為困難。一些成人院校缺乏前瞻意識,教育技術人才儲備不足,教育技術應用意識不強,仍然固守課堂教學、面授輔導等傳統教學形式,仍然意識不到網絡教學和移動學習的重要性。支持服務能力建設一直是一些成人院校辦學的弱項,寥寥無幾的辦學經費無法完善網絡教學平臺和開發APP資源,無法為網絡助學提供基礎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在成人學員需要移動學習和APP學習的發展趨勢下,一些成人院校無意、無力,也沒有能力加強APP技術開發、資源開發和科學管理。
2.資源實用性不強,共建共享進程緩慢
粗制濫造是目前一些繼續教育APP學習資源制作的共性問題,學習資源整體上相對匱乏,學習資源的種類、數量和質量難以滿足學員的學習訴求。一些成人院校只是將紙質的教案簡單地轉換為電子版形式,或將錄制的專家講座、課堂實錄等整理成APP形式,這種低層次加工而成的教學資源自然難以滿足學員的學習要求。一些成人院校開發的APP學習功能不齊全,缺少必要的功能,缺少基本的學習支持服務模塊。目前各成人院校之間的共建共享意識和合作建設力度仍然不能滿足APP教學資源開發的現實需求,一些院校各自組建開發隊伍、設計開發計劃、推進開發進程,因人力、財力的限制而導致各自開發的教學資源質量低下,精品資源、品牌資源少,同質化、重復建設比較嚴重。
3.教與學契合不緊密,互動不足
一些學員不能熟練地使用電腦和手機,對APP學習技能陌生,難以進行正常的APP學習。一些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差,難以勝任基于APP的教學、輔導和學員管理等工作。一些成人院校雖然意識到網絡教學的重要性,然而僅僅把教學內容改造成網絡課程,相應的遠程教學、輔導咨詢和遠程考核難以有效開展,對學員的學習、作業和疑惑難以進行及時的互動。盡管一些APP設計了論壇交互模塊,然而,成人學員的許多互動交流僅僅局限于在論壇中發布帖子或評論帖子,缺少動態的雙向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和廣度。
4.制約因素考慮不周,特色不明顯
因技術問題,APP軟件良莠不齊,一些APP軟件的操作性難以得到學員認可,平臺界面功能不全、系統穩定性差、更新速度緩慢等因素影響了學員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因能力問題,一些APP的課程設置、項目規劃、教學資源、數字課件、遠程考核、學習考核等環節抄襲、剽竊、借用、模仿其他院校APP的內容過多過濫,而院校自身的優質教師資源、優質課程資源和優質教學資源等特色和優勢難以體現。
三、新時代繼續教育APP應用的改進策略
1.加大普及力度,擴大受益群體
教育技術創新是成人院校繼續教育發展的重大戰略。費時、費力、成本高,是一些成人院校設計、開發和建設APP的主要顧慮之一。在同業同行都在依靠信息化贏得改革先機的時候,成人院校只有樹立信息化的發展觀念,理順信息化的發展思路,采取信息化的發展措施,才能緊跟信息化時代并立足信息化改革前沿。
近年來,成人院校和培訓機構加大了APP設計、開發和建設力度。一些成人高校開發了電腦端、手機端等網絡教學平臺,許多試點高校網絡學院和一些網絡教育條件豐厚的高校繼續教育學院相繼推出了本校高等繼續教育云課堂APP,構建了涵蓋注冊、教學、考試、班級管理、畢業等方面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如: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推出廣州繼續教育云課堂APP,面向中小學教師群體,提供移動教學培訓、繼續教育、移動教務管理等功能;上海市徐匯區社區學院推出社區教育主題APP“匯課”,主打精品微課、系列教材、體驗課程、教研活動、匯聚一堂、匯志匯學六大模塊,展示全方位多形式的社區教育資源。一些企業或公司開發了教育培訓類APP,如,鐵路云教育APP是安徽和訊軌道交通應用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鐵路職工學習平臺,用戶可以在手機上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教材、作業練習、模擬考試、錯題更正和遠程考試。
深入挖掘成人學員學習需求,精心設計APP產品性能。近年來成人學員年輕化趨勢明顯,屬于互聯網的原住民,日均上網時間長,相對于電腦端學習而言,特別喜歡手機端學習。因此,成人院校應開發“內容豐富實用、產品體驗良好、專業兼顧娛樂”的手機APP,優化APP的功能設置、界面風格和收費方式,以滿足年輕成人學員群體的新型學習方式,提高年輕成人學員群體的APP使用黏性。
