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化的重要性,時我國水污染及水生態破壞的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化方法進行了總結和研究,以期為各方法在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水環境,價值量化
中圖分類號:X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22-0097-03
1 引言
由于我國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管理和技術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在一些生態環境損害訴訟案件中,難以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鑒定評估,生態環境的修復也因此受到影響[1~4]。2015年我國出臺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中辦發[2015]57號)[5],20152017年為逐步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進行試點,形成相應的鑒定評估管理與技術體系[6,7]。2017年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以加快在全國范圍內構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8,9]。環保部先后發布了《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總綱》《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損害調查》[10]《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土壤與地下水》[11]。由于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化涉及的內容與方法較為復雜,從工作實際出發,科學、合理、靈活地使用這些技術方法,成為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所探索和努力的方向[12,13]。
2 常用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化評估方法
歐美發達國家多年來形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的技術方法。其中,美國的FIELDS和NRDAM模型[14],英國的CLEA2002模型,以及歐盟的REMEDE模型等較為成熟[15,16]。
相比國外我國在該領域仍處于探索階段[3,17]。學術上,如唐小晴[18]以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件為例,對其導致的環境損害進行評估的方法進行了研究,構建了小型突發性水環境污染的環境損害評估模型。鄭鵬凱等[19]采用國際常用的環境資源等價分析法,評估了研究區突發性水污染的生境損害。李海杰等[20,21]對廢酸和廢油污染場地的修復費用進行了評估。生態環境損害的量化近年來得到廣泛認可,其中的資源等值分析法因原理清晰、參數較少,且在應用中相對簡便,與其它方法比具有相對明顯的優勢[22]。同時適用范圍較為廣泛,通過各項指標數據對水資源進行價值量化結果較為準確。此外,其評估思路將損害價值量化的側重點從對損害的賠償和貨幣量化轉向了恢復受損生態環境的成本,改變了原有損害評估中相關環節和方法的順序[6,22]。可見,該方法的突出優點在于通過將賠償放在恢復措施成本而非服務損害的貨幣價值上,從而弱化了貨幣索賠的投機和懲罰性,生態環境恢復的資金籌集和索賠時間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卿習。
我國《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總綱》的出臺[10],表明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已逐步成為我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陽]。環境損害價值量化作為開展上述工作的核心內容,成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中的重要技術支撐[25]。由于環境介質和生態系統類型多樣,且損害價值量化還需考慮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加之上述因素在不同區域的差異對損害價值量化的影響,故明確不同方法的適用條件,對進一步提高方法的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3 水污染事件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化方法
近年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的涉及水生態環境損害量化方法的標準規范。如2011年頒布的《環境污染損害數額計算推薦方法(第Ⅰ版)》[26],2014年頒布的《環境污染損害數額計算推薦方法(第Ⅱ版》)[27]《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環境損害評估推薦方法》[26],2016年頒布的《農業環境污染損害鑒定技術導則(NY/T 3025-2016)》。2018年頒布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土壤與地下水》(環辦法規[2018]46號)[11]在“土壤與地下水損害恢復”中規定:損害情況發生后,如果土壤與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濃度在兩周內恢復至基線水平,生物種類和豐度及其生態服務功能未觀測到明顯改變,參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環境損害評估推薦方法》(環發[2014]118號)中的方法和要求進行污染清除和控制等實際費用的統計計算。并在補償性恢復方案和補充性恢復方案中明確了替代等值分析法、環境價值法等多種方法的適用條件。上述內容對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也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福建省于2017年頒布了《地表水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方法(DB35/T 1726-2017》)[24,28]標準,規定:“如果地表水環境已在兩周內自然恢復,或受損的地表水環境不能通過恢復工程完全恢復的,或實施恢復工程的成本遠大于預期收益,則可采用虛擬治理成本法來計算地表水環境損害價值,否則應采用地表水環境恢復成本法計算地表水環境損害價值”;并相應給出了計算方法。其中,虛擬治理成本法可優先按收費標準法,其次實際調查法或參考治理費用法獲得單位治理成本(c);然后,結合廢水量計算得到虛擬治理成本(Ed);最后,將上述虛擬治理成本乘以環境功能敏感系數(S>和環境損害調整系數(R),得到虛擬治理成本法計算的環境損害價值。環境功能敏感系數(S)對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環境損害評估推薦方法》中的附表F-1,利用虛擬治理成本法確定生態環境損害數額的原則,即1.5~8倍以上。可見,該標準在虛擬治理成本計算中增加了環境損害調整系數(R),該系數取值與導致環境損害污染物的危害性、損害所持續的時間,以及對地表水環境損害的影響程度有關,其取值范圍為1.0≤R≤1.3。此外,涉及飲用水水源地時,將飲用水水源地供水損失費用作為期間損害。
我國學者對水污染事故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研究進行了眾多研究,并相應提出建議與應對措施。李婧等[29]在對河南省商丘市大沙河砷污染事件的損害量化中,采用影子價格法對水資源損失進行了量化,并采用虛擬治理成本法對污染修復費用進行了量化。鮮思淑等[30]對某柴油罐車側翻事件的突發水污染事件的環境損害的評估中,從水質恢復成本和水資源損失費用兩部分評估了該事件導致的水庫地表水污染損失,前者采用了應急處置過程的直接處置費用進行量化,后者采用了影子價格法。蔡鋒等[31]在對某減水劑泄漏事件導致的江水污染的生態環境損害量化中,采用模擬治理方式計算了混合廢水的虛擬治理成本并驗證了其有效性,進而采用虛擬治理成本法計算得到了生態環境損害量化數額。王儉等[32]針對某柴油罐車側翻造成的河流污染的水資源損失評估中,對比了影子價格法、虛擬治理成本法和排污收費法3種方法評價的水資源損失,并對3種方法的適用性進行了探討。王儉等[33]指出虛擬治理成本法除了明確兩周內恢復至基線水平這一適用條件外,還應重點確定污染物排放量和單位虛擬治理成本,而后者是影響損害量化準確性的關鍵。
4 結語
由于不同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行為的性質和持續時間也不同,加之受損生態環境的復雜多樣化,故其損害價值量化的內容與方法也較為復雜。我國通過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改革試點工作,出臺的一系列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逐步規范了我國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工作。我國學者也就如何科學、靈活地運用這些技術方法進行了探索。各地可結合區域水環境特征與生態系統類型,在綜合考慮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探索差異化的水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化方法,進而提高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張梓太,李晨光.關于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立法的幾個問題[J].南京社會科學,2018(3):94~99.
