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敏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及用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體現了真理性、人民性、繼承性和創新性的有機統一等理論精髓,彰顯了獨具特色的理性光輝。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對理想信念的堅定追求
(一)對理想信念的高度重視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崩硐胄拍畈粓远?,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都始終強調堅定理想信念。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江西省于都縣考察時強調:“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在中央蘇區和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p>
(二)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福祉,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主題,彰顯了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我們一方面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另一方面要將其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完成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這不僅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而且為我們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業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強烈的“四個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種強烈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鑄就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氣魄、大視野、大格局。在當前新的歷史時期,在西方新版“唱衰論”等雜音噪聲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顯示出非凡的戰略定力和精神動力。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立場
(一)堅持以為人民謀利益作為出發點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他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了其根本出發點就是為人民謀利益,把人民滿意作為黨的奮斗目標,把為民的宗旨理念轉化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并融入到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之中。
(二)堅持以解決人民現實需要為著力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人民”二字分量最重。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時強調,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像一根紅線,始終貫穿各領域、各方面。
(三)堅持由人民評判改革發展成效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集中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和執政理念,強調守住民生底線,讓所有人共享發展成果,不讓“答卷”有漏題;民生領域改革勇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充分回應人民群眾在各方面對公平正義的訴求,不讓“答卷”有錯題;把“蛋糕”做大的同時還要盡力分好,通過各種制度安排使發展成果與人民群眾獲得感無縫對接,不讓“答卷”有偏題。所有這一切,都體現著“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的理念,都堅守著由人民評判改革發展成效的定力。
總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深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立場、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求真務實的理論品質和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等理論精髓,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
(作者單位:中共開封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