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妍
近年來,遼寧服務業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為質量提升打下良好基礎。2011—2019年間,只有2018年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遼寧服務業增速略低于同期GDP增速,其他各年均高于同期GDP增速。整體來看,2011—2019年遼寧服務業年均增速7.28%,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5.81%近1.5個百分點,這表明遼寧經濟轉型升級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服務業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
近年來,遼寧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已經表現出明顯的“三二一”產業結構。2015年服務業占比第一次超過工業0.4個百分點,2016—2019年服務業占比基本維持在52%左右,服務業已經成為遼寧經濟的支柱產業,發展后勁十足。
遼寧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為服務業質量的提升奠定了人力基礎。遼寧服務業就業人員的比重從 2007年的40.1%逐步提高到2018 年的44.9%,成為吸納就業的最主要渠道,積攢了大量人力資本。
遼寧新興服務業所占比重上升,服務業質量有所提高。遼寧各細分服務業的發展較為不平衡,其中傳統服務業以絕對比重占據優勢地位,新興服務業占比較少。近年來,新興服務業諸如互聯網產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科技服務業等所占比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提升了遼寧服務業的發展質量。
遼寧服務業所占比重與全國均值相比偏低,2011—2016年遼寧服務業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一直位于全國均值以下,2017年與全國均值持平,但比重提升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遼寧第二產業下滑,由此可見遼寧服務業總量和相對量都與全國均值有一定差距,更無法與服務業大省浙江、廣東相比,趕超壓力較大。
近年來,遼寧各細分服務行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中,占比較高的仍然是批發和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合計占比超過30%,明顯高于其他行業,這表明在遼寧服務業發展中傳統產業仍占主導地位,新興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遼寧在金融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和軟件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上,從業人數的比重相對偏低。2018年,以上三類產業從業人數合計占服務業從業總人數的比重為8.6%,達到歷年來的最大值,但是與服務業大省浙江、廣東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另外,新興服務業尤其是知識、資本和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高素質從業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約遼寧服務業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根據服務業質量綜合測評指數,外部環境是影響服務業發展質量的重要因素。2008年,遼寧服務業質量綜合指數與外部環境指數呈現出較小的偏離,其他各年兩者變動呈現出趨同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部環境因素直接影響到遼寧服務業質量的變動,即遼寧服務業發展所依托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外部環境的不斷改善是促進其質量提升的關鍵所在。
服務業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效率的拉動,實證研究發現,服務業效率的提升能有效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根據服務業質量綜合測評指數測算,遼寧服務業效率指數的比重為20.6%,即服務業質量的提升有近20%來自效率提高的推動。根據服務業效率的影響因素可知,最重要的就是技術進步,因此服務業相關產業的技術革新和進步是推動服務業質量提升的重點所在。
根據服務業質量綜合測評指數測算,遼寧服務業平穩性指數在服務業質量指數中所占的比重最小為14.4%,這表明服務業質量的提升有近14%來自服務業的穩定發展。但是,近年來受到國際國內大環境的影響,遼寧服務業發展呈現出輕微的波動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業質量的提升,因此遼寧服務業發展的非平穩性是影響其質量提升的短板所在。
根據服務業質量綜合測評指數測算,遼寧服務業結構指數對服務業質量指數的貢獻值僅為16.8%,而且十年間服務業結構指數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提高,在大多數年份服務業結構指數與服務業質量綜合指數變動方向都處于偏離狀態。這主要是因為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在產業發展中長期以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為主,造成服務業落后于工業發展的產業結構失衡狀態。與此同時,服務業內部結構也不盡合理,科技含量高的新興服務業占比較少,進一步限制了服務業質量的提升。因此,遼寧服務業內部和外部結構失衡是制約其質量提升的關鍵所在。
繼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新興服務業為重要取向,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全面提升遼寧服務業質量。
加強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創造良好的政策支持體系,除法律禁止的產業外都可以發展。同時建立容錯機制和激勵機制,為高精尖人才提供發展舞臺;鼓勵各類創新活動,如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推進企業服務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加快集交易、電子認證、在線支付、物流、信用評估等服務于一體的第三方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發展,借助科技力量和互聯網龍頭企業的優勢,促進服務業不斷向高端邁進,實現共享發展;不斷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培養工匠力度,開展崗位技能培訓,提高服務業管理和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水平。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不斷提升服務業質量水平。特別是要加快發展圍繞振興老工業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發展的研發、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拓展,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加快智能制造發展,不斷提高制造業服務水平,促進現代制造業與服務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滿足人民高品質的生活需求;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特別是科技信息服務業等新業態、新模式、新平臺。發展基于區塊鏈的新技術,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遼寧全面振興提供支撐。
落實相關政策,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推進簡政放權、完善政務管理、規范涉企收費、建立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營造服務業發展和質量提升的良好環境;利用信息化平臺等征信體系,加強自我誠信約束和社會監督機制;引導行業協會建立行業誠信服務聯盟,創建誠信示范企業表彰范例;健全消費糾紛調解機制,采取法律、法規、行政等多種形式調解機制,有效化解消費糾紛,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強行業安全、商品質量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行為。
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服務業的引領,推進產業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力實施“互聯網+”戰略,加速發展科技和信息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應用,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對現代服務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不斷提高服務業技術進步水平,利用信息技術推動產業跨界與融合,以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大服務業人力資本投入。例如,構建和完善科技類服務平臺,依托遼寧各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重點科技實驗室,實現大型科學儀器和文獻資料的共享共用;培育龍頭性科技服務企業,通過整合各類資源,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大力發展軟件開發與應用行業,依托東軟等信息技術企業,加快軟件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從而為教育、金融、旅游、醫療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加強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創業服務中心、企業孵化器等科技服務機構建設。
圍繞遼寧省重點產業,實施服務業品牌引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服務業區域品牌、城市品牌、產業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提升服務業質量,打造省級品牌,構建起比較完善的服務業品牌體系;挖掘老字號品牌的資源,傳承老字號文化特色、優秀技藝,支持老字號企業利用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業模式,以文化、信譽、質量等優勢拓展營銷渠道,擴大經營規模。
根據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要求,緊緊圍繞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平臺等的發展情況,建立服務業質量考評指標體系,為提升服務業質量提供依據;圍繞服務業重點領域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發展需要,落實國家、行業標準,根據信息化和互聯網的發展制定和完善相應標準,建立完善服務業質量標準體系;加快建立以國家、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和標準規范為補充的服務業標準體系。圍繞服務業重點領域的發展特點,特別是針對提升制造業的水平和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業,制訂地方標準規范的研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