繼續教育APP設計應堅持針對性、教育性、一致性、交互性、情感性、激勵性和個性化等原則,即目標用戶定位準確,學習內容權威,設計風格符合目標用戶的需求,互動參與度高,愉悅的心情使學習輕松無壓力,激發學習動力,滿足我的私人課堂等要求。[3]當前繼續教育APP開發模式主要有原生應用、網頁式應用、混合式應用和類原生應用等類型,成人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當的開發模式。[4]APP應用于繼續教育教學,給繼續教育帶來了師生交互方式、內容呈現方式和學習閱讀方式的挑戰,要妥善處理中心與邊緣、“有語”與“無語”、現實與虛擬、“讀紙”與“讀屏”等四對關系。[5]
2.加強資源建設,增強資源的實效性
大力開發符合成人學員學習需求的、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與目的性的教學資源。成人學員的學習是基于問題或生活的,對學習資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要求很高。APP資源開發應堅持能力為本的開發原則,統籌協調基于崗位能力的開發模式、基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的開發模式和基于角色的開發模式。[6]APP學習資源開發應注重學習與工作、生活的聯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學科性、理論性教學內容轉變為基于問題的具有實踐性、技能性、創造性的教學內容。APP學習資源開發應在必要的基礎的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實用性強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現代管理等教學內容,應強調職業道德、崗位技能、實踐技能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育。[7]APP學習資源不是紙質教材的簡單數字化,而是深度融合教育技術而形成的包括課程、作業、測驗、虛擬實驗、考試等在內的教學資源,是符合碎片化學習規律的微資源、MOOC資源。
共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是信息化時代資源建設的基本原則,合作和聯盟是APP教學資源開發和應用的重要推手。一些能夠體現本校特色的優勢資源,應獨立開發,學校在自主開發APP資源時應組織本校APP開發教師隊伍,結合本校自身特色,開發出適合成人學員學習需要的理論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形成成人學員群體認可的資源庫。而對于一些通識課程和一般學科課程等大部分資源應采取聯合開發、購買租賃等方式建設,有目的地選擇質量高、理念新穎、知識前沿的APP課程,同時應考慮引入課程與本校課程在繼續教育針對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適切程度。[8]成人院校也可以借助北京奧鵬文化傳媒、北京聯大時代網絡、弘成科技發展等公司相對豐厚的技術優勢、資源優勢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將技術支撐、公共課資源建設和部分學習支持服務委托給公司運營。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加強了精品課程的建設力度,成人院校可以以會員的方式享受數字化資源。院校之間、同行業內部、一定區域內的院校可以組建各種形式的資源建設聯盟,構建繼續教育資源庫和服務平臺。
3.強化教與學互動,契合學員學習需求
師生信息素養提高是教與學互動的基礎。由于部分學員信息技術素養較差,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和APP,因此,應首先培訓學員學會熟練地使用電腦和手機,熟練掌握APP的下載、安裝以及基于APP的學習程序和技巧。教師應具備基于APP的課程制作能力、在線教學和混合教學的能力、使用軟件的能力、使用網絡工具的能力,并具有使用的經驗。這種能力的提升,既需要師生自身根據個人能力和愿望去主動學習和主動提高,也需要成人院校對師生進行APP制作、教學應用等方面的系統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