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徽文化中的綠色發展思想

2020-01-02 06:19:50王世奇
文化學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綠色

王世奇

綠色的時代,呼喚綠色的思想。自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綠色發展已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綠色發展是基于對傳統發展觀念和發展模式的批判性反思而形成的全新的革命性發展理念,其核心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綠色發展思想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而徽文化內容廣博、內涵深邃,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和系列性等突出特點,被譽為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和活化石,其中也蘊含著先賢關于綠色發展的樸素認知和辯證思考,值得深入探究。

綠色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發展,所以,徽文化中的綠色發展思想即“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自然的范疇又可以劃分為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基于此,徽文化中的綠色發展思想又可以分為人與天然自然的和諧、人與人工自然的和諧、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和諧三大部分,下文將從這三部分分別論述徽文化中的綠色發展思想。

一、人與天然自然的和諧

人是由天然自然產生的,是天然自然自我發展的結果,因此,人類的生存發展與天然自然的存在發展理應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高度的相關性。在徽文化中,人與天然自然的和諧建立在人與天然自然的有機統一(即“天人合一”)的基礎之上。徽州先民認為,人的生存發展必須遵守自然規律。同時,人通過了解掌握自然規律對天然自然產生能動的影響,與自然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和諧。

(一)尊重自然的生態價值觀

徽文化中蘊含著古代徽州人尊重自然的生態倫理和價值觀,這是他們對待自然的基本態度。這種生態價值觀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1.關愛自然

北宋理學家張載曾提出“民胞物與”的思想,認為大眾是同胞,世間萬物是朋友和伙伴,主張善待自然,普愛萬物。徽州人朱熹充分肯定了張載的這一思想,并進一步提出了“當事親之道以事天地”,要求人類要對自然一視同仁,用關愛親人方式來對待自然,關愛自然。深受新安理學熏陶的徽州先民,在朱子古訓等經典文化的指導下,重視自然環境,積極保護生態,用“事親之道以事天地”的方式,世世代代用心守護綠水青山。大量徽州古代文獻資料證明,古代徽州人普遍以宗族家法、鄉約村規的形式進行環境保護,內容包括禁伐禁漁、保護山林植被、保護水源、保護土壤、保護野生動物等。如歙縣鮑氏宗祠保存的鮑氏族規石碑明確記載了對于“盜砍蔭木、破壞村落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族丁給予‘永不發放祠谷,用不準糴祠谷’”[1]的懲罰。江西婺源縣清代《目錄十六條》中封山“禁帖”規定:“嗣后內外人等,一概毋許入山樵采,竊取椏枝,盜砍成林樹木,如有犯者,眾業主坐其侵害之家,照禁規公罰演戲,賠償樹命。倘恃頑撓眾者,即開載循環究治,決不姑貸。”[2]道光年間黟縣西遞胡氏《公議禁碑》規定:“井前坦上無許倒垃圾;井泉水無許攙糞,如有違者,公罰銀。”[3]在今天的徽州鄉村,仍能在橋口、村頭、山腳、路口看到古人所立的“禁伐”“禁漁”“奉憲禁漁養生”等各類禁約石碑[4]。

2.關愛生命

動物是人類的伙伴,是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保護自然環境,徽州先民將關愛從人自身擴展到其他生命,大力提倡保護動物,這在徽州文書中也有明確體現。徽州濟陽江氏家訓中提到:“以口腹之欲態殺生靈,仁者所不忍。”[5]告誡族人不能因自己的口腹之欲濫殺生靈。歙縣呈坎羅氏家族《祖訓》規定了“養生溪”的明確范圍,該范圍內“禁止捕釣,如違,一律嚴懲”[6]。祁門縣環沙村在村旁河口立有一塊“放生碑”,該碑碑文規定“上至雙河口起,下至彎袋坑口止”的水域內嚴禁捕撈魚蝦,只供放生[7]。

(二)尊重規律的生態實踐觀

徽州人追求人與天然自然的和諧,還表現在尊重并遵循自然規律。只有遵循自然規律,人類才能更加有效地開發自然、利用自然,少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徽州人秉持尊重自然客觀規律的態度,突出表現為因時制宜和因地制宜。

1.因時制宜

封建時代的中國是一個農耕社會,民以食為天,農業種植是生存之本。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智慧的中國人總結出了諸如二十四節氣等節律指導農事,徽州人也不例外。徽州人根據一年四季的氣象和氣候變化進行不同的農業活動。清嘉慶《黟縣志·地理志》就詳細記錄了當地谷物種植進行的時間節律:

