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1]為滿足人們不斷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逐漸發展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拓展和延伸了文化產業的范圍和內涵,是現代文化產業的前沿與高端。為此筆者提出一種新思路:現代文化產業可以從單一的個人消費需求的方式,轉向既服務個人消費又服務生產領域的方式。本文將文化創意產業界定為:文化創意產業是基于個人創造性、技術和智慧的基礎,為社會提供文化產品生產、流通、服務和消費的行業總和,涉及旅游、新聞出版、會展、廣告、工藝品、動漫、廣播影視等多個行業。“一帶一路”倡議決策的實施,為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帶來了良好契機。市政府以“文化”搭臺,大力實施“文化立城”“文化建城”“文化興城”“文化強城”戰略,不僅帶動了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同時拓寬了南寧市經濟發展的渠道,為南寧市經濟和文化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2]。
各地區和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一個地方的民族文化資源沒有獲得相應的關注,也無法展現其民族區域特色,久而久之就再也無特色可言。為加快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步伐,建成廣西文化創意產業新高地,南寧市著力調整文化創意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環境,努力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品牌特色鮮明。2020年3月29日,南寧萬有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計劃總投資500億元,是南寧市文旅產業轉型的重點工程,是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的標志性重大項目[3]。南寧當前的園博園景區、方特東盟神話、“三街兩巷”等高質量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區吸引了眾多游客,逐步形成文旅大融合、產業大發展的態勢。此外,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節、橫縣茉莉花節、賓陽炮龍節等別具一格的地方民俗節慶活動也吸引了眾多游客,為南寧的旅游產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收入。其次,新聞出版發行業探索數字化轉型,數字出版等高新技術在新聞出版領域得到較好應用。近幾年,廣西越來越多的新聞圖書出版企業在探索數字出版創新應用過程中取得好成績。比如,在2019年中國數字出版創新論壇“出版融合創新·年度推優”中,廣西共有5個項目得到肯定(1)廣西人民出版社廣西網絡文學大賽“融媒體+”生態鏈建設項目獲“融合發展創新應用”獎,漓江出版社“漓江書院”全民閱讀公共服務平臺獲“數字渠道創新應用”獎,廣西教育出版社數字產品《青少年新能源科普教育復合出版物》獲“融合發展創新應用”獎,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廣西數字博物館項目獲“產品創新技術應用”獎,接力出版社天鵝微課APP獲“產品創新技術應用”獎。[4]。這是南寧加快推進新聞出版行業轉型升級,發展數字出版新業態的成功嘗試。再次,動漫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為推進文化資源向文化產品轉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動漫游戲國際合作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是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的橋梁。2017年,南寧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動漫游戲展,為推動動漫游戲產業國際合作,拓展文化貿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目前,廣西動漫產品領域覆蓋原創、代工、展會、漫畫、手游、交易平臺等各個方面,出品了《可可小愛》《喀斯特神奇之旅》《廣西少數民族民間故事動畫系列片》等優質動畫片。未來,動漫軟件開發制作、手機動漫、圖書動漫、網絡游戲和衍生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等企業,將會成為推動廣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南寧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大力支持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截至2019年底,南寧共擁有109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其中2個國家級示范基地,27個自治區級示范基地。園區6個,其中1個自治區級示范園區。產業基地通過樹立典型的方式,示范促進文化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總體實力和競爭力。其中,2019年度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評選活動中,廣西文化創意產業大廈、南寧花雨湖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茉莉花茶文化產業園,以及廣西四葉草動漫創意制作中心獲得榮譽。與此同時,百益·上河城智慧型文創科創孵化產業園被評為2019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園區[5]。此外,成功打造8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為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拓展了活動范圍。其中,西鄉塘區“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項目榮獲“第四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專家推薦城市獎。目前,南寧市正在抓緊建設廣西文化產業城、南寧東盟文化博覽園、中國-東盟文化產業基地等重點文化創意聚集區。誠然,南寧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空間還將持續擴大,最終形成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
