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第一中學 王小燕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青少年處于一個被電視、平板、手機、網絡等現代媒介包圍的環境中,他們的自制力和辨別能力較差,由于自身媒介素養的缺乏以及媒介的商業化和娛樂化特征對青少年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使青少年在行為和認知上出現了一些偏差。部分家長和學校會限制青少年接觸網絡,以免青少年受到不良影響,這樣的方式早已無法滿足當前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我們必須正確看待媒介傳播,將其和信息技術課程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正確的新媒介素養,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相關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能夠從信息技術教育上升到擴展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通過最簡單的計算機操作學習,具備信息時代最為重要的信息素養以及媒介素養。只有明確教學的目標,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才能夠有一個準確的方向,制度合理的教學措施,正確地引導學生。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再加上高中時期的學生需要應對高考,在我們傳統的認知中,高考對很多學生來講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點。
這一時期教師、家長、學生都會將關注點放在考試成績上,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十分欠缺,就連信息技術教師,都會將信息技術課程放在一個不重要的位置,這樣的觀念是十分錯誤的。時代發展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對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有效途徑,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觀念,認識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意義,明確信息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
很多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仍然停留在知識理論的講解上,這與信息技術的特點全然不符,信息技術作為新時代發展的產物,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傳統的理論學習對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難以產生幫助。信息素養指的是評價信息活動的過程、結果、方法;獲取、加工以及交流和表達信息的能力等,這就要求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放在教學首位。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課堂定位模式,將學生放在課堂的核心位置,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學習,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空間,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是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教師要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能夠提出問題,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可以對一些關鍵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明辨信息的真偽和價值,這對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當前很多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興趣不濃厚,不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這主要是因為長期處于灌輸式的理論學習中,課堂學習過于枯燥和壓抑。這樣的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長期處于單一枯燥的學習環境中,會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不濃厚,不愿意主動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改善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的媒介知識應用在實踐過程中,發揮所學知識的實用性,提升自身的實際操作水平,對于廣告、新聞等的表達和制作能夠有所了解,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媒介素養,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還需要注重實踐教學的反思,在實踐教學的設計上,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踐過程的開展需要循序漸進。與此同時需要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進行擴充和更新,做到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在教學評價過程中,需要采取多角度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給予學生最為公正客觀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思考和探索,提升學生對信息的判斷能力,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和媒介素養的同步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新媒介素養十分有必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認識到時代發展的特征,重視信息技術教學,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新媒介素養的培養,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發現信息技術知識的實用性價值,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中,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新媒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