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怡鄰幼兒園 陳君
在幼兒園藝術領域(音樂)的目標是:充分挖掘和發展幼兒內在的潛能發展和音樂素養發展,在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在唱唱、蹦蹦、跳跳、演演的過程中,讓幼兒感知和體驗音樂中的無窮魅力,獲得相應的音樂素養,欣賞—會唱—表現—創造,在音樂游戲活動中表現音樂、創造音樂,萌發藝術中的認識美、表現美和創造美。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幼兒進行美育,通過音樂的具體形象思維啟發、引導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音樂課程游戲化活動是讓幼兒成為音樂游戲活動的主人,使音樂真正“活”起來、“動”起來,發展幼兒的無窮想象創造力。在樂教、樂學的境界中激發幼兒的創新潛能和參與興趣,融創造力的培養于音樂游戲活動之中,在情感、心靈的相互交融下體驗真實感受,發展幼兒本真的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興趣是任何活動有效開展的核心因素,音樂游戲活動是一種情感的活動。幼兒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有充分的愉悅感和自豪感,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游戲情境對于幼兒期的孩子來說更直觀。從心到身——從身到心,多感官的立體感知讓幼兒能有效進入音樂角色,感受音樂的美妙。首先,教師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充滿激情,和幼兒一起分享音樂的美妙。其次,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與幼兒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滿足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產生的情感需求。在音樂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身份是多元的,還可以是不同小動物或植物的不同角色扮演,教師以形象的肢體語言帶領幼兒一起進入音樂氛圍之中。再次,教師具備表現音樂作品的情感力。如《小老鼠和泡泡糖》是詼諧有趣的,而《月光曲》則是詩意如歌、旋律豐富的,與幼兒一起對音樂產生美的共鳴。例如當“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出現時,幼兒便用自己稚嫩的動作表現出機靈的小老鼠。與其讓幼兒說出感覺,不如讓幼兒用動作表達,經過有趣好玩的音樂游戲活動感染,幼兒樂于參與、愉快體驗,表達會逐步變得豐富、深刻,有感染力。
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活動,幼兒親自感受音樂的性質,鼓勵幼兒能從自身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還是一種相互討論、交流學習的寬松氛圍,提升音樂學習的素養,啟發其想象力,充分發揮其創作潛能。在游戲過程中,尊重幼兒的獨特見解,接納幼兒的音樂創作作品以及他們的音樂創作方式,激發創造才能。幼兒在探究、創作音樂的過程中必定是稚嫩的,這時教師的作用在于觀察、傾聽,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使幼兒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提升。教師評價的效果是激勵每個幼兒有“思”有“想”,幼兒奇思妙想、大膽創新,主動參與活動,大膽地與同伴間操作嘗試,獲得成功后的喜悅自信心情……在這個過程在幼兒親身體驗探索,而這過程是幼兒自然習得,也是最本真的。
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探索,關注的不再是教師的表現,而是幼兒的參與情況、師幼間的有效互動。游戲過程是師幼心靈碰撞的對話舞臺。寬松、自主的師幼關系是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幼兒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積極主動地探索,都是一個音樂游戲活動的基礎,碰撞思維的火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在音樂游戲中恰能突出體現以上精神,如音樂游戲“小小草帽跳起舞”曲調優美、抒情,歌詞富有親和力,整個游戲中圍繞“小草帽跳舞”開展,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幼兒自選角色,他們有的幾個人合作扮演一棵大樹,有的扮演小草帽自由自在地飛翔。音樂是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尤其對幼兒是興奮的語言,受到曲調和歌曲內容的啟發,再結合日常生活所積累的已有經驗,幼兒在一起表達著各自的美好情感,自主性得到了充分體現,隨著音樂所表現的具象正是幼兒的大膽創造想象。
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把對表象的興趣轉化為主動參與音樂游戲的內在動力,創設豐富的游戲情境并貫穿于音樂游戲的始終,體驗審美的愉悅和創造的快樂。例如在音樂游戲“小蜜蜂和小熊”中,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故事,將小蜜蜂的勤勞善良與小熊的可愛憨厚這兩種情緒情感表達出來,激發幼兒自主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然而然表現出他們對游戲的理解和想象,通過音樂游戲的興趣激發、情感表達是培養想象力的關鍵。
音樂本身是一種藝術表現,幼兒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和感知,在游戲活動過程中提高音樂素養、鍛煉能力,在內容的選擇上,形式多樣化、簡單而有趣,活動的內容設計情節化、趣味化、兒童化,可以激發幼兒對每個音樂活動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投入游戲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