首先,民族節慶會展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并成功培育新品牌。2017年,經過自治區黨委、南寧市政府的用心布局和精心謀劃,“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游消費品牌“橫空出世”。經過4年時間的孕育發展,“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品牌形象在廣西已經深入人心,深受群眾的喜愛和支持。現已發展成為展現壯族文化魅力、推動壯鄉文化產業發展、促進廣西各民族團結的盛會。與此同時,憑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可觀的經濟收益,已成為民族節慶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的成功案例。打造“壯族三月三”文化創意產業鏈是該品牌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其次,演藝娛樂品牌不斷拓展內涵和外延,產業跨界融合成為新發展趨勢。“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已經成功舉辦21屆,連續服務16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成功開啟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是南寧一張靚麗的名片,也是廣西與全國及世界各民族和地區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此外,始于2013年的“綠野音樂節”吸引了青年團體,成功打響廣西本土青年音樂節品牌。2016年,“綠野音樂節”作為南寧民間知名音樂文化項目,開始積極融入南寧市青秀區文化旅游節,此舉進一步推動了南寧城區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如今,南寧市青秀區已擁有文創企業逾1.2萬家,吸納就業人數超過4.4萬人,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超過7%[6]。再次,文博文創品牌嶄露頭角,博物館開始著手打造有民族特色的文創基地。受故宮文創的火爆影響,南寧市各大博物館依托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充分挖掘藝術品、工藝品的市場潛力,不斷拓展原創性品牌的發展空間。廣西博物館出品的琺瑯彩百花紋系列、銅鼓紋系列、花山系列等產品具有鮮明的壯族特色。它通過把民族元素融入生活用品,如衣服、挎包、帽子等文化創意設計之中,巧妙地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流行創意設計相結合,使之既時尚又實用。廣西民族博物館也以廣西民族紋飾為主題,聯名開發款式多樣的“三月三系列”文創產品,如雨傘、扇子、手機殼等,既能體現濃郁的廣西民族文化符號,又可以展示廣西民族文化創意產品的獨特魅力。2019年3月,廣西民族博物館首個文創基地——三千漓文創基地成立。基地展館展示了廣西12個民族的服飾、刺繡、工藝品等文創產品,同時還能為游客提供拼布、織錦等非遺文化體驗課堂,是游客體驗廣西民族文化的極佳選擇。因此,該文創基地的建成是傳播廣西民族文化的平臺,也會吸引更多人實地去了解和考察廣西民族文化[7]。
作為廣西首府的南寧,在文化創意產業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仍需關注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如此才能提出較好的發展對策。從宏觀發展的角度而言,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目前所遇到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文創企業”“文化產品”“文化產業人才”三個方面。
首先,南寧市大型文化企業少,整體“小散弱”。南寧市雖然已經擁有各級各類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但發展相對落后,并且聚集度低。目前,一些相關配套設施仍未通過市場機制連動起來,如產業基地與園區、金融服務機構、科研機構以及支持創新型企業孵化的服務機構等。因此,創意成果還未能及時有效地提供給社會。其次,區域競爭極其激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不明顯。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比較起來,無論在政策出臺、資金投入方面,還是在人才引進、創意研發方面,這些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都遙遙領先于南寧,極大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最后,南寧豐富的城市文化資源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有待繼續轉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優勢。“園區+校區+社區”三區良好互動的生態格局尚未形成,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企業孵化目前仍以政府扶持為主。因此,對于群眾參與文化創意活動的行動力,有待積極引導并進一步提高。
首先,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仍以傳統文化產業,如旅游業、娛樂業服務為主。文化產品創意創新動力不足,對軟件和信息技術、互聯網和商務、廣告和動漫等為代表的新興文化創意產業引擎帶動作用不明顯。其次,其開展的以“互聯網+”和“跨界整合”為基礎的文化產業創新活動次數較少、水平有限。由于傳統文化產業缺乏創新意識和動力,目前,南寧主要依靠引進全國知名企業設立的、具有創新文化企業特點的分公司或分部,且數量有限。本土的文創企業在資金的募集、人才的管理、技術的研發等各方面,仍然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和優化產業結構。再次,知名文化創意產業品牌數量不多,競爭力有限。雖然旅游、音樂娛樂以及會展等文化產業打響了一些品牌,但是品牌的競爭力有待提高,品牌的可持續發展也需要長遠謀劃。總而言之,南寧市新興產業增長乏力、創新型文化企業數量較少,技術推動力較為有限。
首先,在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中,具有創新意識并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人才仍然比較緊缺。高水平的文化創意產業管理人才不足,是制約當前南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大多數處于創意制作的較低層次,在更富有創意設計的專技崗位及管理崗位,仍然缺乏大量的高級人才和領軍型人才。目前,南寧引進高層次文化產業人才方面,尚未形成一個良好的人才流動機制和環境氛圍。另外,南寧生活成本不斷上升,高物價、高房價和低收入所形成的反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引進。其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的智庫建設還存在較大缺口。據了解,目前區內高校當中,唯獨廣西藝術學院設置了與文化產業直接相關的專業。但是,該校每年培養的畢業生數量有限,這一質量和數量顯然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此外,社會并未形成“產學研用”合作系統工程,結果導致這一方面的創新人才不足,以及企業創新動力不夠。
結合上述三個主要問題,作為一種本土文化的產業形態,文化創意產業必須依靠當地文化的創造力作為核心競爭要素,即“創”是物質基礎,“文”則是靈魂核心。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當今個別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流量化”“眼球化”發展趨勢。盡管這種“文化創意+”模式在短時間內可以引來關注,但最終無法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南寧未來文創產業的發展,不僅要摒棄這些博取大眾眼球的“快餐式”做法,而且應著眼于民族文化元素的注入,以及產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下文將從四個方面分析南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
