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新 王艷文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盵1]優秀傳統文化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了深厚滋養和支撐,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作為一個傳統文化大省,河北省有著絢麗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所以,傳承河北文化中開放包容、重德尚義、居安思危、豪放任俠等優秀內核,弘揚河北優秀文化,講好河北故事,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梁啟超先生說:“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積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盵2]文化之河,從遠古潺潺而來,又向未來奔涌而去。河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生發地和承載區。源遠流長、豐富燦爛的河北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河北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核和人文價值充分挖掘出來,并進行卓有成效的傳承和弘揚,對于提升文化軟實力、發展經濟、振作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
上古時期,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黃帝在此拓荒立業,黃帝與炎帝、黃帝與蚩尤在此數次征戰,中華三祖最終融合,成為華夏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起源。從中華三祖、商周時期的孤竹古國到春秋戰國的燕國、中山國、趙國,再到魏晉南北朝、隋末唐初、后唐時期等,許多政權在河北大地建都,河北人民創造了璀璨的歷史和文化。其間,河北大地見證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有黃帝、炎帝和蚩尤的三祖合符,有伯夷、叔齊的扣馬諫伐、不食周粟、首陽采薇,有壯士荊軻的勇刺秦王、燕昭王的筑臺招賢,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廉頗的負荊請罪、藺相如的完璧歸趙,有平原君門客的毛遂自薦、邢地的豫讓刺趙襄子等,彰顯了河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
燕趙大地人杰地靈,曾涌現出眾多歷史文化名人,這其中包括著名思想家荀子、神醫扁鵲、經學家毛亨和毛萇、地理學家酈道元、數學家祖沖之、天文學家郭守敬、劇作家王實甫、直諫名臣楊繼盛、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以及提出千古名言“ 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趙威后,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哲學家董仲舒,編纂《 四庫全書》的紀曉嵐,輔佐李世民創建“貞觀之治”的名相魏征,等等,他們為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是河北重要的歷史文化財富。
河北人民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以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和核心精神,如秦皇島、唐山地區的孤竹文化、夷齊精神,滄州的武術文化、豪俠精神,邯鄲的成語典故文化,邢臺的堯山文化,等等。河北傳統文化中包括許多積極向上、向善、適應時代發展和進步的思想文化,對這些優秀思想和文化進行認真挖掘梳理并加以傳承和弘揚,不僅是樹立“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發展河北省旅游、提升旅游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全國各地都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給予了很多關注,不少地方不惜投入大量資金對傳統文化的遺跡進行維護、修理甚至重建,還有不少地方在爭奪歷史文化名人故里,如老子故里、李白故里、朱元璋故里等。作為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河北一定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認真挖掘和梳理河北大地的優秀傳統文化淵源和脈絡,并繼續傳承和弘揚。但是,在河北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方面的工作還有一些不足。
以往專家學者的有關研究成果偏重于理論層面,對于如何從操作層面有效傳承和弘揚河北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河北傳統文化名牌等方面的闡述不足,有實際參考價值的成果不多。正如武鴻儒先生所言:“河北文化的整體形象還需要更加鮮明,文化在凝魂聚力、促進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尚需要進一步彰顯?!盵3]這主要表現在河北傳統文化宣傳弘揚力度不夠,具有明顯河北文化特色的影視作品、文化節目等數量不多等方面。
近幾年,河北出現了一些優秀影視作品,如反映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的《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太行山上》,反映新時代愚公、“人民楷?!钡摹独畋返?,但與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等省份相比,河北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河北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內重要報刊、媒體宣傳不多,在大眾中的知曉度較低,有明顯地域特色、大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節目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
