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 丁喆
英語課堂教學環境首先應該營造的是一種開放、自然的外語學習空間和環境,我們所見的常規英語教學模式通常是先講解語法或句型,讓學生大量練習鞏固其語法規則,然后對其中的錯誤及時指出并改正,不得不說這種正式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理解語法有一定的幫助,但從學生的實際應用技能來講,所能提供給學生的教學直觀程度遠遠不夠。小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非常強,而這種以講解和聯系為主的語法模式教學只能讓學生勉強理解其概念,卻不知如何在具體的語境中應用,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典型的“啞巴英語”。
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師就好比自己給自己畫了一個圈,里面圈定了學生已經學過的詞匯和語法,超出這個范圍內的英語知識成為限制教師展開教學工作的條條框框,教師往往認為學生掌握的知識有限,于是自己在教學中首先就降低了難度,即便是需要用英語表述的內容,也要翻譯成漢語后教學。這種過度低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做法,不僅讓教學模式變為中英混雜的亂象,使學生難以進入學習英語的語境中,還會很大程度地制約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進步空間。
之所以會有方言這么一說,就是因為周邊每個人都處于這樣的語言環境里,從一出生就接觸,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將其接收為自己的語言體系,可見語言環境對于語言學習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同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要想學好它必須給小學生創設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而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基本都是中文講述,很難讓學生投入其中,這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所營造的真實英語語言環境中自主學習詞匯和語言,在練習中找到語感,進而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比如我們在學習look at me 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story time 中的掛圖,引導學生根據圖中所展示的情境嘗試練習對話情節。教師可以多安排幾組學生上臺進行情景表演,不一定非要按照課文中的對話格式,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還可以自己更換想要購買的物品進行口語練習。
用信息技術構建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也是在近些年開始流行起來的,之前這種方法在理科學習中比較常見,但如果應用得當,將其巧妙應用于英語教學中,也會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們都知道課后的單詞表都是依據其在課程中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的,也沒有一定的規律可以總結這些單詞。因此在毫無規律和方法的前提下,這種預習方法很有可能讓學生對嶄新的內容產生畏難情緒。但教師可以教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法預習單詞,利用多媒體工具提前在課件中制作詞性分類,先按照每個單詞的詞性分別給這些新單詞按照動詞、名詞和形容詞等詞性進行分類,引導學生跟隨課件中的分類單詞在腦海里形成一張脈絡網,這樣學生對每個單詞的詞性都能了如指掌。
小學生還處于年幼好動的階段,對一切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英語課堂一直用一樣的模式教學就難以讓他們保持高度注意力學習,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學生開小差、打瞌睡等現象,嚴重影響聽課效率。由于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基本都非常生活化,這時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游戲化教學模式。比如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At the zoo(在動物園)的學習中,如果僅靠教師將look at the elephant,ah,so cute 這些句子毫無感情色彩地念出來,那學生將沒有參與感。這時教師可以在電腦屏幕上設置動物連連看或讓學生填空這類游戲,將大象、獅子、熊、老虎等動物的圖片打亂列為一列,將對應的單詞打亂再列為一列,讓學生上去用鼠標操作連線。等到大家都熟悉單詞含義后,只放出動物的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中動物的英文單詞。諸如這樣的游戲環節可以設置出很多花樣,這樣營造的強烈的學習氛圍,不僅給課堂增添了很多娛樂性和生動性,也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