首先,“文化創意+科技”方面,以民族文化元素為主題,運用高科技打造娛樂樂園。通過在娛樂樂園中融入原創數字內容和新媒體技術,運用動與靜、交互與沉浸的方式,游客不僅能夠感受到高科技的炫麗和震撼,還能體驗濃濃的壯鄉民俗風情和節日特色。“壯族文化元素+科技”一方面通過高科技強化了游客對壯族特色文化的感受和體驗,另一方面起到了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創新壯族文化的作用[8]。其次,“文化創意+農業”方面,可以打造文化生態城、舉辦民俗文化旅游節。例如,建立“那”(“那”在壯語中的意思是水稻田)文化民俗村,促進文化與農業深度融合,支持開發旅游、養生、運動、娛樂、體驗等多樣化農家樂產品。通過深入挖掘已有農業品牌的文化內涵,精心策劃和重點開發具有代表性的精品項目,打造農業綜合品牌,不斷拓展和豐富鄉村開發的文化內涵。再次,“文化創意+旅游”方面,一是通過把壯族元素融入旅游創意設計品中,生產具有壯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創意品。二是以地方旅游資源為入口,將壯族文化元素導入文化創意當中,從而保持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例如,通過吸引流量,將旅游服務中的“吃、住、行、游、娛、購”六大要素轉化為實質消費。三是旨在通過興建壯族文化旅游區及壯族特色小鎮等,進行全方位多角度開發,建設一批有歷史、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旅游度假綜合體[9]。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不僅是文化產業集聚化和規模化的發展形式,還是推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空間載體。當今的數字化信息時代,文化創意產業能夠與公園城市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構筑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南寧擁有優質的生態旅游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因此,南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可以整合本土自然資源,依托青山綠水,突出生態理念,并積極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創意設計。一方面,從南寧自身生態及民俗文化視角,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可將民俗工藝設計、民俗服飾、民俗動漫和民俗廣告設計、民俗文藝會展等文化創意納入園區的建設發展范圍。例如:打造壯錦、繡球,以及與其相關的民族民間工藝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等產業群服務,并建立“民俗藝術展覽館”,使之成為集文物保護與開發、民間藝術表演、民間生活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民間藝術文化展示區。另一方面,從自然旅游視角,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可建設成具有民族自然風情的文旅之地。例如:積極謀劃建設田園小鎮、民間藝術小鎮等特色風情小鎮,努力改善周邊環境,提升文化品位,促進各旅游景點景區之間的環線連接,開發休閑度假、康體養生、觀光游覽、鄉村體驗、民俗風情等旅游產品。
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主導者和決策者,需要認真考量自身的優勢和實際需求,站在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制定宏觀規劃,確保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特色鮮明且切實可行。首先,繼續加大對重點文創品牌的扶持,完善常態化文創品牌促進機制。比如:持續辦好“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游消費品牌,提升品牌活動引領作用。打造匯聚山歌表演、娛樂消費、非遺文化體驗等消費業態的文化旅游綜合體。其次,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一方面,可以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具體形式可以有補助、補貼、獎勵、股權激勵等,使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對關鍵、薄弱以及重點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在規范各種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基礎上,對文創產品研發和銷售進行統籌推進,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完善產業布局、提升產品附加值等策略,實現文創融合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升。再次,創新財政資金扶持方式。其中,社會資本投入是關鍵。需要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對符合條件的中小文化企業擔保所發生的代償損失,并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
首先,要大力匯聚海內外優秀人才。最為重要的是,制定符合南寧區位優勢的海內外高層次文化創意人才引進政策,并將其落實到位。因此,要將人才視為企業最重要的創新動力,建立長期有效的人才引進機制是關鍵。其次,優化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一方面,依托駐邕高校,吸引文化名家、創意大師在邕創辦工作室,例如可以在廣西藝術學院或者其他科研機構成立文創人才工作室;另一方面,企業與高校合作訂單式培養人才,培養直接面向市場需求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發展、壯大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伍。再次,鼓勵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文創企業等開展各種形式的非學歷教育和培訓,建設認定一批人才培養實訓基地。總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各方應積極參與其中,充分挖掘當地的人才以及地域資源優勢,培養高端人才,為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發展提供準確的方向引導、宏觀政策的支持等。
綜上所述,南寧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要持續提升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在“文化創意+”上努力做文章,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和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等方面進行建設。一是要建成一批有核心競爭力、創新驅動力足、文化輻射力廣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二是要打造一批展現壯族文化特色和東盟文化魅力的文化創意產業品牌;三是要通過高等院校、企業和科研機構協同努力,吸引和培育一批區域知名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經過各方面的努力建設,才能使南寧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結構更趨合理,文化創新引領作用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