[2]齊霽,於方.環境損害賠償“行路難”,難在評估[J].中華環境,2014(10):60~61.
[3]趙書晗,高庚申,毛金群,等.某鋁土礦區廢水排放污染事件環境損害鑒定評估[J].環保科技,2019,25(3):55~60.
[4]黃婷鈺.淺析我國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機制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J].商,2016(25):242.
[5]國務院辦公廳.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中辦發[2015]57號[R].北京:國務院辦公廳,2015.
[6]時唯偉,徐毅,呂鈴鑰,等.山東省環境生態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探索[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9,44(2):116~120.
[7]李靜,任以偉,李勇志,等.油污滲漏水污染事件的生態環境損害調查指標體系初探[J].三峽生態環境監測,2018,3(4):59~66.
[8]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R].北京:國務院辦公廳,2017.
[9]佚名.高層信息[J].中國環境管理,2018(1):5.
[10]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總綱》和《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損害調查》的通知[R].北京: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6.
[11]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土壤與地下水(環辦法規[2018]46號)[R].北京: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18.
[12]於方,張衍桑,趙丹,等.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研究綜述[J].中國司法鑒定,2017(5):18~29.
[13]高吉喜,韓永偉.關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思考與建議[J].環境保護,2016,44(2):30~34.
[14]Reed M,French D.A transportable system of models for naturalresource damage assessment[J].Environmental Software,1992,7(4):191~201.
[15]宋宇.國外環境污染損害評估模式借鑒與啟示[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4(4):61~64.
[16]張紅振,曹東,於方,等.環境損害評估:國際制度及對中國的啟示[J].環境科學,2013,34(5):1653~1666.
[17]曹東,齊霽.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問題及破解路徑[J].環境保護,2014(17):45~47.
[18]唐小晴.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件的環境損害評估方法與應用[D].北京:清華大學,2012.
[19]鄭鵬凱,張天柱.等價分析法在環境污染損害評估中的應用與分析[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3):177~182.
[20]龔春明.環境污染損害評估方法初探——以某廢油污染場地為例[J].環保科技,2014(5):26~28,64.
[21]李海杰.環境污染損害鑒定案例分析與思考[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5):81~83.
[22]牛坤玉,於方,張紅振,等.自然資源損害評估在美國:法律、程序以及評估思路[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3):345~348.
[23]查子軒,呂引生.淺析企業突發環境污染事件與環境損害賠償[J].中國環保產業,2019(4):65~69.
[24]王萍萍,陳璋琪,洪小琴,等.地表水環境損害價值量化方法探討[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43(1):54~56.
[25]王萍萍,洪小琴.虛擬治理成本法在地表水環境損害評估中的應用與分析[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3):92~94.
[26]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環境損害評估推薦方法》的通知(環辦[2014]118號)[R].北京: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4.
[27]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推薦方法[S].2版.北京: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2014.
[28]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地表水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方法[R].福州: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7.
[29]李婧,韓振超,榮紹輝.環境污染事故損害經濟評估案例分析[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3,39(12):10~12.
[30]鮮思淑,蔡鋒,陳剛才,等.突發水污染事件環境損害評估初探:以某柴油罐車側翻事件為例[J].環境保護前沿,2015,5(2):1~10.
[31]蔡鋒,陳剛才,彭楓,等.基于虛擬治理成本法的生態環境損害量化評估[J].環境工程學報,2015,9(9):4217~4222.
[32]王儉,趙士波,李新宇,等.突發性水污染事件中水資源損失評估方法應用與比較[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6,39(3):200~204.
[33]王儉,李斗果,潘雪婧,等.仲辛醇泄漏突發水污染事件環境損害評估研究.工業安全與環保,2018,44(2):77~81.
收稿日期:2019-09-25
作者簡介:楊佳(1986-),女,研究方向為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及環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