三月種者為上時,四月上旬為中時,中旬為下時……秧生五、六寸,拔而蒔之,高七八寸則耘之,耘畢放水熇之;苗既長茂,薅去良莠,相土所宜者而糞之,復引水浸之,及時而收獲之。崔實曰:三月可種粳稻。

徽州許多農諺也蘊含著因時制宜、遵循節律的理念,如“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懵里懵懂,清明下種”“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滿倉”“處暑蘿卜白露菜,寒露菜籽霜降麥”“吃了清明餃,種子田里地里插;吃了艾葉餃,一年四季百病消”。

《新安竹枝詞》也有類似內容:“清明靈草遍生芽,入夏松蘿味便差。多少歸寧紅袖女,也隨阿母摘新茶。”這是說,松蘿茶要在清明時節采摘,若到了入夏時節,味道就差了,所以出嫁的女兒也回家幫忙采茶。還有“油菜花殘麥穗長,家家浸種辦栽秧”“紅英紫筍簇山尖,谷雨巖前玉手纖;莫笑發邊云影亂,一朝忙過未盈襜”[8]等描寫時令的竹枝詞。

2.因地制宜

古代徽州山多地少,土地貧瘠,在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之下,徽州地區的人口不斷增長。在生產力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單位耕地面積產出糧食的產量是有限的,徽州地區多山的地形決定山地、坡地并不適宜糧食種植,過度開山造林則會引發水土流失、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為了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必須因地制宜,使農業生產結構更加合理,增加單位面積土地的經濟產出和綜合效益,以購買糧食。徽州地區在明朝時期就已經開始多種經營,廣泛種植毛竹、松樹、杉樹、桑樹(養蠶)、油桐、漆樹、茶樹、果樹、棉麻等經濟作物,形成了高山林地、低山茶園、山谷稻糧的立體種植結構,充分利用不同地形的價值。產出的經濟作物向外地運輸銷售,再購入糧食,有效解決了人多地少的壓力。

(三)節約循環的資源利用觀

徽州人在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自覺形成了節約利用、高效利用、循環利用的觀念,與當代人熟知的3R原則“減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環(Recycling)”已經非常相似。節約利用是減少資源浪費、降低資源消耗,高效利用是提高利用效率,循環利用是對資源價值的多次開發,節約利用、高效利用、循環利用三大理念構成了徽州人生態實踐中的資源利用觀。

1.節約利用

對待生產生活資料,徽州人秉持“節用愛物”的理念,采取了盡量節約的方式。弘治《徽州府志》記載:“黟縣民樸而儉,祁門俗尚勤儉,婺源不尚浮華。”明人汪道昆在《太函集》中寫道:“吾郡民俗織儉,務蓄藏。”[9]清人許承堯則在《歙事閑譚》里寫道:“家居務為儉約,大富之家,日食不過一臠,貧者盂飯盤蔬而已。城市日鬻僅數豬,鄉村尤儉。羊惟大祭用之,雞非祀先款客,罕用食者,鵝鴨則無烹之者矣!”[10]

徽州人崇尚節儉,民間還流傳著不少關于節儉、甚至太過吝嗇的故事。徽州有一則笑話,有個人外出,除了干糧就只帶了一個咸鴨蛋用來佐餐,每次吃飯只用筷子在咸鴨蛋上蘸一下。路途遙遠,咸鴨蛋被蘸得幾乎只剩下一個空殼。有一天他正吃飯,一陣風吹來,將鴨蛋殼吹落河中,他只好惋惜地說“風吹鴨蛋殼,財去人安樂”。盡管戲謔,卻也生動刻畫了徽州人節儉的生活習性。

2.高效利用

徽州山多地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不得不對各類資源進行高效利用。為了方便農業灌溉,徽州人吸取先進技術,改進了當地原有的灌溉工具,廣泛挖塘、鑿渠、修壩、筑堨,興建水利工程,變水患為水利,對生態平衡和調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朱熹曾提到:“陂塘水利,農事之本。今仰同用水人,葉力興修,取令多蓄水泉,準備將來灌溉。”[11]徽州府曾修建漁梁壩,歷經唐宋元明清,屢坍屢修。該壩長143米,頂寬6米,底寬28米,高約5米,橫練截江,具有泄洪防旱、截流行船、美化環境、涵養水源等多重功能,至今仍在繼續發揮作用,號稱“江南都江堰”。

