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蘭
為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19年8月13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廣播電視總局六部門共同研究制定印發《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仍面臨許多新的挑戰,科技對文化建設支撐作用的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相關部門和地方對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尚需進一步提高。”新時代,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是激發河南文化活力的重要力量,是構筑全國重要文化高地的歷史機遇,也是繁榮河南文化創意產業的嶄新課題,要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文化科技融合創新體系,實現文化科技融合向縱深發展,使文化科技融合成為河南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的內在聯系和現實意義
(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內在聯系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并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科技進步離不開先進的文化理念涵養,文化發展離不開日新月異的科技推動。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一方面,科技進步深刻影響世界發展格局,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進而推動文化發展新內容、新形勢、新業態;另一方面,文化作為培育科技進步的母體,能夠從引導價值觀念、提高思維水平、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等方面引領科技進步。在信息技術革命大背景下,科技已經融入到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等各個環節,成為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現實意義
文化發展是通過創新實現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充滿活力,民族文化才能歷久彌新、日益豐富。當前,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正日益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并成為提升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新形態、新趨勢。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虛擬空間技術等科技的發展,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推動文化發展的“火車頭”。加強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有利于為文創產業跨越式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需求的無限性與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有利于加快推動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升文化科技核心競爭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河南文創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規模小實力弱,缺乏影響力帶動力
近年來,政府對文化發展的重視程度和扶持力度逐年增加,但河南傳統文創產業發展規模小,資金鏈、產業鏈不完善,科技投入資金大、周期長,成本回收難以控制等因素,導致文創產業與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常常處于脫節狀態,加之觀念認知和政策限制,很難和資本市場形成有效對接,企業缺乏融資途徑,融資困難,文創行業發展舉步維艱,對文化及相關產業影響帶動作用有限。
(二)文化創意專業人才匱乏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河南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普遍存在內部人才培育土壤貧瘠,外地人才招不來、留不住的困難現狀。一方面,河南省現有教育體制下,文化創意產業未能得到足夠重視,創新人才成長體系和培訓平臺較為缺乏,文化創意人才外流情況較為嚴重。另一方面,能將文化、科技、管理三者深度融合的復合型人才較少,導致很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未能得到深度開發和一些文化科技項目因缺乏市場化經營管理未能成長壯大的兩難局面。
(三)文化資源未能充分合理開發
移動社交媒體時代,用戶體驗感受是衡量產品和服務的關鍵。近年來,“老家河南”品牌叫響全國,但一直偏重強調規模、數量、效益,導致出現表面開發、重復開發等問題,不少相關文化產品還缺乏吸引力,河南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文創收入相對于云南、貴州、山東等文化大省還存在一定差距。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未能深入挖掘河南文化資源,缺乏對文創產業發展規律和方向的認識,在文創產品的開發上盲目模仿流行趨勢,缺乏具有明顯地域文化特點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且呈現方式與體驗方式過于單一,缺少趣味性和互動性。
三、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激活河南文創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盤活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的關鍵要素
資金、技術、人才是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關鍵要素,也是推動河南文創發展的重要支柱。一要積極拓展文創產業多元化融資渠道,營造金融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文化創意企業融資模式和融資結構的優化組合,把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直接金融與以銀行信貸為主導的間接金融統一起來,通過金融助力機制創新,鼓勵民間資本注入,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提高科技金融投入。二要加強文化資源數據互聯互通共享,促進文化產業鏈和科技創新鏈有機銜接,注重5G環境下新業態的培育,積極拓展文化科技重點應用場景,提升人工智能輔助文化內容創作生產水平。三要搭建文創產業學界與業界長期合作交流機制,加快培養既有河南文化理論素養又懂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加強本土人才培養力度,加大外來人才引進力度,加快培養一批河南文創領軍人才。
(二)持續提升文化科技融合內容產品和用戶體驗
在“互聯網+”背景下,用戶的主動權進一步強化,并體現為對媒體使用體驗的重視和要求。這種體驗包括實時、便捷、流暢地使用符合他們需求的內容產品所獲得的感官體驗,以及通過各類技術和平臺制作、加工和分享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內容產品和實踐體驗。因此,一要把握文化科技發展最新趨勢,瞄準國際科技前沿,選準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創造更多文化科技融合創新性成果。二要充分利用交互、音效、影像、裝置、AR、VR等先進技術,加強內容、形式和渠道創新,讓人們在形象化、互動化的感知體驗中感受河南文化的博大精深。三要依托“互聯網+”,優化整合區域文化信息,建設統一服務平臺,提升網絡服務環境,將“沉睡”的文化資源激活,打通從“云端”到居民“指尖”的“最后一公里”,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豐富、便捷的文創產品和服務。
(三)建立健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
創新不僅是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綠色動脈和前進動力,而且是撬動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支點。隨著文化科技創新日益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找準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的關鍵點和著力點,對引導文化科技融合向縱深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要站在構筑全國重要文化高地和加快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創新區的戰略高度審視文化科技融合的發展前景,從社會化分工、工業化生產和新工具的應用等層面引入新視角、新認識和新思考。二要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創新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網絡化國際文創交流機制,以武術文化、中醫文化、飲食文化、姓氏文化等中原特色文化的創新創造為主要抓手,打造河南文創產業對外傳播新形象。三要加強文化科技在合作制度、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的研究,逐步探索建立一套適用于評價文化科技發展速度、發展水平、發展潛力以及投入產出效益的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系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一帶一路與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機制研究”(2018CXW014)、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基本科研經費項目“‘文化+科技雙輪驅動文化產業新業態研究”(19E9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