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梅
(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人民醫院,山西 呂梁032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前往往有病程較長的冠心病病史,且病情控制欠佳,導致機體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甚至中斷,引起相應部位的心肌出現壞死[1]?;颊甙l病后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胸痛癥狀,部分患者有放射性疼痛,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因此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斷及治療要盡早進行。本次研究主要觀察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文水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2~74歲,平均(59.68±3.16)歲;病程0.5~9 h,平均(4.62±2.06)h。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40~73歲,平均(60.11±3.02)歲;病程0.5~11 h,平均(5.39±1.94)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診斷標標準[2]:心臟標志物增高或增高后降低,至少有1次數值超過參考值上限,且具備以下4項中的任何1項。①心肌缺血臨床癥狀;②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變化及ST段抬高或左束支傳導阻滯;③心電圖顯示病理性Q波;④影像檢查顯示新的心肌活力喪失或區域性室壁運動異常。
1.3 納入標準 首次出現心肌梗死;胸痛持續時間不短于30 min,含服硝酸甘油胸痛無法得到緩解;發病至溶栓治療的時間不超過11 h;心電圖顯示不少于2個相鄰胸前導聯ST段抬高,且胸導聯≥0.2 m V,肢體導聯≥0.1 m V;無溶栓治療相關禁忌證;患者發病后在接受本次治療前未采取任何救治措施;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存在禁忌證者;精神異?;虼嬖趪乐販贤ㄕ系K而無法配合本次研究者;患有惡性疾病,預期壽命低于1年者;在接受本次治療前3個月內有過出血或存在出血傾向者[3-4]。
兩組患者在入院接受溶栓治療前均給予吸氧、鎮靜處理,加強生命體征監護,保持臥床休息,及時建立靜脈通路。給予患者30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及300 mg氯吡格雷口服;同時靜脈推注5 000 U低分子肝素鈉[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59]。溶栓治療開始后于腹壁皮下注射6 000 U低分子肝素鈉,每隔12 h注射一次,連續給藥5~7 d。
2.1 對照組 將注射用阿替普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國藥準字S20110052)15 m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10 m L中,在30 min內靜脈推注完畢;再將85 mg阿替普酶溶在0.9%氯化鈉注射液中,在90 min內靜脈滴注完畢。
2.2 觀察組 將注射用瑞替普酶(北京愛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30095)18 m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10 m L中,靜脈推注,時間為1~2 min。
兩組患者均接受一次溶栓治療,若患者在治療后30 min內病情未緩解,重復進行一次溶栓治療。
3.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及ST段回落情況[5]。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為20.0%(10/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0%(1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3)ST段回落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ST段回落超過50%有44例(88.0%),完全回落有23例(46.0%);對照組治療后ST段回落超過50%有29例(58.0%),完全回落有11例(22.0%)。兩組ST段回落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后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胸痛癥狀,部分患者出現放射性疼痛,屬于臨床上的急危重癥[6]。目前主要治療措施是進行溶栓治療,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均為溶栓藥物,兩者區別在于阿替普酶是第2代溶栓藥物,瑞替普酶是第3代溶栓藥物,瑞替普酶的半衰期明顯高于阿替普酶。阿替普酶可以促進機體內纖維蛋白酶溶解,一般用于新鮮血栓,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治療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7]。瑞替普酶為新型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具有較高的纖維蛋白選擇性,瑞替普酶進入機體后通過對纖溶酶原肽鏈上精氨酸和纈氨酸之間肽鏈的水解作用,激活纖溶酶原,將纖溶酶原轉換為具有活性的纖溶酶,進而溶解血栓中大量纖維蛋白,達到溶栓目的,實現梗死血管再通[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瑞替普酶比阿替普酶能更有效地預防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生;觀察組ST段回落超過50%及完全回落的患者占比高于對照組。本研究與王遠東[9]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注射用瑞替普酶進行溶栓治療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促進ST段回落,有效預防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并發癥的發生,有助于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