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北方學院,河北張家口 075000)
高校第二課堂建設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關系到學生觀念與意識、能力與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在課程思政的引導下,高校第二課堂建設要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進而方可確保學生觀念與意識、能力與素養的全面提升。為此,文章立足該課題展開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希望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夠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不斷提升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質量。
高校第二課堂作為學生能力與素養全面培育的又一重要平臺,與課上教育教學工作形成了優勢互補,讓學生課上所學知識與技能可以在第二課堂中得以深入探究,進而為學生思想、價值、道德觀念的形成提供重要引領作用。在此期間,第二課堂開展形式與課上教學活動存在明顯的不同,真實性和體驗性兩個特征極為明顯,并且讓環境的感染力和教育力充分展現出來,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樹立并堅定自己的正確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這正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了相互協同。
從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內容角度出發,主要包括了學生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道德觀念、民族和諧四個方面內容,而各項內容的開展形式主要以實踐體驗為主,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體驗過程,了解到堅定正確理想信念、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所在,這些恰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追求,并為其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實踐教育載體,進而也充分說明高校第二課堂建設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強大的實踐功能,兩者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必然聯系。
伴隨“課程思政”教育路線的全面提出,高校第二課堂建設顯然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保持全員、全過程的同向同行,第二課堂建設的“龍骨”上也要僅僅圍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基本內容來深入挖掘。其間,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紀律與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顯然是重要的結合點,由此所確立的第二課堂建設的“龍骨”才更加堅實,而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導向下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第一個關鍵點所在。
在思想政治教育導向下,高校第二課堂建設必須根據其教育內容,在課堂組織形式上做到多樣化,既要開展校內宣講與座談活動,還要與社會企業、福利機構之間保持緊密的合作,以多樣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教育引導與環境熏陶所用,以此來確保學生各種觀念的引領作用最大化。這顯然是高校第二課堂建設道路中的又一關鍵點,也是決定第二課堂能否得到有效落實,最大程度發揮教育引導作用的重要條件。
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組成來看,愛國主義教育是最為基本的教育內容,是學生堅定學生思想與政治信念的重要載體。為此,在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必須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根基,突顯出第二課堂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引導力。在此期間,不僅要將歷史紀念活動作為重要選擇對象,同時還要將紅色文化宣傳活動視為最為基本的組成,讓學生通過第二課堂能夠感受到為什么革命先烈奮不顧身,誓要取得革命的最后勝利,進而幫助學生堅定思想信念。其間,第二課堂可以包括“9.18紀念活動”、“二七慘案紀念活動”、“雷鋒日紀念活動”、“12.4法制宣傳活動”等等,目的就是要通過高校第二課堂,引領學生能夠正確樹立并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時還能引導學生積極地了解中國紅色文化的精髓、建立起法制觀念,最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偉大勝利提供強大的推動力,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保證,充分展現出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根本基礎和根本目的所在。
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共同發展的國家,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關鍵所在,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保障條件之一。為此,在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必須將民族團結教育深入其中,倡導學生保持各民族間的高度團結,為社會繁榮、穩定的發展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為此,在第二課堂建設的路徑中,各高校可以將民族傳統文化作為重要依托,將內容豐富的文藝活動,以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進來,讓學生能夠通過民族傳統文化熏陶,堅定民族大團結、大發展的意識。在此期間,各高校應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根據學校所在地域,了解民族文化特色。從我國地域文化的構成角度來看,民族文化是根本中的根本,各個地域的特色也因此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針對于此,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必須立足“地域性”這一根本要求,就學校所在地域的民族文化進行深入解讀,從中找出第二課堂建設所能夠依托的有利條件,進而讓高校第二課堂建設展現出民族特點與地域特色。第二,立足區域民族文化,選定文藝體育引入方向。在做到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接下來高校就要以此為立足點,將其有代表性的文藝活動、傳統體育項目作為重要的引入對象,如東北地區高校可以將“秧歌舞”、“秋千”、“摔跤”等作為文藝體育活動的引入對象,讓學生在第二課堂能夠充分感知文化魅力的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體會到民族團結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基本保證。
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我國已經邁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奪取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勝利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高校第二課堂建設要與之保持步調一致,將社會主義教育作為核心,將創新創業發展作為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力所在,從而成為推動中國特色主義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原動力。在此期間,高校第二課堂建設必須注意兩個方面:第一,要將第二課堂引入到創業型企業之中。眾所周知,創新創業的靈魂在于“創新”所在,而創業則是目標的具體實現。因此,高校在第二課堂建設中,必須達里探求創新的成果,圍繞成果去找到創新的來源。所以,高校必須廣泛尋找成功的創業型企業,并與之簽訂第二課堂建設的合作協議,確保第二課堂建設能夠真正落實到實處,為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二,要深入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和路徑。在與創業型企業建立第二課堂協同建設的基礎上,下一步工作就要針對協同建設的方案加以明確,既包括第二課堂教育引導的任務劃分,還要針對組織形式、手段選擇、內容安排等多個方面,使創新人才的培養與模式和路徑不斷深入,進而確保第二課堂建設能成功為創新創業人才培育提供新載體。
毋庸置疑,在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道德教育應作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學生道德觀念正確培養,以至于最終的正確形成提供又一理想平臺,發揮著引領學生形成正確道德觀念的重要作用。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到以“實踐”二字為側重點,讓第二課堂成為學生道德體驗的載體,感受到道德情感、道德行為、道德意志正確發展的重要性所在。具體操作應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強化與社會公益組織和福利機構的合作,打造道德實踐平臺。實踐教育的全面開展必須要將“走出去”作為重要的發展思路,與社會公益組織與福利機構的相互協同顯然勢在必行。其間,讓學生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和義務勞動,讓學生體驗到道德素質在人的成長道路中所發揮出的作用,進而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第二,走“引進來”之路,確保道德素養培育的廣泛性。在做到“走出去”的基礎上,還要將“引進來”作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要邀請社會道德模范、公益事業先進工作者來校,組織學生開展新的宣講活動,讓學生能夠將實踐體驗的收獲進行深層感知,由此確保第二課堂學生道德觀念引領作用的最大化。
綜合以上論述觀點不難發現,在高校第二課堂建設道路中,做到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緊鑼密鼓的落實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深刻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時還要深入探究第二課堂應該發揮出的具體作用,進而確保高校第二課堂建設能夠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如何進一步深化上述幾個方面就成為今后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所必需著重思考的問題,還望其能夠優越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為不斷提升高校第二課堂建設質量提供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