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渭源縣田家河幼兒園 王彩桃
在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工具,將圖片、音頻等相互融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置身于教學情境中,幼兒能更好地參與學習,并且在學習中體會到輕松快樂,更加自主地融入教學活動中。幼兒階段幼兒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文字信息幼兒理解起來困難重重。幼兒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讓課堂變得更生動活潑,以此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例如,我在以《龜兔賽跑》為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時,首先準備了視頻短片,讓幼兒通過觀看動畫片以及我的有效指導,體會其中的知識內容。還需逐步將幼兒帶入創設的情境當中,通過一些與情境相關的問題,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如:在故事中為什么兔子會以為自己可以贏得比賽?為什么烏龜有自信參與比賽?兔子為何最終沒有獲勝?通過這些問題讓幼兒在情境中進行思考,最終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結論。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故事重現出來,通過此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做人需要虛心,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多的進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如此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學的重點更側重于幼兒語言運用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語言能力,讓幼兒更積極地交流,更加清晰明了地表達他們的內心想法并且可以聽懂他人的話語,更好地理解他人要表達的意思。在教學中,我設置教學情境:在森林中動物們舉行了擁抱節,小熊也想在活動中找到更多好朋友,并與這些好朋友相互擁抱,雖然這是非常快樂的事情,但是這時候小熊卻哭了出來,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教學中根據教學情境和問題有效實施活動,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將這個故事情節展示給幼兒,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并且讓幼兒明白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不能欺負他人,要樂于幫助他人,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成為好朋友。之后,我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講故事的內容表演出來,讓小朋友們體會森林其他動物不與小熊擁抱的原因。在故事中小熊經常欺負其他小動物,然后讓幼兒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告知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益處,并且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在玩玩具時應禮讓他人,學會文明用語,學會以禮待人。
對于幼兒來說每個年齡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從口頭語言發展到計算能力培養,再到自主生活能力,再到形狀感以及書面表達等,這些都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和形成的。因此需要抓住幼兒成長的關鍵時期,進行恰當的引導教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這一狀況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利用游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個人習慣,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徑。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積木搭建、擺凳子等各類游戲,實現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例如,幼兒在清潔個人衛生時,我導入一些有趣的游戲,讓幼兒在小游戲中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游戲深受幼兒喜愛,在教學活動中開展游戲可以讓幼兒更積極參與,并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
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眾多幼兒教師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幼兒時期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較弱,他們活潑好動、喜愛玩耍,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幼兒的智力特征進行有效教學,實現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例如,兒歌就是引導幼兒認真學習的有效方法。如,在幼兒洗手過程中,我將《洗手歌》播放給幼兒學習。兒歌內容簡單,能夠營造歡快的氛圍,幼兒也喜歡各種兒歌。他們在唱的過程中,能夠將其中的內容很好地記憶。通過多次的歌唱與傾聽,幼兒能學會洗手方法,當他們開始洗手時,就會想到自己學過的《洗手歌》,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洗手的方法,按照《洗手歌》的順序和步驟,清潔自己的小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通過兒歌讓幼兒學會必備技能,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并不是為了用兒歌讓學生獲得快樂,將課堂完全變成兒歌課,僅僅是運用這種方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至關重要。幼兒教師需要把握教育實際,盡早進行科學引導,讓幼兒終身受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借助游戲、兒歌等各類教學活動,讓幼兒熟練掌握生活技巧,并養成自身良好習慣。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學到更多技能養成的良好習慣,為以后的發展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