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羅源第一中學 游汶
高考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深入開展,之所以進行高考改革,其最終目標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應試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全方位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高中數學作為一門在高中學習中比較重要的學科,更應該著重分析其教學與新高考的適應性。分析新高考的相關教學要求,從教學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有效地改善教學效果。
高中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進入高中階段以后,數學的難度會逐漸增加。教師運用最多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刷題,通過數量上的訓練,達到數學成績的提高。這樣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多少會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與自信。然而新高考模式的實施,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新的改變,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也沒有之前那么的緊張甚至恐懼,在心態上也有所放松。高中階段的學習是人生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學生提升自己的關鍵時期。新高考環境下的高中數學的學習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也要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所以高中數學教師也需要在分析新高考的政策后,找出現階段工作上的不足,不斷進行改革,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高考的改革給學生帶來的最主要的改變就是更加著重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師的教學也應該根據新高考的政策,不再是之前頻繁地對學生進行刷題計劃,而是從知識本身對學生進行教學。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是很多人為了追求快速學習都會產生的一個問題。基礎知識是學生深入學習、思考、創新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所以,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之中,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做題需精不貪多,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學生做題的數量,還可以讓學生更加熟悉對經典題型的練習,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現階段高中數學學習與高考內容,都和實際生活沒有太大關系甚至脫軌,而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也只是圍繞著高考進行教學,學生的不斷練習,造成了大部分高分低能的學生,不具備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在新高考的環境下,教師也應該因地制宜地調整教學方法,著重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在科技與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教學中的新技術也在頻繁使用,例如我們熟悉的多媒體技術,高中數學的教學也可以運用此技術。除此之外,新高考環境下對于學生的考核也應該采取多方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對于學生心理的輔導也是至關重要的,高考作為人生階段相對重大的事件,很多學生都會受到高考帶來的不同影響。因為數學的抽象相對較難,會讓一些學生對數學產生恐懼感。對于教師來說也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數學思維,善于總結與分析,逐漸減少學生對于數學的恐懼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高中數學的學習,教師還應該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可以通過場景模擬、情景再現等方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新高考政策的提出與執行,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與認同,著重對于學生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注重培養真正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新高考環境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更加注重數學本質教學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學生也可以找到更有效的學習方法。而高中數學教學對“新高考”的適應性也有充分表現,主要包括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保持答題卡和試卷的形式與“新高考”要求一致,考試范圍也調整至“新高考”規定區間;對于特別復雜的公式,會在考試中直接給出,減少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分清必修與選修的主次關系,更加突出對“新高考”的適應性。在試卷設計方面,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高考試題的難易程度也不同。試卷在設計方面進行了清晰明了的設計,能夠有效地反映出學生的掌握程度。試卷試題的數量設計、試卷結構、試題順序也都和之前保持了一致性,教師也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新課改的內容與規定,對于現有教學進行調整,提高學生對高中數學的把握。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本,采取多元化、具體化的新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能輕松愉快地迎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