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濱河幼兒園 路順利
所謂“家園共育”,就是引導家長和幼兒園雙方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基礎上開展的一種幼兒園學前教育模式。其不僅能夠實現對幼兒園教育空間和教育范圍方面的拓展,還符合新時期學前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方向。但是,目前有很多幼兒園的家園共育開展工作還流于形式,不能有效發揮出家園共育的真正教育價值。基于此,本文作者立足自身學前教育經驗,就如何優化家園共育工作進行簡要探析如下,以供各位一線同仁參考、交流。
隨著我國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家園之間的聯系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電話或者面對面溝通的方式,而是可以在網絡技術的輔助下,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成教師與家長或者幼兒園與家長之間隨時、隨地聯系。
例如,在孩子們小班入園一開始,我們教師就會主動搜集并記錄班上所有幼兒家長的聯系方式,以方便日后的溝通、聯系,同時還會利用微信交流平臺,將所有幼兒家長加進來,建立“班級微信交流群”。在這里不僅會不定期地給家長分享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與教育計劃,還會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給家長分享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使家長能夠及時、真切地掌握孩子的情況,進而為家園共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情感基礎。
當前階段幼兒家長的文化素養越來越高,家長大部分都能夠認識到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是在家庭教育方法方面或多或少還欠缺一些科學性。因此,為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育工作,不管是幼兒教師還是幼兒園方面,都要主動給予家長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指導。以我所工作的幼兒園為例,我們會不定期開辦“家長學校”活動,邀請業內知名的幼兒教育專家或者資深幼兒教師等,為家長免費講解孩子在各個時期的成長特點、心理需求、教育方法等,給予家長正確的飲食指導與教育指導。不僅如此,我們還會把每次“家長學校”的教學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分享到班級群里,以供由于工作等其他原因不能到場的家長觀看和學習。同時也會經常給家長分享一些學前教育經驗與方法,不間斷、耐心地回答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與家長共同商討科學育兒的策略,進而在提升家庭教育科學性的同時,增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與聯系。
家園共育的有效開展,是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的,因此,在幼兒園的管理方面我們最好能夠讓幼兒家長參與進來,在凸顯幼兒園“民主”管理理念的同時,耐心“傾聽”家長代表對幼兒園管理和教學工作的意見,并不斷優化與改進。
例如,我們幼兒園為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育工作,設立有“幼兒園家委會”這一組織單位,同時還分設有協助幼兒園教育管理的——學委會家長,協助幼兒園飲食管理的——伙委會家長,協助幼兒園安全管理的——安委會家長。各委會家長是由教師和全體幼兒家長共同評選出來的,責任心強且業余時間充裕的幼兒家長代表,在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對幼兒園教育、飲食、安全等方面進行協助、管理和監督,還能夠從中協調幼兒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關系,與幼兒教師一起當好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溝通“紐帶”,優化家園共育模式的同時,共同助力家園共育工作的高質量開展與進行。
組織和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的集體活動,是踐行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在此過程中,能夠使家長真正走進幼兒園感受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給孩子帶來的改變,也能夠親身體驗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狀態。
例如,每周五都是我們幼兒園固定的“家長開放日”,在這一天每個班都能有5名家長代表所有的家長來幼兒園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用餐、一起游戲等,真切體驗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內容,感受幼兒園教育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除此之外,每學年我們幼兒園都會組織家長開展“爸爸籃球賽”“家庭親子運動會”等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進而使家長能夠在活動中,真切感知孩子的成長與變化,以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增進家庭親子關系,也使家長在觀察教師對孩子付出與負責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教師的不易與幼兒園的用心,有效促成家園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相互支持。
綜上所述,作為新時期的幼兒教師,我們要將幼兒家長當成我們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合作伙伴,這樣才能在家長的支持與信任下,更好地開展學前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在家園共育良性教育合力的推動下,更好地助力幼兒的全面成長,并為其在將來更好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