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建偉
【摘要】本文分別從行政訴訟中證據審查標準的特殊性、行政行為事實合法的證據審查、行政行為程序合法的證據審查,結合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說明行政訴訟中法院如何通過證據審查,判斷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關鍵詞】審查標準;證據;行政訴訟
證據制度作為訴訟制度核心問題,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證。在司法實踐中,法院所作出的任何裁判都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但某一事實能否成為裁判依據,最終取決于證明這一事實的證據是否充分、確實,在法律上是否具有證明力。在行政訴訟中,行政訴訟證據問題是司法實踐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而且行政訴訟相對于刑事訴訟、民事訴訟還具有其特殊性。一般認為,基于保護刑事被告人合法人身權利的審慎考量,對刑事訴訟證據審查標準應適用非常嚴格的“排除合理懷疑”標準,基于對民事主體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平等考量,對民事訴訟證據審查標準適用“高度蓋然性”標準即證據優勢標準。相比較而言,對行政訴訟證據審查標準對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影響低于刑事訴訟而高于民事訴訟,因此,筆者認為,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的設立應介于兩者之間,也可稱為明顯優勢證明標準。
一、兩大法系對事實問題的審查標準
世界各國對行政行為事實問題審查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在英美法系中,法院一般對行政主體的事實認定采取尊重的態度,對事實問題進行較寬松的審查,只要事實的認定符合合理性的標準即足夠,這與英美法系國家先進的程序觀念和發達的行政程序制度是分不開的。大陸法系國家一般不對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進行嚴格區分,而是統一進行全面的審查。但隨著行政法的發展,兩大法系對事實問題審查的趨勢,都是采取相對較低的審查標準,而不對認定事實采取正確性、唯一性標準。
二、行政訴訟中行政主體認定事實所依據的證據審查
我國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行政訴訟法》要求法院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實質上是進行證據審查,通過證據審查判斷被訴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事實是否正確。因此,對行政行為事實問題的審查要堅持合法性的標準。合法性審查中對證據審查下列內容:行政主體認定事實所依據的證據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證據來源是否合法、收集證據的程序是否合法、舉證責任分配是否合法、對事實的定性是否準確等。法院認定事實是對行政機關認定事實的審查活動,一般不會去主動調查,因為在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已經在取證的同時對證據進行了審查,是行政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要求,而且為了查清事實、保證認定事實的合法性,行政法律法規規定了相應的行政程序,保證事實認定的合法性。
在行政訴訟中,原被告雙方舉證證明目的是相向的,原告是為證明被告作出的行政行為違法,而被告是要證明其作出的行政行為合法。故在審判實踐中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在行政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證明的事實與原告提供證據證明的事實不一致,法院對案件事實該如何認定?筆者認為,應當分兩種情況來判斷,如果原告提供的證據僅屬于一般意義上的書證、物證、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基于行政機關的行使公權利的屬性,原告提供的上述證據不具有能夠推翻行政機關認定的證據的效力,法院應認可行政機關查明的事實。但如果原告提供的證據如法院生效的裁判文書、行政機關的有效決定、鑒定結論、勘驗筆錄、現場筆錄等,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
三、行政程序合法的證據審查標準必須客觀真實合法
行政機關對于其行政程序合法性負有證明責任。我國行政訴訟法中明確法院要審查行政程序的合法性,故行政權在形成過程中必須遵循法定程序。這就要求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行為時,對其在執法過程中是否已經履行該程序義務,應當由行政機關負舉證責任。因此,行政機關對自己已經履行的法定程序應當注意留下證據。而在行政執法的過程中,卻往往存在對自己已經履行的法定程序不注意留下證據情形,造成法院認定行政行為違法。我們可以看出,行政主體要使其行政程序合法,必須客觀真實履行行政程序的要求,行政程序證據合法性的審查標準是客觀真實、合法。
綜上,行政訴訟證據的審查標準必須結合行政案件涉及問題的性質,確立靈活的司法審查標準,以期達到既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又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名揚.美國行政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
[2]胡建淼.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
[3]江勇,管征.行政審判實務問題研究[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 .
(作者單位:許昌市魏都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