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 劉小菁
以人教版PEP 英語四年級下Unit4 Clothes 對話教學為例,在英語教和聲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語言運用的實際意義,突出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核心素養。
教師在開課環節,以輕松自然的交流方式,將學生帶入“Clothes”的話題中。采用話題遞進的形式,環環相扣,營造一種流暢又節奏明確的教學氛圍。教學實錄如下:
Teacher:Hello, boys and girls. I have some photos from my father.What’s this?
(PPT呈現一些當時父母時代穿的一些衣服,衣服富有時代感,當時的衣服只有簡單的白、綠、藍三色。)
Student1:Shirt.
Teacher:What color is it?
Student2:It’s white.
Teacher:What color is your shirt?
Student3:It’s red.
Student4:It’s yellow.
Student5:It’s blue.
Teacher:Wow , your shirts are so many colors. They are colorful.
和聲課堂教學提出恰當的情境設置,可觸及學生內心,可激發學生自由自主地發聲。而這一環節很好地讓學生人人發聲、有感而發、有話可說、無話不談。而顏色和衣服的話題,是學生信手拈來的英語表達素材,教師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問答,而是結合自身的感受談變化,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衣服的交流主題中,教師預設學生不同的回答,根據不同個體的感受,生成不同的精彩對答。隨后,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衣服貼畫及時為學生評價。
本課的設計充分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比如:本部分重點讓學生了解和描述衣服的歸屬。在學習課文環節,教師讓學生先看圖,猜測情節的發展,為后面語言學習做鋪墊,為學生思考埋下伏筆,充分鍛煉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辨能力。教師將課文原音進行播放,學生通過視頻全方位地認知本課要學習的知識點,并通過視頻中的詞匯和句型標注,儲備英語語言知識,在后面讓學生準備表演環節。同時教師注重話題的深入,比如讓學生從自身出發改編對話等,激活學生的思維。話題的深入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以組為單位分別上來表演自己對對話的理解。學生通過感知、比較,靈活運用語言的表達方式,同時通過“比較”的教學方式能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提煉學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會更加注重學科的育人目標,進一步具體化、系統化和細化,幫助學生最終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和素養。通過認知階段的鋪墊,在語言訓練階段,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衣物進行創造的表演對話,自主提出問題:
Student1:Whose shirt is it?
Student2:It’s mine.My shirt is red.
Student3:My shirt is red,too.Maybe is mine.
Student2:Look,here is my name.It’s mine.
Student1:OK,Here you are.
Teacher:Great name is mine.Anything else?
學生質疑并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教師順勢將疑點再次拋出,名字是屬于自己的,還有哪些東西是屬于自己所獨有的呢?隨后教師再次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并表述原因,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
教師在課堂上營造了輕松民主的言論氛圍,讓學生表述自己跟其他同學不同的觀點。將文本知識和自己對事物和現象的認知,通過邏輯思維有條理地進行英語表述,課堂靈動鮮活,教師變不教為教。教師選擇了文中討論性比較強的主題,使其對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