從全國范圍來看,河北文化的軟實力還不夠強。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軟實力更關注文化、價值觀、道德準則、文化感召等無形影響力。河北傳統文化的影響和傳播力與齊魯文化、中原文化、吳越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還存在一些差距。有明顯河北地域文化特色、叫得響的文化作品數量不足,知名的傳統文化符號和文化品牌還不夠強大、不夠響亮,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靚麗文化名片,這與河北傳統文化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稱的。
“軟實力”的能量發散主要依賴于傳播,信息的形成、傳輸、獲得、回饋等各個環節構成一個嚴密的邏輯系統[4]。在現代化和全球化的大語境下,傳統的文化傳承路徑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需要。在當代語境下的文化傳承必須采用新的傳承路徑,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時代融媒體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除了使用傳統的紙質媒體,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和手段,更好、更有效地傳承這些寶貴的優秀傳統文化尤為重要。
多媒體動漫是一個視覺影像工具,極具感染力和親和力,能夠迅速廣泛地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尤其對青少年具有極高的吸引力。好的動畫形象,能夠把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節充分表現出來[5],在現代數字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深得大眾喜歡。比如2019年暑期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收獲了國產動畫電影首日、單日、首周、單周等各項紀錄大滿貫,票房超過50億元,足見動漫作品巨大的獨特魅力。秦皇島山海關長城博物館的動漫短片《長城》極具震撼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游覽長城,對宣傳長城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拉動了當地旅游。建議有關文化宣傳部門把河北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著名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制作成大眾喜聞樂見的動漫作品,在河北博物院和相關旅游景區播放,供廣大游客在參觀、游覽時觀賞,讓他們領略河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藝術魅力,這不僅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也會對河北省的全域旅游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與傳統電視劇的播放媒介不同,網絡劇的主要播放媒介是當代社會人常用的電腦、手機等網絡設備。網絡劇作為新興的藝術品種,具有便捷性和互動性,具有傳統電視劇不可比擬的優勢。近幾年出現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更是深受廣大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的認可和歡迎。建議有關部門采用現代傳媒和技術手段,將一些優秀傳統文化典故和歷史事件等制作成網絡劇或短視頻,在網絡、短視頻平臺和相關旅游景區播放,吸引廣大網民尤其是年輕一代網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進一步推動河北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絡化快速傳播。
影視劇能在生動形象的敘事中傳播文化價值、精神內涵和豐富情感,對于傳播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微電影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傳播,適合在移動狀態和休閑狀態觀看,適合網絡時代年輕一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零散碎片時間的充分利用。建議有關部門將燕趙文化中的一些歷史文化人物、文化典故和歷史事件拍成微電影,在網絡或在相關文化旅游景區循環播放,通過多種路徑傳播河北優秀傳統文化,滿足觀眾對傳統文化的需要。除了拍攝短小精悍的微電影,還可以將某些反映燕趙文化符號和燕趙兒女精神風貌的故事拍成具有恢弘場面和歷史厚重感的影視作品,推介河北優秀傳統文化。就像通過電視劇《闖關東》展示齊魯文化,通過《走西口》展示三晉文化,通過《大河兒女》反映河南人文情懷、展示中原文化,通過新版《梁山伯與祝英臺》展現吳越文化的獨特魅力一樣,拍出更多具有河北文化元素、燕趙文化特色,具有人文精神內涵和獨特魅力的影視精品。
綜上所述,借助現代媒體的優勢打造文化精品是河北文化和旅游部門的當務之急。目前,國家非常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河北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重要契機,借助現代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精心制作出反映河北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動漫作品、網絡劇、短視頻、微電影和其他影視作品,讓受眾有機會更多地了解河北歷史文化,了解燕趙兒女不畏艱險、寬厚包容、崇德向善、重信守義、見賢思齊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風貌。建議有關部門著力打造出幾個或系列文化精品,打響河北傳統文化品牌,在傳承和弘揚河北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大大提高河北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競爭力和知名度。
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河北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融媒體的優勢,順應當代人們的需求,制作出系列河北優秀傳統文化名牌產品,傳承和弘揚河北傳統文化中的愛國圖強、守信重義、謙恭禮讓、重德守廉、豪放任俠等文化精神,發出河北聲音,提升河北文化軟實力。這不僅是傳承優秀燕趙文化的需要,也是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于講好河北故事,推動河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對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