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山
地域精神是地域的靈魂,是通過一定區域內的人民大眾體現出來的共同價值觀念,根植于地域歷史、體現在地域當下、昭示著地域未來。同時,地域精神也是地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集中反映,既彰顯著地域的內在屬性也體現著地域的發展動力,對地域發展未來具有凝聚人心、統領行動、喚起斗志的重要作用。2017年以來,盤錦市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走在全省前列,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凝聚起了眾志成城、團結一致的強大精神力量,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當下,如何進一步科學歸納、梳理凝煉新時代盤錦精神,對于盤錦克服疫情影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地域精神是地域歷史、文化的長久積淀。從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域內設房縣以來,盤錦人世世代代在這里耕耘,創造了燦爛的地域文化。特別是盤錦建市36年來,在歷屆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砥礪奮進、頑強拼搏,歷經屯墾拓荒、石油會戰、荒灘建城、因油而興、艱難轉型、向海發展、以港強市、高質量發展的艱苦奮斗歷程,一步一步地由農耕文明走向農墾時代,由農墾時代走向石油時代,由石油時代走向海洋時代,由海洋時代走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1984年建市初期百業待興,盤錦最需要的是通過實干來發展自己,當時提出了“拓荒牛”精神。21世紀頭十年,大背景是中國剛剛加入WTO,需要履行多邊承諾,到2002年市委四屆七次全會上提出了“團結、拼搏、誠信、文明”的盤錦地域精神。又到2011年市委六次黨代會,為實現“建設更具實力活力和競爭力濱海新盤錦”的宏偉藍圖,市委提出了“創業創新創優”的“三創城市精神”。2016年8月市委召開了六屆十三次全會,提出了盤錦的“四種精神”,即獻身精神、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這是在實現全面轉型、向海發展的戰略下,對當時盤錦人精神狀態的集中反映。從2018年8月以來,市委相繼召開七屆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會,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沈陽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為核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強化質量效益、內涵品質、生態品質三個導向,實施新發展理念,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在推動盤錦高質量發展、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進一步書寫了新時代盤錦精神。盤錦精神在盤錦實踐中形成和發展,是對盤錦人民艱苦奮斗精神的真實寫照,是引領盤錦實現一個又一個新目標發展的強大精神武器。
經過盤錦人多年拼搏,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城鄉一體化實現質的躍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在全國前列。盤錦發展進入了的新階段,具備了向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邁進的堅實基礎。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明確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而這一主要矛盾在盤錦文化發展中的集中突出表現就是要解決盤錦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文脈元素提煉不充分的問題。因此,與時俱進提煉新時代盤錦精神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新時代盤錦精神必須充分體現中國精神。2013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1〗中國人民偉大的民族精神是由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四個方面組成的。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2〗具有厚重歷史的遼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盤錦人民干事創業的精神是中國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新時代盤錦精神必須首先體現中國精神,也只有在這一大框架下思考,新時代盤錦精神才有根有基、有元有源。
(二)新時代盤錦精神必須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凝練和升華,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作出的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新時代要求的主體價值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馬克思主義社會意識形態理論指導下,對人類價值觀合理因素的吸收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新時代盤錦精神作為盤錦地域中最先進文化和主體價值的集中表現形式,其實質和根本要求就是集中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其落腳點是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落腳點是要培養高素質的公民,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落腳點是建成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凝練培育新時代盤錦精神不是另起“爐灶”,而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遵循,在盤錦的大地上認真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固枝榮、根深葉茂。
