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實驗小學 王燕
部編版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旨在讓學生小組分工合作,在合作探究的情況下,達到學習的目的。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當中通常要分為不同的階段,教學中,筆者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從三個層次探析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活動。
要想更好地完成部編版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就要成立學習小組,以小組搭配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自愿搭配的基礎上得到優勢互補。

例如,在教學《古詩三首》時,首先教師可以引領學生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的教材,在教材當中圈出重點,然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組織交流,讓小組成員記錄好關于主題內容的知識,最后在小組發表意見之后,教師進行綜合總結,確定這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但教師在確定主題時,切勿以一個內容為主題,要開展多種內容的主題,這樣才能夠供學生自行選擇。最后,確定好主題后就需要教師引領小組同學之間進行收集資料,互相幫扶,例如學生可以在課外查閱資料、閱讀圖書,發動優生的力量,帶動基礎能力較薄弱的學生共同進行資料查閱。例如學生可以在課下廣泛收集關于詩歌的一些內容,關于作者的其他詩歌或者作品,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之間的協同進步。
首先,做好綜合性學習的課堂記錄,教師扮演好指導的角色,是整個綜合性學習的關鍵一步。教師只有做好了課堂記錄工作,才能夠呈現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
比如,在教學《白鵝》時,如果有學生不太喜歡白鵝或者討厭白鵝,教師應該基于實際情況,讓學生在課下收集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其次,在綜合性學習課堂中,教師要做好引領工作,發揮組長以及組員的作用,在小組同學整理好收集的資料后,教師可以安排小組同學匯報。一個人做匯報其他成員做補充,充分調動各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并在同學進行匯報時做好整理工作,在學生匯報完之后,實時給學生一些更加簡單、豐富的方法,以更加有效地進行閱讀。最后,教師再基于學生初步確定的資料、收集內容,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激發學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學《大青樹下的學校》時,有部分學生是通過翻閱大量的書籍來收集資料,大部分學生通過網絡查詢和看課本的方式收集到一些比較理論的知識。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走訪和調查的方式收集一些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知識。這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夠增加其社會經驗,更能實現小學語文綜合性活動的有效性。
整理和分享的過程就是學生梳理知識和鞏固知識的過程,對成果進行匯報就是讓全體學生分享研究成果,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
比如,在教學《貓》時,學生可以通過圖片展示、介紹實物展覽等方式進行匯報,教師一定要以更寬和的態度去接受學生的思想和表達方式。在展示過程當中,教師要有效地營造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自由發揮,而不是有意無意打斷學生的匯報過程或過分貶低學生的匯報。評價和反饋是整個實踐活動的一部分,它直接決定了下一次實踐活動的有效性,所以在評價反饋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先從不同的方面評價自己。比如說可以自己評價自己與他人的合作情況和參與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選擇評價方式的時候,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比如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
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時,教師在開展此類綜合性評價時,旨在讓學生收集關于傳統節日的知識。教師首先可以搭建平臺,讓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展示的過程當中,其次再引領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然后讓小組內相互進行評價,最后再發動其他小組的力量讓其他小組對此小組進行評價,由此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簡而言之,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和實踐都應該遵循學生的差異,以實踐和個性教學為基準,從小組合作的形成到展示過程都應該滲透說、讀、寫,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實現課外學習和課內學習的有機結合,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可以在語文學習當中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