在日常生活中,為最大限度保存和利用食材,避免腐爛、浪費,徽州人熟練掌握了風干、臘制、腌制等技術,對雞鴨魚肉、各類蔬菜、菌類、山筍等進行相應處理,以達到長期儲存、高效利用的目的,發明了徽州火腿、腌鮮臭鱖魚、毛豆腐、刀板香等既耐儲存又味道鮮美的徽州名菜。

3.循環利用

循環利用是指物品在完成其原有使用功能之后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對資源的使用價值進行循環開發,以達到可持續的目的,這在古代徽州人的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體現。如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轄鎮宏村,在明代時就建成了非常超前的水循環凈化再利用系統“牛形村”。智慧的宏村先民依照牛的形象設計仿生水系,將西溪之水引入村內,通過“牛腸”水圳流經每家每戶,正如詩云“浣汲未妨溪路遠,家家門巷有清渠”。宏村中心修建有池塘月沼,即“牛胃”,將流水匯集為“內陽水”。水中的食物殘渣等養分物質進入月沼后能供養水中魚類,沉淀過濾后的水又從月沼中流出,經“牛腸”流向村外的南湖,即“牛肚”,剩余養分再次供養魚和蓮藕、菱角等水產。在南湖中二次沉淀過濾后的水最后復歸西溪,完成了一個循環。如此精妙絕倫的水系設計堪稱千年一絕,實現了對水資源的循環、充分利用,體現了樸素的可持續發展觀。

二、人與人工自然的和諧

人的一切活動本質力量應該是為了人類更好的生產發展這一根本目的,而不是為了傷害人類、毀滅人類。這就意味著人類所創造的人工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有利于人的生存發展,即人工自然有一定的利人作用,具體表現為增益作用、消費功能、審美效應[12]。

(一)增益作用

增益作用即人工自然對人類能力及地位的強化作用,主要是指人工自然能夠延伸、增強人體器官的功能[13]。增益作用要求的是對人工自然“異化”狀態的揚棄,追求工具性人工自然與人的和諧。這種增益作用主要體現在古代徽州的科學技術和各類技術工具方面。

與新安理學相比,古代徽州在科技領域的貢獻同樣輝煌燦爛,涌現出一大批科學家和能工巧匠,分別在數學、物理學、生物學、醫學、地學、農學、機械制作、工程技術等方面形產生了突出的成果[14]。計算工具方面,程大位確立了算盤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訣,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把卷尺“丈量步車”;天文觀測工具方面,鄭復光研制了中國第一臺測天望遠鏡,齊彥槐研制了中星儀、天球儀等天文儀器;水利灌溉工具方面,黃履莊、戴震、齊彥槐先后對“龍尾車”進行了制作和實驗,“一人能轉多車,灌溉最便”;堪輿工具方面,徽州的萬安羅盤制作工藝精良、精密度高,被譽為“羅盤正宗”,廣泛應用于天文、地理、航海、軍事、風水等領域。這些技術工具無疑對徽州人的生產生活起到了明顯的“增益”作用。

(二)消費功能

消費功能主要是人工自然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人的生活方式、生存質量和消費水平,追求生活性人工自然與人的和諧[15]。

以徽州古民居為例,建筑布局和空間細節處處體現出生活性的人工自然與人的和諧。徽州古民居在形制上主要為“地床+高床+天井”模式,下層中間是客廳,兩側是農具雜物堆放的空間,上層為居住的臥室。這種建筑結構下部開放,有利于空氣流通,兼具防潮和防蛇蟲的功能。墻體多為空斗磚墻,外表平整少凸凹,封閉,刷白,開窗面積小,這樣的設計,夏季能減少陽光照射和熱量傳導,冬季能阻擋室外寒氣。客廳地板下開鑿一深井,上漏一孔,具有冬暖夏涼的溫度調節作用,又能對食物進行保鮮儲存。屋宅兩側山墻頂部砌有高出屋頂的“封火墻”,形似馬頭,又稱“馬頭墻”,具有防火功能,“馬頭墻”與天井、高墻的結合又增加了居宅的防盜功能。天井能夠有效采光、通風散氣、蓄積雨水,雨水順天井流下,歸于堂下,是為“四水歸堂”“肥水不流外人田”。蓄積的水一部分成為生活用水,溢出的水經暗渠流入房外的水圳等人工水系,最終匯入湖沼河流。天井下的院子里普遍栽種綠植,修池養魚,通過客廳暗井、水圳、天井、高窗等通道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微型生態系統。它幾乎不需要耗能設備運作,熵值接近于零,同時能引入負熵流,營造出一種適合人類生理需求又兼具自然審美的小環境和微氣候,“絕無多費而奇情妙趣盡在其中”,可以稱作是“天人合一”的生活性和諧典范。

