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膠水”,能在長達一整天的時間里,持續將其中攜帶的藥物或酶通過小腸輸送給人體。
小腸是吸收食物中各種營養成分的主力場所,口服藥物也有很多依賴小腸吸收才能起到治療作用。為了使小腸更好地吸收營養成分和藥物,并減少吸收不好的物質(比如食物中過多的糖分),研究人員開發了這種溶液,名為合成胃腸上皮黏膜(GSEL)。GSEL 的開發受到兩方面的啟發:一是小腸中存在的一種酶會分解過氧化氫,釋放出氧氣;二是貽貝有一種特殊能力,能分泌一種把自己牢牢粘在濕滑的海邊礁石上的物質。研究人員把這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設計出了GSEL。這種材料到達小腸后,遇到分解過氧化氫的酶釋放出氧氣,而氧氣氣泡則會把多巴胺分子結合在一起,產生聚多巴胺,類似于貽貝的“膠水”,黏附在小腸內壁形成涂層。研究人員已在多種動物和人體組織上進行了驗證。
研究人員以豬為動物模型測試了GSEL 的多種應用,如用其來治療乳糖不耐受,在把乳糖酶補充進GSEL 后,乳糖消化增加了20 倍。研究人員設法將一種特定的納米顆粒混合到GSEL 中,以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攝取,同樣取得了積極效果,這種方式將來或可進一步應用于2 型糖尿病和肥胖。研究人員也探索了GSEL 的藥物遞送潛力,他們把吡喹酮添加在GSEL 中,這類藥物一般每日需給3 次,但GSEL 涂層極大地延長了藥物在腸道的滯留時間,讓腸道緩慢而持續地吸收藥物,因此可以減少給藥次數。
GSEL 在小腸中黏附24 小時,隨后會被自然排出體外。這意味著通過這種腸壁膠水來遞送藥物大約只需要每天服用1 次。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沒有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