(三)新時代盤錦精神必須符合新時代遼寧精神。2018年6月28日,遼寧省思想政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正式發布了16字新時代遼寧精神,即“長子情懷、忠誠擔當、創新實干、奮斗自強”,這是對遼寧悠久歷史和多彩文化的精準概括,是確定新時代盤錦精神的前提和基礎。這是在遼寧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也是在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關鍵時期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對4300萬遼寧人民共有精神氣質與價值追求的高度升華。長子情懷體現了遼寧人民對祖國母親的家國情懷。忠誠擔當體現了遼寧人民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奉獻精神。創新實干體現了遼寧人民爭做第一和務實創新的品格。奮斗自強體現了遼寧人民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新時代盤錦精神是新時代遼寧精神的地域性表達,是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重振雄風、振興發展的精神在盤錦的生動詮釋。新時代盤錦精神只有在新時代遼寧精神這一共同價值認同、共同價值構建的基礎上,才能有方向、有內涵。因此,新時代盤錦精神必須鮮明體現新時代遼寧精神。
(四)新時代盤錦精神必須體現盤錦的歷史文化積淀、時代特征和未來發展價值取向。新時代盤錦精神要濃縮文化之根。新時代盤錦精神來自于歷史的積淀、傳統的延續,要把最燦爛的盤錦文化發揚光大,要有創新,因而現實中需要凝煉提取、培育塑造。新時代盤錦精神要展現當今之美。盤錦的歷史傳承、地域環境、文化傳統、發展水平等,使生活于其中的盤錦人形成了不同其它地方人的精神特質、審美情趣和生活樣式,由此造就了具有鮮明個性的盤錦精神,彰顯了盤錦的獨特魅力。新時代盤錦精神要昭示前進之向。這一精神受到盤錦人推崇,成為盤錦人的價值準則、精神追求和行為規范,從而能促進盤錦的發展和盤錦人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新時代盤錦精神不僅對生活于其中的盤錦人在精神上有著重要引導作用,而且對盤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五位一體”的建設都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
(五)新時代盤錦精神必須體現最先進的社會意識。地域精神是屬于社會意識形態范疇,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社會存在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它們都將反映在社會意識形態之中。也就是說,社會意識形態會有很多方面,地域精神是很多方面社會意識形態的總和,社會意識有相對的獨立性,落后的社會意識是不能要的,我們只能吸取先進的社會意識。新時代盤錦精神是最能體現盤錦人的核心價值,是高度凝練、升華了的社會意識的集中反映。因此,今天提煉新時代盤錦精神,不是對過去概括的盤錦精神的否定,而是站在新時代的高度,全面梳理盤錦精神形成發展過程,為盤錦的全面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一)基于盤錦地域歷史發展的思考——和合。地域精神是地域歷史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高度凝結和升華。比如,一提起井岡山大家就會想起“堅定信念、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一提起延安就會想起“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延安市精神,這是地域精神在政治上的集中體現。就盤錦而言政治經濟特點不是那么明顯,只能體現在文化和社會上。文化的主體是人,社會的本質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盤錦的人是啥樣?盤錦的歷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移民文化。盤錦歷史上大體上可概括為六次較大的移民融合,一是明清時期各地移民遷入,主要是來自關內山東、河南一帶的移民,構成了此地原住居民;二是在東北淪陷時期,此地遷入了大量的朝鮮人和日本人,日本侵略東北的“開拓團”收容朝鮮人和遷移國內的人來此種植水稻,掠奪中國資源的外域移民;三是五十年代末,大批榮轉軍人干部攜家帶眷落戶盤錦;四是七十年代初遼河油田會戰,石油工人各路大軍會戰盤錦和沈陽、大連、鞍山知識青年插隊落戶,省直機關干部走“五七”道路來盤錦接受勞動改造;五是八十年代初,四面八方,山南海北的“外來戶”來此耕種;六是1984年盤錦建市,營口、黑龍江等地的人遷居盤錦。這些人的融合形成了盤錦精神的人文基礎。又聯想到盤錦是生態城、濕地之都,有世界第一大蘆葦蕩、世界奇觀紅海灘,丹頂鶴、黑嘴鷗、斑海豹,大米河蟹等,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統一體。
(二)基于盤錦市民精神狀態的思考——勵志。地域精神是所在區域人民大眾表現出的一貫精神狀態。盤錦是有著紅色基因傳承的地方,出現過一批最早的抗日將士,也在“九一八事變”之后形成了“盤錦抗戰精神和抗戰文化”。盤錦雖然建市較晚、城市小,但有大有為。1994至2006年,連續13年DGP位居遼寧省第四位;遼河油田多年來原油產量保持在1000至1500萬噸,天然氣產量在7.5億立方米至15億立方米,成為我國第三大油田。這些成績的取得和盤錦人的敢于拼搏、勤勞勇敢、勵志圖強是分不開的。十二五、十三五期間盤錦人苦干實干加巧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城鄉一體化實現質的躍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在全國前列。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200億元,同比增長8%,總量全省第五,增速全省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30億元,增長12%,全省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8億元,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49億元,增長7%;實際利用外資完成4.4億美元,增長72%,全省第三;實際到位內資完成248.8億元,增長12.9%;進出口總額完成190億元,增長12.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現42050元、18420元,均增長7.5%。這些成績的取得皆表現出盤錦人拼搏、勤勞、圖強的品格。