(三)審美效應

審美是人類的本性追求,當人工自然在人們面前呈現成為人們鑒賞、審視的對象時,能夠引發人的美感體驗、陶冶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感受到審美帶來的愉悅感,人工自然的這一性能即是其審美效應[16]。

徽州是南北文化交匯沉積之處,中原移民漢文化和山越土著文化融和,儒釋道三教文化互通,在多元交流中凝結了獨特的審美個性,在個性中追求人工自然的審美價值。徽州村落在選址、設計、布局、構建中堅持“依山傍水,負陰抱陽”,巧借山川地形創造出了牛形村、蝴蝶村、船形村、八卦村等令人叫絕的仿生、宜居杰作,集生態美、情態美、形態美于一體,蘊含了風水、倫理和意象等傳統文化精神,形成了“中國畫里鄉村”的美景。徽州民居是天人合一之美的意境流露,徽州祠堂是神圣莊嚴之美的獨特體現,徽州牌坊是形式之美的實踐。徽州建筑之美,美在水口園林的自然靈動,美在“粉墻黛瓦馬頭墻”的樸素典雅,美在天井下的“四水歸堂”生態意境。“徽州三雕”是裝飾的線條之美、圖形的象征之美、諧音的口彩之美、寓意的文化之美、徽風儒韻的氣質之美。凡此種種,均給人以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趣味,這是徽州人工自然在審美效應上與人的和諧。

綜上所述,增益作用是人與人工自然“真”的和諧,消費功能是人與人工自然“善”的和諧,審美效應是人與人工自然“美”的和諧,徽文化中人與人工自然在“真”“善”“美”三方面都能夠遞進實現和諧。

三、人工自然與天然自然的和諧

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二者一同構成了人類生存發展必需的物質環境系統。人工自然是連接人與天然自然的渠道和中介,為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人類必須努力促進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和諧。如何實現這種和諧是擺在當代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徽州先民給了我們很大啟發。

(一)形式協調

形式協調即是指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在空間、形狀、尺度、比例、色彩、線條等外在形象上的和諧。徽文化中人工自然與天然自然的形式協調主要表現在園林建筑的選址和構造之中。一是村落選址天人合一。在人文思想、自然環境、風水觀念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之下,徽州古村落作為人工自然的載體,在選址、布局上十分講究整體性和實用性。徽州先民科學選擇地理位置,依據原有的山川地貌進行規劃和空間布局,因地制宜,對地形地貌進行適當改造,實現了村落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統一,營造出“天人合一”的和諧圖景。二是園林營建因地制宜。對于風水條件不夠完美、自然條件不佳的村落位置,徽州居民會積極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即風水中所稱的“補基”,通過營建塘壩、水口、水圳、湖沼等方式加以改進,使村落的整體輪廓與所處的地形地貌、山形水系和諧統一。在具體營建中,徽州村落多以自然條件為布局線索,空間格局、結構形態從整體出發,合理規劃,充分考慮自然環境的影響與作用,同時兼具舒適性和觀賞性。街巷格局以水為主線,長短交錯,路隨溪彎,村隨溪轉,民居、祠堂、書院、亭閣、路橋、牌坊等逐水而建,村莊與山水融為一體,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交相輝映,形成了“循自然和諧之理,呈相生相融之態”的景觀風貌。三是民居空間對稱變化。空間上對稱而富有變化的“人工自然天然自然綜合體”能夠使人賞心悅目。徽州民居建筑在空間上是三合院形式,平面結構多呈“凹”字形,三開間,沿中軸左右對稱,各建筑空間單元以天井為中心進行布置。在這種結構基礎上,徽州民居又演化出其他變化,沿中軸線向前后方延伸,衍生出“回”字形、“曰”字形、“H”形等多種形制。建筑內部的雕梁畫棟同樣講究整齊和對稱,營造出莊重大氣的內部觀感。外部的檐、窗、龕、門猶如人面部的眉、眼、鼻、口,布局對稱,尺寸比例恰到好處。在村落整體中,大量房屋連成一片,既有對稱,又有線條起伏交錯,富有層次感和變化美,“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二)作用互利

