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舟曲縣藏族中學 尚金旺

初中物理學習階段是學習物理初級階段同時也是關鍵階段,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物理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前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能夠充分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較為基礎,其中概念性知識內容非常多,所以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較為困難,進而導致學生對于物理知識學習并不感興趣,為了能夠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目的,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運用微型物理實驗開展教學。微型物理實驗具有直觀性特點,能夠產生生動的物理現(xiàn)象,進而刺激學生聽、看等多種感官,又因微型物理實驗具有一定新奇、有趣特點,因此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僅如此,在微型物理實驗中用到的實驗材料都是學生身邊較為熟悉的材料,這種情況下還能拉近學生與物理教學之間的關系,能夠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營造高效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而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運用微型物理實驗就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中,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用到滿堂灌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有效傳授學生知識,但是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獲得更好發(fā)展。而微型物理實驗具有新奇有趣的特點,在運用的過程中能夠促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積極主動想要參加進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教學初中物理《慣性》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慣性微型物理實驗,常規(guī)的實驗是撥動彈簧片,將支座以及小球之間的金屬片彈出,但是小球卻沒有隨著金屬片一起彈出,說明小球具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的慣性。而微型物理實驗用到的材料是一條2cm×15cm的紙帶、一個筆帽、一把直尺。首先將紙帶的一端放在桌子邊上,上面壓一個筆帽,用手握住筆帽的另一端,運用直尺迅速向下打紙帶,使紙帶從筆帽之下抽出,而在此過程中筆帽卻沒有倒下,這就說明了筆帽有慣性。微型物理實驗相比常規(guī)實驗更為簡單易懂,并且學生也能參與進來,因此能夠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通常情況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運用實驗開展教學時,都是由教師演示進行,其主要原因是常規(guī)實驗材料因素以及復雜因素等帶來的局限性,不便于所有學生參與進來。而對于微型物理實驗來說,其具有簡單有趣的特點,不僅取材十分方便,操作十分方便,并且貼近生活,產生的現(xiàn)象十分明顯,有利于學生自主開展,這種情況下就能夠解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充分以及對于實驗了解不足等問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微型物理實驗,進而保證物理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初中物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教學過程中,常規(guī)實驗是手握兩張大小同樣的紙,讓紙自由垂下,并且兩張紙之間還要具備一定的距離,然后再向兩張紙之間吹氣,能夠觀察到兩張紙向中間靠攏,這種現(xiàn)象就說明了空氣流動速度越快的地方,壓強越小。而在開展微型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將一張紙折成三棱形,用嘴含住吸管向三棱體中間吹氣,這種情況下能夠看到三棱體中間凹陷,說明了空氣流動速度越快的地方,壓強越小。微型物理實驗與常規(guī)實驗相比,作用效果更加明顯,更有利于學生觀察,大大提高了實驗有效性。
處于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物理難度較大,故而導致教師不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為了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物理知識,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運用微型物理實驗展開教學,微型物理實驗具有非常大的優(yōu)勢,能有效降低學生物理學習難度,不僅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能促使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