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波密縣第二幼兒園 達瓦群卓
近年來,無論是幼兒園的數量或質量都在快速提高,而彼此間的競爭也越來激烈。在此前提下,部分幼兒園為了快速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則將教學內容逐漸加深,導致幼兒學習壓力越來越大,這是很多幼兒園存在“小學化”傾向的主要成因。同時,很多幼兒園的教育過于統一化,因此造成幼兒只是在被動地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此教學方法在短期內雖然提高了幼兒的學習成績,但從其長期的學習生活上看,在心理上造成了負面影響。部分幼兒園所采用的統一化的教學方式,幼兒的學習興趣難以長久保持,進而導致學習的知識停留在文字表面,無法深入文化層面。
第一,目前很多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并不是以幼兒的需求為中心,而是以幼兒園本身的發展和盈利為主導,從而忽視了幼兒的成長需求和情感體驗。因此,在應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教育時,通常較表面化,雖然令幼兒記住了教學內容,但卻遺失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性”,沒有真正發揮其教育價值。第二,部分幼兒園會直接簡化小學或中學的優秀傳統文化相關教學內容為己用,因此就導致了幼兒在進入小學后進行重復性的學習,而因為自己已經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因此課堂上的注意力往往難以保持。可以說學前教育理念的偏差,直接影響了優秀傳統文化與學前教育的融合效果。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其中包含了各種思想,在文學領域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與學前教育的融合首先延續了中華文化,拉近了幼兒與“傳統”之間的距離。近年來,中國優秀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但與人們的實際生活仍有一定的距離,主要原因在于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不足,而在學前教育中融合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令其對“傳統”有一個基本了解,從而令優秀傳統文化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優秀傳統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首先內容上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包括: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神話傳說等元素。同時,多數節日的慶典和慶祝方式被賦予了禮儀的文化特征,而諸多藝術形式如水墨畫、書法、剪紙、戲曲、詩詞歌賦都具有思想道德的教育意義。此種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一方面可以滿足幼兒對文學知識的學習需求,同時對其思想道德的培養亦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優秀傳統文化與學前教育的融合,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出一個特定的主題,以此對不同種類的傳統文化進行區別利用,以此為幼兒創建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增添學前教育的趣味性,進而有效引導其逐漸對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如:趣味性較強的神話傳說類的主題活動,則可以結合幼兒熟悉的事物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篩選電視劇《西游記》中的片段進行教學,幼兒則可以以多人的形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每一個幼兒扮演一個角色,通過讓幼兒扮演孫悟空、紅孩兒、唐僧等人物,加強了幼兒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使其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在古代詩詞歌賦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活動中,教師則可以利用李白的《靜夜思》為幼兒講述作者的經歷導致他的思鄉之情,以此陶冶幼兒的情操和培養其賞析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同時,利用《游子吟》教師可以借助其中母親默默付出的事跡讓幼兒對中華文化中的孝道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幼兒因年齡較低,因此具有好玩易動的特性,而豐富多樣的游戲教學在學前教育中尤為重要,利用游戲化的元素可令其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游戲化的學前教育中,教師應有計劃、有選擇地組織各類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游戲活動,在保證游戲符合幼兒的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要具備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針對這一點,教師在制定相關的游戲教學時,應以幼兒的心理需求和生理素質為基礎,適當地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如:較常見的游戲“丟手絹”,就可以融合中國傳統的刺繡文化。在每一次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幼兒講述相關的故事和知識,如:古時手絹的用途、不同圖案的含義等。在繪畫游戲活動中,則可以讓幼兒設計手絹的圖案或不同朝代的服飾,在繪畫之前同樣需要為其講解相關的文化知識。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幼兒播放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動畫卡通,如:《西游記》《十二生肖》等。通過運用現代化的電教技術可快速提高幼兒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專注度,從而增強幼兒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積極性。
中國傳統文化發展至今,已經不是單一的文化,而是匯聚了多民族的文化,其中包含了多種民族的風俗習慣。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西式的節日而忽略了傳統節慶,針對這一點,教師應提高此類傳統文化的教學。如:在中秋節或重陽節前后,首先向幼兒講解這些節日的相關知識,包括:起源、演變和不同時代、不同人的慶祝方式等。其次,園方和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聯歡會等,讓幼兒表演與節日相關的節目。在節日假期中,亦可以傳統文化為作業的內容,可以是講述自己如何慶祝節日的小作文,或是畫出與節日相對應的慶祝場景等,以此讓優秀傳統文化向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滲透。
對于幼兒而言,教育不單是指在幼兒園內,在課外和家庭中也應合理地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幼兒早期的行為通常是模仿家長,因此家長對幼兒的影響是深刻且長遠的,針對這一方面,幼兒園可以定期邀請家長參與幼兒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活動,讓親子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如:教師給出不同長度和粗細的繩子由幼兒選擇,家長負責編制中國結等傳統的較簡單的手工制品。其次,在課后作業方面,利用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替代以往讀寫背等單一的作業形式。如:幼兒可學習一小段中國傳統的舞蹈動作或歌曲,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表演,表演之后講述相關的文化知識,以此在加深了幼兒對優秀傳統文化理解的同時,也培養了其寫作能力與表達能力。
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與學前教育的融合不單要幼兒對其有一定的了解,還要利用其中優秀的思想和知識對幼兒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