(三)基于盤錦地域形象特征的思考——開放。地域精神是地域形象和地域特征的集中反映。比如,一提起北京,人們就會想到天安門,祖國首都,愛國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內容;提到上海,就會想到黃浦江外灘、中國經濟中心,海納百川成為上海精神的核心內容;提到我們的近鄰鞍山就是鞍鋼,孟泰“老英雄”、郭明義等,奉獻成為鞍山精神的核心內容等等。歷史上盤錦就是一個開放之地,《清實錄》載:“清康乾年間,田莊臺成為遼河下游商賈輻車奏之地。八百里河道帆檣林立,往來如梭”。十二五時期盤錦形成了“一條主線,三大任務,四個轉型”總布局,形成“一核、一帶、一軸、多點”的發展空間布局和V字形開放格局,實現由腹地和沿海發展不聯網向沿海與腹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發展轉變。十三五時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施向海發展、全面轉型、以港強市發展戰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加快建設更具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濱海新盤錦,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盤錦涌現出了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宣傳戰線楷模周恩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束濱霞等一大批新時代改革先鋒。
今天盤錦把全面擴大開放作為根本出路,主動融入遼寧創建“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和中東歐“17+1”合作示范區,舉全市之力開發建設遼東灣,努力打造現代海港城、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綠色油化之城,打造開放先導區,開放成為盤錦最鮮明的時代特征。
(四)基于盤錦地域發展動力的思考——創新。地域精神是地域發展動力的集中表達。“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包括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創新。建市時省委對盤錦提出了“開發盤錦, 服務油田,面向全國,多做貢獻”,盤錦確定了工業發展戰略是“油氣頭、化工身、輕紡尾”;1996年時提出“強化優勢、骨干帶動、外向牽動、科教驅動、城鄉一體、油地融合、加快發展”; 2001年時提出“結構優化、機制創新、開放牽動、科教興市、油地融合”; 2003年時按照“生態立市、科教興市、產業強市”的要求,實施了“結構優化、外向牽動、油地融合”的發展戰略。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沿海開發開放,城鄉一體化發展,和諧盤錦建設”三大戰略任務。這些理論上的創新,指導了盤錦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遼河是盤錦的母親河,這里的地域文化“符號”非常獨特地彰顯了遼河口文化的深厚積淀。紅山文化是盤錦文化的源頭,紅山文化的標志物是玉豬龍,而盤錦的版圖又是一個“龍頭”型。《辭源》曰:“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3]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創新的集中體現。進入新時代以來,盤錦提速打造世界級化工和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加快推進華錦阿美、寶來巴塞爾、遼河油田儲氣庫群3個重大項目建設,以大項目培育大企業、集聚大產業,推動石化產業規模邁入世界級,創新、創造、創優、求新等是盤錦內在發展動力。
(五)基于盤錦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超越。地域精神是地域之魂,對地域未來發展起著引導作用。地域精神是地域文化長期積淀而成的獨特品質,是地域不斷向前更新發展的領路人,是市民氣質品行、價值觀念、道德觀念、文明素養的綜合體現,是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等在精神領域的集中體現。一個城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無不需要一種精神,它具有引導地域發展的作用。培育具有時代特征和鮮明個性的城市精神,會增強城市發展的凝聚力和責任感。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遼寧考察、2019年11月又就《中辦回訪調研報告》作出重要批示,盤錦人要再學習、再對標、再落實,超越自我,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造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的實踐中,搶抓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大歷史機遇,走在全省全國的前例,實現盤錦跨越式發展。
綜上所述,新時代盤錦精神可以括為:和合、勵志、開放、創新、超越。這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和合是基礎,勵志是保障,開放是特征,創新是動力,超越是目標,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新時代盤錦精神的科學內涵。在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大背景下,有新時代盤錦精神的激勵,盤錦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