人工自然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在于它和天然自然之間有益的相互作用。在古代,村落系統是最主要的人工自然物。徽州村落的選址和營建崇尚“枕山、環水、面屏”,即村落依山而建,周圍有河流湖泊環繞,前方有低山為屏障。盡管徽州人的這種理念源于風水之學,但從現代科學角度來考察,背山而居能夠在冬季抵御北方寒流,在夏季享受山間涼風;河湖環繞能夠為日常生活、農田灌溉、禽畜養殖、建筑防火、交通運輸等提供極大便利;前方低山屏障既能保證較為充足的日照條件,又能阻擋狂風,是一種理想的人居環境。

千百年來,徽州人按照樸素的生態價值觀,因地制宜,營建的水口、水系、水利設施、村落、園林、建筑等人工自然物,與天然自然形成了一個“天然自然——人工自然——人”環環相扣,同時具備高度適應性和調控能力的有機系統。在這種相融共生的宜人結構下,人工自然與天人自然并行而不相害,共處互濟,相輔相成,作用互利,基本實現了物質能量的良性循環。

(三)意蘊相洽

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和諧,除了形式統一、作用互利,還包括意蘊相洽。意蘊相洽是指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所表現出的象征意義高度統一,互為強化因子,使系統的主題和內涵更加鮮明,形成意境相通、氛圍彼此烘托、意象圓滿規整的立體詩畫。

就徽州的人工自然系統而言,建筑風格、空間結構、色彩搭配、單體功能等方面都深刻體現自然規律,深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影響。徽州村落水霧裊裊,庭院深深,雕鏤軒窗,天井高墻,長廊水榭,曲徑通幽,樓臺千坐,煙霞百里,柳上池雨,滴碎荷聲,猶如一幅幅工筆畫卷,“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徽州古建筑以黑白灰三種顏色為主,在古代傳統文化中,色彩通常劃分為美色、惡色、正色、雜色等類別,黑白二色為正色,分別代表陰陽、乾坤、天地等諸多意象,灰色是二者的中和。黑白灰為徽州村落的基調,粉墻黛瓦馬頭墻與周圍的青山綠水融為一體,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相互映襯,給人一種天籟合韻的視覺享受。黑白灰三種顏色得體合宜、恰到好處的運用,比其他艷麗的色彩更具表現張力,猶如中國書法和國畫的水墨渲染,大巧若拙、大道至簡,虛實相生,返璞歸真,引發無盡意境,生發人文情趣,景因情愈美,情因景愈濃。

四、結語

當今時代,必須將綠色發展思想融入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之中,必須走綠色發展道路。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綠色發展道路就是永續發展的康莊大道。綠色實踐和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文化的浸潤和支撐。綠色文化的挖掘、整體、推廣能夠使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加親密,加深人們對綠色發展的理解,激發人們愛護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徽文化中的綠色發展思想雖然產生于古代,卻蘊含著超越時空、超越制度的積極意義和永恒價值。其中所包含的“人與自然和諧理念”“尊重自然的生態價值觀”“尊重規律的生態實踐觀”等樸素的哲學觀念,閃爍著人性的光輝,與今天所倡導的和諧發展觀、綠色發展觀高度一致。為了構建符合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價值觀,理應從徽文化這一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先人的生態智慧和綠色理念,積極培育綠色文化,讓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追求。

猜你喜歡
綠色
節儉綠色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31期)2022-01-25 06:41:46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36期)2022-01-21 09:29:28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34期)2022-01-18 10:54:04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35期)2022-01-18 08:45:18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20期)2022-01-11 04:07:56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27期)2022-01-04 06:41:14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17期)2021-12-09 05:06:54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91九色视频网|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黄色国产在线|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久久福利片|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91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网| 秋霞国产在线| 久久综合五月|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在线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国产丝袜91|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1系列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在线一级毛片|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亚洲男女在线|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亚洲天堂网2014|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人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www.狠狠|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538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5555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成人|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无限乱码| 日韩在线2020专区|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国产性爱网站| 91亚洲影院|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亚洲不卡影院|