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河南省鄭州市頸肩腰腿痛醫院,河南 鄭州450005)
頸肩腰腿痛是臨床常見的綜合征,包括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腰骸關節扭傷、骸骼關節扭傷、梨狀肌綜合征等,好發于中老年人群及長期久坐者,主要表現為頸椎、肩部、腰部等產生腫脹與疼痛感,患者運動受阻。近年來,本病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本病臨床主要分為急性頸肩腰腿痛和慢性頸肩腰腿痛,急性頸肩腰腿痛以疼痛突然發生且劇烈為典型表現[1];慢性頸肩腰腿痛以疼痛持續發生,程度較輕,或時重時輕為主。本病發病具有隱匿性,臨床表現缺乏典型性,短時間內能自行緩解,后期易被患者忽略,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本文探討除痹湯熏洗結合針刺治療頸肩腰腿痛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鄭州市頸肩腰腿痛醫院就診的80例頸肩腰腿痛患者,按照住院號尾數單雙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47.63±4.62)歲;平均病程(2.57±0.27)年。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47.56±4.71)歲;平均病程(2.63±0.2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符合頸肩腰腿痛診斷標準者[2];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病歷資料完整者;無其他臟器或系統病變者。
1.3 排除標準 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有精神意識障礙者;中途退出、轉院者或不愿加入本次研究且不予合作者[3]。
2.1 對照組 給予針刺治療。選取曲池、陽溪、合谷等穴,對其進行常規針刺,腰椎間盤突出者加刺委中、環跳、承扶、腎俞等穴,伴有腎虛、風寒邪濕者加刺命門穴。采用75%的酒精棉球對針刺部位皮膚進行消毒后,選擇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提供的0.25 mm×40 mm華佗牌一次性無菌毫針,給予雙手進針法直刺20~30 mm,進針后捻轉各穴施以平補平瀉法,以患者感到局部酸脹、醫者手下沉緊為度。得氣后靜留針20 min,每周5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4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除痹湯熏洗治療。處方:豨薟草、艾葉、伸筋草各20 g,秦艽、姜黃各15 g,劉寄奴、薏苡仁各12 g,三棱、月季花、透骨草、防風、大血藤、蘇木各10 g,甘草片6 g。將上述中藥裝入布袋中,扎緊袋口,置于5 000 m L水中浸泡6 h,煮沸。將熱敷墊投入藥液中煮10 min,當熱敷墊和藥液溫度下降至35~40℃時,擦洗患處并熏蒸20~30 min,每日1~2次。若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過敏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并予以處理。治療4周。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4]。顯效:關節功能正常,臨床體征基本消失;有效:關節功能提升,部分體征消失;無效:關節功能及其體征無變化,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采用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5]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功能情況,總分100分,關節功能與分數呈正相關。③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情況,總分10分,患者疼痛程度與分值成正相關。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4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頸肩腰腿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Lysholm膝關節評分、VAS評分比較 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Lysholm膝關節評分、VAS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頸肩腰腿痛患者Lysholm膝關節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頸肩腰腿痛患者Lysholm膝關節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Lysholm膝關節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7.45±2.42 3.64±0.45△▲84.64±9.45 72.64±7.12△▲對照組 40 7.54±2.64 5.67±0.67△ 85.24±9.64 54.26±6.45△
頸肩腰腿痛主要表現為頸椎椎間盤突出、肩周炎、腰肌勞損、頸椎病等疾病癥狀,主要以關節活動受限為輔、局部疼痛為主,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根據中醫對頸肩腰腿痛的分型,一般可分為虛、實兩類,虛者分為肝腎虧虛型和氣血兩虧型,實者分為血瘀型、寒濕型和濕熱型。針灸治療能激發經氣,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鎮痛目的[6],但僅用針灸往往無法達到臨床預期效果。王立恒等[7]研究顯示,在針灸基礎上給予中藥熏蒸能顯著改善頸肩腰腿痛患者臨床癥狀,總有效率達97.0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VAS評分、Lysholm膝關節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其原因在于中藥熏蒸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溫經散寒等功效,可改善頸部和腰部的血液循環,消炎殺菌,還能加快關節組織的修復和生長,從而增加纖維結締組織的彈性,恢復關節功能[8]。除痹湯中的豨薟草、伸筋草、艾葉、秦艽、三棱、姜黃、蘇木、月季花、透骨草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薏苡仁、劉寄奴、透骨草利水消腫。
綜上所述,除痹湯熏洗結合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能疏通關節脈絡,祛寒助陽,有利于減輕患處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