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監管高層密集釋放金融開放的信號,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就金融業開放展開部署。
隨著監管高層密集釋放金融開放的信號,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就金融業開放展開部署。業內專家表示,金融開放的區域布局正日益明晰。優化區域金融開放布局,推動地方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開放,不僅是促進當地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對進一步深化金融開放和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有力支撐。
據了解,圍繞金融業開放,北京部分市轄區將扮演各自角色。其中,西城區著力服務好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職能,聚焦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探索“監管沙盒”機制,承接國家金融業改革開放的任務;海淀區是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園區的所在地,主要著力發展科技金融;東城區和朝陽區則著力打造國際金融開放的前沿區,聚集國際金融機構。
上海正從擴大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創新、防控金融風險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國際保險中心、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和結算中心、金融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中心等6 個中心,打造1 個“國際一流”的金融生態系統,形成“6+1”金融發展格局。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近日表示,廣州將以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為重點,攜手港澳推進大灣區金融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體制機制“軟聯通”。同時,將依托嶺南金融博物館,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文化交流。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各地方來說,通過出臺適合本地區的金融開放舉措,優化區域金融開放布局,有針對性地引入并利用國外優質的資本、技術和人才資源,有利于彌補本地區金融短板,增加金融供給主體,提升當地金融業市場效率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同時,地方金融開放的先試先行,也可以為全國金融開放提供可復制、能推廣的試點經驗。這不僅有利于地方的高質量發展,也能夠為進一步深化金融開放和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 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