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辰實驗學校 秦宏文
在實際調查過程中不難發現,初中學段的大部分學生的體質健康并不滿足《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標準,甚至與標準差距較大。肥胖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多的學生“手無縛雞之力”,十分虛弱。在對學生進行體能機能測試時,發現學生的肺活量不達標。學生的身高體重不符合健康標準,“矮學生”“胖學生”的數目越來越多,且在進行體質測試時發現很多學生的骨骼發展存在問題,有的學生因為缺乏鍛煉而導致駝背等,學生的耐力、柔韌度、力量等都處于較低水平。
體能鍛煉是一個具有針對性的、長期性的鍛煉工作,需要教師在開展體能鍛煉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體質發展實際情況制定體能鍛煉的目標,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做好對應的體質測試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出發,才能在正確判斷的基礎上進行后續的體能鍛煉內容的選擇和設定。初中學校在開展學生體質測試時要勇于創新,在基于傳統測試方法的基礎上有效地應用新型儀器對學生進行測試,且要將測試結果記錄在對應的學生體質檔案上,定期根據測試結果對學生的體質檔案進行階段性補充。初中體育教師在了解學生體質發展結果的基礎上,要結合認知設定體能鍛煉的目標,以目標為指導開展后續的體能鍛煉活動。在設定目標上教師可以參考男女生的體質差異,結合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設計,具體如下:
1.男生體能鍛煉目標:男生的訓練主要分為兩個內容,即基礎訓練以及進階訓練。基礎訓練包括重力訓練以及耐力訓練等;進階訓練則是針對男生的特長發展進行變動性壓力訓練。
2.女生體能鍛煉目標:女生的訓練主要放在柔韌度上,在基礎上教師可以增加一些簡單的田徑訓練、重力訓練,這樣能滿足女生的學習需要,體能鍛煉也能更有效開展。
初中體育教師應重新審視體能鍛煉的重要性,要保障訓練內容的豐富性以及協調性。在初中學段的體能鍛煉課堂上,其體能鍛煉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力量訓練:力量是學生參與一切體育運動的支撐,教師可以通過俯臥撐、登山跑、仰臥起坐、杠鈴深蹲等,達到力量訓練的目的。
2.耐力訓練:耐力能讓學生突破自我,在體能訓練中戰勝疲勞。常見的耐力訓練內容包括亞索800m 訓練、長距離慢速跑訓練、蛙跳訓練等。
3.速度訓練: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速度,教師可將如下內容引入速度訓練的體能訓練課堂上,包括支撐跳訓練、多方向速度訓練、反向箭步蹲到跳躍、敏捷梯速度訓練等。此外還包括多個內容,有柔韌性訓練、協調性訓練等。初中體育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要求進行合理的教學選擇,以搭配訓練內容,實現有效訓練。

當然,很多學生對體能鍛煉存在一定的恐懼和抵觸情緒,大部分學生認為體能鍛煉十分枯燥、無味,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在結合學生的體能鍛煉參與需要的基礎上,創新體能鍛煉的方式。引入多元鍛煉模式,增添體能鍛煉的趣味性與多樣性,這樣能更好地喚醒學生的體能訓練需要,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1.游戲體能鍛煉:利用游戲開展體能鍛煉能讓娛樂與訓練并重,能促使原本枯燥且乏味的體能鍛煉變得趣味滿滿,更容易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如初中體育教師可以開展“鐵建辦”“兩人三足”“撕名牌”等各種體育游戲鍛煉學生的體能,讓學生快樂實現體能的發展,從而大大提高體能鍛煉的效果。
2.小組體能鍛煉:小組合作是很好的體能鍛煉方式,能讓學生在搭配合作的過程中實現雙向提升,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鼓勵、取長補短的過程。當然,教師也要注意小組成員的合理劃分。要讓學生之間形成最優的搭配,學生才能在小組合作、競爭中實現有效的體能鍛煉。
3.多媒體演示體能鍛煉:當然,體能鍛煉并不是一個純實踐性的鍛煉活動。學生在參與體能鍛煉過程中很容易因為體能鍛煉活動的開展不到位而導致出現拉傷等各種問題。因此教師應適當利用多媒體開展針對性教學,要針對具體的體能鍛煉活動,如杠鈴的握舉方式等進行多媒體演示教學。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對各種體能鍛煉的活動有效把握到位,才能提高體能鍛煉效果。
上述我們也提到,教師、學生、家長對體能鍛煉的認識,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體能鍛煉的效果。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發揮自身的橋梁作用,有效聯動家長,將聯動工作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從學校、家庭兩個主體入手,雙管齊下,實現移動訓練。首先初中體育教師應在體育課堂上抓住教學導入的重要階段,強化體能鍛煉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體質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從心理防線上攻破學生,讓學生自覺配合教師投入緊張的體能鍛煉中。其次初中體育教師應和家長之間通過線上、線下兩個溝通途徑,達成雙向認同。讓家長認識到體能鍛煉的重要性,并且能在家中注重孩子的飲食搭配、作息發展、日常鍛煉等。讓家長在陪伴與監督中培養學生在日常的良好運動習慣,從而為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做好準備。
初中體育教師不要將體能鍛煉局限在體育課堂上,要注意開展多種多樣的課下體能鍛煉活動,在無聲之中滲透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而實現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培養。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在學校組建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隊伍,包括足球隊、籃球隊等。這些隊伍在開展訓練活動前都會進行對應的基礎訓練,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既能培養自己的運動興趣,又能實現對應的體能鍛煉;且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定期在學校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如籃球競賽、田徑比賽、拔河比賽等。這些活動都能吸引學生參與,也是開展體能鍛煉的另一個橋梁。
總而言之,初中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抓住體能鍛煉的關鍵期,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體能鍛煉。要注意體能鍛煉的推進效果,結合學生的體質發展現狀尋找合適的對策,這樣才能發揮體能鍛煉的教育功能,初中生才能在強健體魄、健康發展中迎接陽光、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